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走在同一条光辉大道上的国共精英们(1)从前有条路 -- 禅人

共:💬293 🌺930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2)老渔阳里2号的陈独秀

南昌路在淮海路的南面, 环龙路是它的旧称,因为原来地属法租界,据说法国人为纪念他们的一个叫Vallon的飞行员,起了这么个路名。它与淮海路基本平行,马路相对较窄短,西起襄阳南路(就是以前那个闻名中外的山寨国际大牌服饰集散地),东至重庆南路,这段距离,以上海的标准,坐公车大约三个站。也许由于淮海路上各路公交车下客站众多,近在咫尺的南昌路整条路段是没有公交车穿行的,因而显得闹中取静。而且,当淮海路两边沿街硕大的法国梧桐十几年前随着摩登高楼的林立而烟消云散的时候,南昌路却像一个风韵犹存的半老徐娘,依然保留着些许老上海的遗韵,法国梧桐茂盛的枝叶,夏日遮一头浓密的绿荫,秋天落一地厚实的金黄。可是,若是问一般上海市民知不知道南昌路,我敢肯定最多的一句回答是:“哦,晓得,就是上海科学会堂那里嘛。”也就仅此而已罢。至于马路两旁一栋栋斑驳的小洋楼,一条条幽静的石库门弄堂,里面曾经是怎样的虎踞龙盘,恐怕大多数上海人是很茫然的。惭愧地说,二十多年前我也一度在南昌路上常来常往,对它原本应该如雷贯耳的历史,当时根本一无所知。

数英雄,论尘埃,下面我们就来数一数九十多年前同走一条环龙路的历史风流人物。

数第一的,非陈独秀莫属。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陈独秀的故居在老渔阳里2号(今南昌路100弄2号),老渔阳里是一排以两层砖木结构为主旧式石库门建筑,据说共有八栋房子比邻而居,建于1911年(另一说1912年)。老渔阳里2号的面积约有150平方米,楼上厢房间,楼下客堂间,客堂一侧是亭子间,还有前后天井。这里是柏文蔚的私宅,陈独秀早年与柏文蔚交好,辛亥革命后柏担任安徽都督,陈独秀欣然应邀入都督府当秘书,1913因讨袁失败,两人同逃沪避难,就曾暂居于此,陈独秀对这里可谓熟门熟路。

说到这里,扯开去说一个八卦。那一年,隔壁3号也搬进来一个安徽人,还带了个小姑娘。这人是谁呢?潘赞化。您要是不记得他,加一个提示:他带来的小姑娘,名叫张玉良。这下子想起来了吧?对了,就是小说和电影《画魂》的男女主角真身。潘赞化以前是安徽芜湖的海关监督,大概也属于柏文蔚的人,老板落难,伙计也只好跟着落跑。潘赞化和张玉良是搬来老渔阳里3号才结的婚,来喝喜酒的宾客只有一对夫妇,就是隔壁邻居陈独秀和高君曼。据潘家后人说,他搬到老渔阳里3号,还是陈独秀帮的忙,因为两人也是同乡好友。潘赞化和张玉良不在本文精英范围内,属于风花雪月式的人物,这一小段算是跑题。

陈独秀不久后去了日本,帮章士钊编《甲寅》杂志,一个政论性的刊物,参与者除了主编章士钊,还有当时同在日本的李大钊、张东荪、梁漱溟、苏曼殊等人,个个都是日后新文化运动的大名人。1915年6月陈独秀回到上海,在朋友的资助下办起一份《青年杂志》,由于刊名和当时上海基督教青年会办的《上海青年》雷同,人家上帝子民彬彬有礼地写信来投诉,于是从次年出版的第二卷第一号起正式改名,这就是后来在全国进步学生和文人中风靡一时的《新青年》的诞生。有些关于陈独秀与《新青年》的介绍,把老渔阳里2号当作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时的居所,其实他当时的住家在不远处的法租界嵩山路吉谊里21号。1917年至1919年期间,陈独秀应蔡元培之邀到北京大学任文科学长,随之北上的《新青年》,也成了新文化运动的一面宣传大旗。光口诛笔伐不过瘾,老夫子决定还要行动起来,1919年6月,他与办刊同人跑到北京闹市区,爬上新世界的屋顶花园大撒传单,被北洋军警逮捕,后来在舆论压力下允许交保释放,陈独秀在李大钊的帮助下,弃保潜逃回到上海,自此结束了他在北京的战斗生涯。本来他是要继续南下广州,接受章士钊和汪精卫的邀请去办学的,但因南方情况有变,就留在了上海,《新青年》也随之搬了回来,陈独秀和编辑部就在老朋友柏文蔚空置的旧宅环龙路老渔阳里2号安了家。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陈独秀上海故居兼《新青年》编辑部旧址 环龙路老渔阳里2号,今上海市南昌路100弄2号,门口挂有介绍铜牌)

有研究陈独秀的历史专家称,其实直到北大时期,陈独秀更多的是热衷于新文化运动,开启民智,《新青年》虽说也大力介绍和推崇俄国革命,但是陈独秀本人对于共产主义的学说,此时的了解还不太深。比他更早更深入地着迷于共产主义理论研究的,另有其人,这位老兄就是国民党的忠诚党员,党国好同志兼优秀的理论家宣传家—戴传贤,字季陶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禅人:【原创】(3)隔壁搬来戴季陶,楼上住进陈望道

关键词(Tags): #陈独秀#戴季陶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