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关于厘金的历史作用的一点想法 -- 地九
由于安大帖子都删了,为了方便讨论,我干脆另开一贴得了,同时也作为对老广的答复。
首先,我认为,在财政平衡或财政结余的情况下,过多强调某项收入对某专项经费的保证作用,没有太大的意义。
大家可能对清朝的财政管理制度不是很了解,我先大概介绍一下。
在清朝,财政管理制度很多,比较重要的主要是征收制度、调拨制度和核算制度。
在清朝,征收税赋时,分为上忙和下忙,主要是分春秋两季度来征收各类税收,简称上下忙。
在清朝,最主要的调拨制度是春秋拨和协解饷制度。
所谓春秋拨,就是每年冬季地方政府要申报明年的经常费用预算,(主要是固定的维持费),称制为冬估。对于机动经费或专项经费,则采取在指令性调拨指令的方式,要求某省将某项下的一定数量的经费调拨到其它省份的某项下,称为协饷。如果有多余的收入,则限期运入京城,称之为起解。如果暂时保存在本地,则称为留储。
地方上每年要根据本年的财政收支情况,编制清册,赴户部审核,称制为奏销。
有几点提请大家注意,清朝的时候,是没有银行的,所有以上所有收入,都是现金,官解官运,一般不准私人插手。(当然天平天国以后也放松了,也逐渐允许汇款了,才引出乔家大院的那许多故事。)
所以在清朝,由于调运现金成本很大,所以往往采取就近原则,比方说,如果安徽需要军饷一百万两,往往由江苏协饷50万,可能出于厘金,湖北协饷50万,可能出于盐课。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能不能说,由于此项经费是从厘金中出的,所以厘金的意义就特别重大呢?当然不是。
因为总体上,财政收支是平衡的,此项经费不出于厘金,便出于盐课,或出于关税,或出于地丁,由于总收入不变,出于哪一项就没什么特殊意义。
所以老广以为,铁路经费等是由厘金坐抵押借外债得来的,所以厘金就意义重大,对此本人不敢苟同,因为那个时期(太平天国失败到甲午战争之前),清朝财政是基本平衡的,或至少缺口不大。
当然在太平天国时期,清朝财政是十分紧张的,或者说,存在巨大的资金缺口,那厘金的意义是不是就特别了呢?当然不是。
(待续)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原创】关于厘金的历史作用的一点想法
🙂【原创】如果历史可以假设2 12 地九 字1745 2009-06-07 02:48:08
🙂马鞍与死弯 3 庄汀2 字2022 2009-06-09 03:12:25
🙂你说的没错 1 地九 字230 2009-06-09 03:23:55
🙂吴思好像只是比较清晰地揭示这种官僚体制的问题 庄汀2 字48 2009-06-10 16:58:28
🙂当时确实没有什么办法,时代局限嘛. 地九 字0 2009-06-10 17:03:01
🙂现在呢? 庄汀2 字62 2009-06-11 00:30:30
🙂【原创】如果历史可以假设1 9 地九 字4050 2009-06-07 01:5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