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形意拳·意拳目录注解·阐释 -- 京城马国兴

共:💬8 🌺10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形意拳十字诀·“胯”字诀注解·点评二

这段首要是后手要拖拉、牵引的紧,后手的捋带拖拉牵引犹如勒马状的样子,使对手不可挣脱亦同时不可变化,此为“定手”,则另一手可随势击打之,此乃“以定用手”的方法,是施招用手、施手用招时常用的方法之一。还有一法是“以重击中”,常以靠法形势出现。而此“以定用手”的方法之后手,乃拳家“定舵”之手,故要领会此中要义,即变化亦通过此定舵之后手的听探良知而来。故用于定舵之后手的劲势力度,亦应与对手的劲势力度恰当却好,无过不及是功夫。能做到“彼有力我亦有力,我力在先;彼无力我亦无力,然我意仍在先”的火候,乃后手定舵之功夫手成矣!当然,定舵之后手,亦有步法后脚之蹬劲为基础方能得以实施。

后脚第一要拴的直。此“栓”的直,正是“后脚如门闩之坚抵来”的“形曲力直”之意。此正是由内劲锁定形骸的“接骨斗榫”的方法。这在古拳谱《易筋经贯气诀十二节屈伸往来落气内外上下前后论》中,有明确的论述:

“其所坚硬者,则在诸处之骨节。骨节者,两骨间之空隙也,乃人身之溪谷,为神明所流注。此处精神填实,则如铁如钢,屈之不能伸,伸之不能屈。手有肩肘腕三节,腿有胯膝踝三节,左右相并共十二节,乃人身之大骨节,手之能握,足之能步,全赖乎此。”

可知,此“后脚第一要拴的直”不是外形的绷直,而是内劲之劲势形成的“人字架”之“牮柱”为之“直”。明白此意,则练用无误矣!

“以后脚过身法”,古有“过气论”,曰:“落点坚硬,猛勇莫敌,全身之气,尽聚一处者也”。此论是说内气之传导称为“过”。而此“以后脚过身法”之“过”是说“身法外形”位移内容的。即以后脚之蹬劲将身法稍向前运行的方式,称为“过身”的方法,这与腰要顶而身弓开张的方法稍有区别。腰顶弓张时做为弓弦的中轴,可不往前运行,只是原位上下的往上拔长而已,达到身弓发人放人的目的。诀云:“掌穿力自如反弓”就是。而“过”身法,是百会穴至会阴穴之一身的中轴,要向前位移。即头至会阴的身段一齐与之前移。此有“以重击中”的法式之意思。不过,有时此“过身法”也与“腰顶弓张”法配合同时使用,不力自力的效果之威力更强盛威猛一些。如再与“过气法”同用,则神足威力猛之势更盛。此乃“以后脚过身法”的精义,论明无遗了。而“过身法”,乃要保证 “中土不离位”才是真功夫。

以身法送前手。就是“过身法”的内容,只不过更明确了以身法用手法之攻防机制了。这就是在“以定用手”的方法中,加入了“以重击中”的整体发放之方法,效果自然加强了。不过,拳诀云:以不动之腰脊,催动动之手足。就已经阐明了“以身法送前手”的秘诀了。但这首拳诀,出自“八卦掌门”。可见拳术本一家之宗旨,又有一明显的例证了。由此可见《拳经》此论“到身”之法,字字如珠玑,句句是秘诀真言,此誉不为过也。

后脚栓得直,所谓势去也。后手曳得紧,所谓势来也。

阐释:

此句表明“问答歌诀二十款悉尽其中之秘”的第一问答:“势雄脚不稳,何也?在势去意来”之一意尔。是“后脚蹬劲之去势,后手曳得紧之来势。下去上来,亦是动变平衡之一法。以我之所论,则曰:“攻防同时体现,同时存在;上(前)手势就是下(后)手势得预备势”。此“下去上来”的动变平衡法,属于“阴阳逆从”法。其不同于“劲形反蓄”法,这一点,习拳者一定要辨别清楚,以免混淆。

栓得直:乃“形曲力直”之谓也!并非“外形强直”的意思。这从歌诀“两腿微弯力自然”句,可以得到证实。

一段而进,所谓百骸筋骨一齐收也。

阐释:

