主题:【原创】关于厘金的历史作用的一点想法 -- 地九
大家都知道,历史是不可以更改的。当时发生的,肯定有当时的原因,虽然这个原因我们现在未必了解。但是为了更好的探讨,我们不妨架空历史,让思想穿越到洋务时代(1864-1894),参与到当时热火朝天的讨论中去。
一、清朝光绪部分年份财政收支情况
我们先看一组数字,是1887-1890年清朝财政收支的基本情况,单位(万两)。
年份 财政收入 财政支出 结余
1887 8422 8128 294
1888 8839 8197 642
1889 8076 7308 768
1890 8680 7491 739
1891 8968 7936 1032
1892 8336 7565 771
1893 8311 7343 968
数据来源:刘岳云《光绪岁计表》
二、清朝光绪部分年份财政收入情况
我们再看一组数字,是1887-1890年清朝财政各项收入的基本情况,单位(万两)。
年份 田赋 关税 厘金 盐课 杂项 总计
1887 3279 2008 1864 700 570 8422
1888 3322 2309 1294 751 1103 8839
1889 3208 2193 1237 772 666 8076
1890 3374 2198 1270 743 1097 8680
1891 3358 2313 1396 717 1183 8968
1892 3328 2281 1265 740 822 8336
1893 3267 2207 1185 768 824 8311
说明:
1)关税数字包含海关代征的鸦片税,鸦片税所占比重为32%-39%,由于并非讨论重点,数字就不一一详述了。
2)盐厘和盐课应该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盐课是在盐场征收的,基本属于资源税或消费税;盐厘是在盐的运输过程中征收的通过税。
3)以上厘金数字是否包含盐厘,未查到,欢迎补充。
三、厘金的危害
下面谈谈厘金的危害。
老广以为:“大家都说厘金的负担重,其实在甲午前常年都是在1000-2000万两之间,甲午后,赔款需要,才涨到1910年4000万两,但还是比盐课少。那么大家就问了为什么现在厘金恶名远扬。这个少奇同志说的好,因为历史是人民写的。重点在写,你是人民但不会写字,对不起,历史和你无缘了。在过去的年代,历史是识字的人民写的”。
在这个问题的认识上,老广有重大的缺陷。厘金的负担重,是真的很重,不是老百姓吃多了瞎嚷嚷。
要解释这个问题,就必须提到清代税制的一个重大缺陷,就是税收的征收费用问题,也就是浮费和陋规的问题。
按照现代征税原则,征税的时候,税收金额应该包含征收费用本身,而且征收费用占税收金额的比例越小,则税收的效率越高。
而在清朝,朝廷只规定征收的正式税收的金额,而征收费用不在其内,由征收者自行解决。征收者必须在征收过程中加收一定的附加费用作为补偿,而附加标准又没有统一标准,由征收者自己决定。这就为税收者在征收过程中贪污、敲诈、中饱私囊大开了方便之门。清朝的田赋、盐课、厘金都有这个问题,而其中又以厘金最为严重。而关税由于是海关征收,由洋人管理,这个问题不太严重。盐课分纲法和票法,票法效率高,中饱少,纲法效率低, 中饱严重。盐课的征收对象都是盐商,搞砸了,就是盐商破产而已,可以换一拨人重新来过,对老百姓只是盐价高低而已,扰民并不严重。
下面重点说一下田赋和厘金。
田赋(含漕粮)的浮收问题就十分严重,大家知道,清朝的官吏的俸禄是很薄的,但实际他们过的并不差,往往为官一任,就可以富甲一方。他们靠的就是浮收和陋规。除了朝廷命官以外,还有幕僚、书吏、衙役等等(所谓官去衙门在),都要靠这个生活,在清朝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分赃网络。现举例一二。
例一、按照冯桂芬的估计,江苏苏、松地区,每县粮书200-300人,每年需要30000-40000两;粮差30-50人,每年需要10000-20000两;门丁每年需要10000两左右,漕书每年需要10000两左右,书伙几十人,每年需要20000-30000两。这还只是书吏阶层,如果考虑官员、幕僚、衙役,其数字可以想象。所以浮收和陋规才有那么多花样。
例二、陕西华阴县的一年的正供才8196两,而仅流差(徭役的一种)一项便能收到1万两。
至于厘金就更严重了,主要问题如下:
1)厘金局人员众多,据估计江苏、江西、湖南、山东四省便有注册人员委员、司事、巡丁共5000多人,非注册人员不计其数。其中湖南岳州的两位管理银钱兑换的委员,一年收入就达到了8700两,而一年上缴国库的才不过20万两而已。
2)敲诈勒索严重。史载“委员司巡稍不如意,即指为偷漏,勒罚十倍至二三十倍不止。”所得罚款,尽入私囊。
3)厘金局经费管理不善,一般可以明扣二折至八折不等,如果超过定额部分,可以瓜分。
4)裙带关系严重。由于厘金如此之肥,管理人员都是督抚等地方大员的亲信,无人敢管。
厘金的效率之低,由此可见,往往从老百姓手里敲诈100两,进入国库的恐怕也就几两银子而已。
(待续)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吴思好像只是比较清晰地揭示这种官僚体制的问题 庄汀2 字48 2009-06-10 16:58:28
🙂当时确实没有什么办法,时代局限嘛. 地九 字0 2009-06-10 17:03:01
🙂现在呢? 庄汀2 字62 2009-06-11 00:30:30
🙂【原创】如果历史可以假设1
🙂【通宝】 游侠 字105 2009-06-07 01:56:08
🙂【原创】关于子口税和厘金 7 地九 字1308 2009-06-05 07:08:07
🙂【求助】Look at this - leqian 字1151 2009-06-06 03:32:28
🙂这个取决于你愿意相信什么 1 地九 字132 2009-06-06 17:2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