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挽救了一个盛世的人——被低估的周亚夫(一)再修改 -- 江南水
三、大乱
此时,只要不是白痴到顶级水平就知道,这一切只是开始,紧跟在后面的还会有第二轮,第三轮……
各路诸侯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要么在沉默中变坏(逐个被朝廷收拾),要么在爆发中变态(升级为更高级状态)。
最想爆发的就是吴王刘濞,但是他还要组织一个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毕竟即将面对的是整个汉朝廷,谨慎点还是不会错的。
吴王刘濞看上了胶西王刘卬。
胶西王刘卬,凶狠剽悍,从齐国分离出来的各个诸侯都对他有些忌惮,只要挟持了齐地,再加上楚国,天下的一半就在掌握之中了。
吴王刘濞派中大夫应高前去联络胶西王,为了安全起见,此行,应高没带任何书面的材料,只是带着一张嘴。
同是天涯沦落人,说了几句废话,双方迅速达成一致:事成之后,平分天下。
吴王刘濞为了坚定胶西王刘卬的信心,还装扮成使者,亲自到胶西跟刘卬缔结盟约。
公元前154年正月甲午(十一)吴王刘濞起兵,拉开了七国之乱的帷幕。
打仗无非就是打两种东西,一种是人力储备,一种就是物资储备。
吴国地理位置优越,各种物资储备不是大问题。
为了扩充人力储备,吴王刘濞在吴国下了动员令,主要是动员人力,标准也很简单,吴王本人62岁,他最小的儿子14岁,都将奔赴前线。按照这个标准14岁以上(含14岁),62岁以下(含62岁),都要参军。
正月丙午(二十三)胶西王刘卬诛杀国内二千石(相当于副部级)以下朝廷任命的官吏,发兵西进。
胶东、菑川、济南、楚、赵也基本上是这套路,其中赵特别一点,因为跟匈奴接壤,赵王刘遂还跟匈奴联系了一下。
当年晁错给汉景帝提议削藩的时候一个强有力的论断就是:今削之亦反,不削之亦反。削之,其反亟,祸小;不削,反迟,祸大。
反正削不削他都是要造反,早削,他反的也早,祸害还小呢。
等到吴王刘濞真的反了,晁错和汉景帝都有点傻眼,这祸害咋看不出小呢,半壁江山很可能就不是朝廷的了。
朝廷外乱了,朝廷内也不消停。
七国起兵显然不能说对皇帝不满意,即便真的对皇帝不满意也要找个替罪羊,这是一个政治正确的问题。
从七国之乱开始,皇族内部兵戎相见有了一个专有的词,清君侧,就是帮着皇帝清理皇帝身边的大坏蛋,当然皇帝依旧是好蛋,这纯粹就是扯淡。
最近一次使用这个专属词并且成功的是六百多年前的朱棣,好蛋皇帝自己的侄子下落不明,他当仁不让的坐上了侄子的位置。
晁错成了整个矛盾的中心,七国的目标对准了他,平时朝廷中不同意他主张的同事也把矛头指向了他。
此时,稍有不慎就会身败名裂,可惜晁错的确不谨慎。
晁错,这个名字起的真有点问题,关键时候总是犯错。
第一个错误,动了杀袁盎的念头。
晁错、袁盎这对冤家在《史记》和《汉书》中俩人都在一起,生前两人死不对付,死后却挤在一个传记,真不知道俩人九泉之下会怎么想。
袁盎曾做过吴国的国相,主要工作就是监视刘濞,这显然就是一个火坑。
如果有什么不利吴王的消息传到朝廷,刘濞不一定会遭到不利,即便会有什么不利,袁盎本人首先就会遭到刘濞对他的不利。
郑板桥说过: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转入糊涂更难。放一着,退一步,当下心安,非图后来福报也。
并不糊涂的袁盎到了吴国只能装糊涂了,至于心安不心安,后来有没有福报,都不管了。
朝廷通过袁盎传递回的消息,看到了一个模范藩王。刘濞也没亏待袁盎,给了他不少好处。
晁错负责监察工作后,立刻按照受贿罪把袁盎法办,袁盎也成了普通百姓。
吴王造反后,晁错又开始打袁盎的主意,对手下人说:袁盎收受贿赂,隐瞒吴王造反的真相。现在吴王真造反了,把袁盎抓起来就能知道他们的计划。