这是本拳经所持之观点,关键在一个“收”字。“收”字在这里是“约束、控制”的意思。正如古拳论所言:“身如绳束”。此谓之“收”。这样,理解“一段而进”就是所谓百骸筋骨之一身犹如绳束,方有威力。这就是此段前面所论之内容皆如是法。有进有退,退中自进,进根于退,方能拳势势势具有威力。如以退为静,进为动来立论,就是“动静互为其根”,方能“阴阳迭神其用”的传统拳术攻防之道的宗旨法度,其名随杂,然条理清晰而不越也。

杀手之时,用力须在眉间一线,所谓一身精力在眉尖,咬牙带皱山也愁是也。(又名:眉尖带蹙,心最狠也)。

阐释:

此高度地总结了“到身”的秘密内容。杀手,按现时所讲,就是发人、放人、跌翻人。发人放人之时,用力须在眉间一线。此有两解,一是“人字架”的后脚之蹬劲,直到眉间印堂穴,此乃“顶劲如犀”的“牮柱”之能力所致。二是“神机”之功能在此。印堂穴为神机穴,神之在此,可有进退左右运动之势,可领带全身进退左右运动产生攻防之势成。所谓一身精力在眉间,就是说此“神”的。此神又名曰:杀手之神。所谓“杀机一线在眉尖”也是此意。这在太极拳推手中,好手可运用自如,形不动,只此眉间之神进退左右运动,就会造成对手进退左右的不能自主之失势,完全可以证明《拳经》之结论的正确性、可用性。

咬牙带皱山也愁是也。这一句总结,我不赞同如此之说法,咬牙则全身骨节僵紧,不易腾挪变化。带皱乃脸面变形,则胸腹中必僵紧转换不灵活。应该是“无仇为良”。“和颜悦色真刚毅”。哪能有“故做神头鬼脸”之事情发生呢?古人早对此有所批评了。《易筋经贯气诀面部五行论》中说:“俗学不悟,谓故做神头鬼脸,怪模怪样以惊人,岂通元达理之士哉”!故我认为,此句“咬牙带皱山也愁是也”,并非原《拳经》的文句,可能是传抄者将他人之注文,抄成正文之语句了。

(又名:眉尖带蹙,心最狠也)。由于那句“咬牙带皱山也愁是也”。故曹焕斗先生不得不用括弧内之文注解,蹙者,皱眉也。这在好手面容上是看不到的。前面已经论清了,不再解释。但“心最狠也”一句,是何意思呢?

《六合十要序七曰上法进法》中说:狠者,忿怒也,动不容情,心一颤而内劲出也。说明“心最狠也”有两个意思,一是动不容情之谓狠;一是心一颤而内劲出也谓之狠。那内劲出者是什么样子呢?在《十曰内劲》中说:“惟颤劲出没,其捷可使日月无光,而不见其形。手到劲发,天地交合而不费其力。总之,运于三性之中,如虎伸爪不见爪而物不能逃,龙之用力不见力而山莫能阻”。由此而能明白“心最狠也”之精义。由心最狠也而能明白“一线杀机在眉尖”。由“杀手之神在眉尖”而能知道“到身”的始终过程的诸法之妙用。则“到身”条目中所述之精义得矣!

然而,知道“到身”中“过身法”的法式了,这其中自然蕴含着“逼胯以坚膝”的法式在内了;而“逼胯以坚膝”的法式,不就蕴含着“外胯鲤鱼打挺”的法式在其中了吗!同时亦蕴藏着“内胯抢步变势难”的后续手段了吗!至此,“到身——过身法论”一文的精旨妙谛阐发贻尽矣!

八卦掌七拳打法论

胯打中节肩相连,阴阳相合力摧山。

外胯去时里胯走,回身如鹰变式还。

【题名解】

“胯”具有上从腰乃一身之中节,下从腿乃一身下盘腿法之根节的双重性的功能作用。所以,各家拳谱中对“胯”的功能作用的论述就不如“手、肘”的功能作用周全详备,乃胯的的特点决定的。然而,对胯的攻防运用的看法、修炼方法、准则,基本上是一致的!现在,只能看八卦掌的前贤们又是如何论述的了?