手下是明白人:在造反之前审问一下,或许还能起防火墙的作用,如今造反的烈火都烧遍关东了,再干这事有什么用。更何况,袁盎应该不会知道这么机密的事。
晁错犹豫了一下,这事就没再提。
这不是什么大问题,勉强可以算做假公济私未遂。
可惜,晁错的人缘不好,这种烂事竟然被手下人走漏了风声。
袁盎知道,假如被晁错抓起来,这谋逆的罪名可是祸及家族的。
他不能不行动了,他通过窦婴,找到了面见汉景帝的机会。
就在袁盎前去面见汉景帝前,晁错犯下了更大的错误。
第二个错误,有了当萧何的想法
七国之乱发生在大汉立国近五十年后,第一代打江山的老将基本上都去见刘邦了。新一代的将领都没有参加大规模战争的经历。如何选将实在是一个大问题。
晁错想到了一个自以为天才的主意,汉景帝亲自带兵去前线,他在后方负责后勤补给。
整个一个山寨版的刘邦和萧何。
理由似乎也很充分:大军交给别人不安全,还是抓在自己手里靠谱。
晁错或许自认为他这个山寨版的萧何还能超过正版的萧何,但是汉景帝不可能认为自己能赶上正版的刘邦,自己的爷爷。
苏东坡认为:当此之时,虽无袁盎,错亦未免于祸。
这个主意一说出来,基本上就宣判了晁错的政治死刑。但是袁盎的一番话,彻底把他送进了地狱。
袁盎让汉景帝把所有的外人,包括晁错,都赶出去,说出了消除祸乱的锦囊妙计:杀掉晁错。
汉景帝沉默了很长时间,在这段时间里他想的是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句话:如果真的管用,我也不在乎某一个人。
大汉王朝是有法律的,杀一个大臣不能像黑社会清理门户那样,随时定下来,随时执行。过了十几天,丞相陶青、中尉嘉(一说姓陈)、廷尉张欧联名弹劾晁错。
罪名是:无臣子礼,大逆无道。
判决的刑罚相当的严酷:错当腰斩,父母妻子同产无少长皆弃巿。
总理(丞相)、公安部长(中尉)、最高法院院长(廷尉),在办理一个副总理兼监察部长(御史大夫)的案件,这个副总理竟然毫无觉察。
要么是保密措施搞得严密,要么是这个副总理的人缘差到了极点,或者两者都是。
值得一提的是,廷尉张欧虽然是学习法律的科班出身,但跟其它科班出身的不同,他不是酷吏,史载:上具狱事,有可郄,郄之;不可者,不得已,为涕泣面对而封之。其爱人如此。
这么一个老好人,竟然也赞同这个判决,可见晁错的人缘差到了何种地步。
如果你认为,一个副总理这样糊里糊涂的被人黑了很窝囊,我告诉你,还有更窝囊的呢。
晁错死的更窝囊。
那个叫嘉的中尉把晁错骗到行刑地点,然后行刑。
晁错死的时候穿的是上班时的制服(朝衣),临死前他还以为中尉是来约他一起去上班呢。换句难听的话,他死到临头都不知道自己快要死了。
堂堂大汉朝廷,处罚自己的重臣,竟然还不如黑社会清理门户!
这一天是,公元前154年正月壬子(二十九),距离吴王刘濞起兵不到二十天。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除了上帝家,别人做不到 9 江南水 字271 2009-06-29 11:49:30
🙂过去两千年来好像不这么看 1 酸酸 字116 2009-06-29 12:27:27
🙂刘邦要是也这么想就当不了皇帝了 1 萧狼 字150 2009-06-30 08:12:34
🙂【原创】挽救了一个盛世的人——被低估的周亚夫(三)
🙂这是后来周亚夫打赢了 15 驿路梨花 字710 2009-06-29 02:44:04
🙂我的理解,晁错更像是个牺牲品。。 4 以沫江湖 字388 2009-06-29 05:41:05
🙂因为不是主要写晁错,所以略了不少东西,他的罪状是 11 江南水 字657 2009-06-29 06:08:25
🙂我印象中,好像还是上朝的途中干掉的。。 1 以沫江湖 字67 2009-06-29 06:3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