【注解】

①、胯打中节肩相连,阴阳相合力摧山:

八卦掌中的胯打从腰乃是中节,但是胯为腿法的根节,所以与手法的根节肩的攻防法式乃是紧相连的,按照部位的存在性能来说,胯在下为阴位、肩在上为阳,只有肩胯的上下阴阳相合才能够具备劲力摧山倾覆的势能威力。

②、外胯去时里胯走,回身如鹰变式还:

外胯鲤鱼打挺攻击去的时后,乃是里胯拧走转动的功夫完成,所以回身如鹰盘旋乃是步法掰扣旋转变式回还完成的。

还:意同环。

【译文】

八卦掌中的胯打从腰乃是中节,但是胯为腿法的根节,所以与手法的根节肩的攻防法式乃是紧相连的,按照部位的存在性能来说,胯在下为阴位、肩在上为阳,只有肩胯的上下阴阳相合才能够具备劲力摧山倾覆的势能威力。

外胯鲤鱼打挺攻击去的时后,乃是里胯拧走转动的功夫完成,所以回身如鹰盘旋乃是步法掰扣旋转变式回还完成的。

【点评】

综观各家拳谱关于“胯”的体用功能作用的论述,有时从腰,有时从腿法,有时与肩同论,这都是“胯”的所在人身的特殊部位决定的。以资对照,择其优者,录而并解之如下:

兑卦 卦象 ,兑上兑下

裆胯又宜提紧 须玩兑泽之情

裆胯取象于兑,兑卦内刚外柔。柔腹象,刚股象,腹贴于股,阴之乘乎阳也。恐阳之过乎刚,故直者济之以曲,以完其势,股之谓也;恐阴之过乎柔,故虚者补之以实,以壮其神,腹之功也。遇坎而为节,节者有所限而不敢过也。兑者泽也,坎者水也,外肾也,谷道也。水在泽易于泄,气至腹易于泄,故贵有节之。遇离而为睽。睽者,递也,乖也。离者,火也,燥也,炎上也。裆宜静而藏,胯宜坚而稳,若炎上浮燥必有乖异之象。然坚中欲活,静中欲动,又不过于固滞,故遇艮而为损。艮者,山也。若遇山而不动则有损矣。必也动而不失其为静,静而不失其为动;坚而不失其为活,活而不失其为坚,故遇震而为随。震者,雷也。雷动而雨施,泽水随之而满,其气下降之候也;泽水升而为云,真气上升之时(势)也。

裆圆胯要方而提紧,其气正直上行,不可前出,不可后掀,两胯须分前后,前胯用力向前、向上,不可向下;后胯用力向下、向前而逼,亦不可向后。涌泉穴之气来时,向上之势甚大,两胯极力按之,愈按愈出,愈出愈按;阴阳两窍用力收住,不使往来之气,自足泄出。此中巧妙,总以骨口相对,兑卦外阴内阳,呼吁吞并。

高步以胯劲为主,以裆劲为佐;中步胯裆劲互于吞并;下步以裆劲为主,以胯劲为佐。裆劲竖,阴中阳也;胯劲横,阳中阴也。故须分上中下(三盘)以用之。裆为胯之枢机,胯为裆之直使,故裆静而胯动,胯走而裆守,表里不可散乱,久之骨口相吞而真气真劲无不通矣。

阐 释

彖曰:“兑,说也。刚中而柔外,说以利贞。是以顺乎天而应乎人”。此说兑卦刚中而柔外,包含天之道和人之道在内,因为刚中,所以诚信;诚信则顺乎天理。因为柔外,所以和顺;和顺则应乎人心。而“裆胯”的体、用,又恰与兑卦之象相合,即与兑卦柔外刚中之象相合,故以兑卦的柔外刚中之理法来论述“裆胯”之体、用,是最恰当不过的了。

什么是裆?什么是胯?首先要论述清楚。裆,即两大腿根部内侧一线位置,即前阴、后阴之一线位置。裆以会阴穴位置为中心点。当然,这一线也有一定的宽度,大约有三指宽。而会阴穴内又是气口,即内气上下运行之窍穴。胯,即胯骨,也是盆骨下与股骨相连,上与少腹相连。知道裆胯之体,便好论其用了。

裆胯取象于兑,兑卦内刚外柔。

是说裆乃内气运行之窍穴,内气刚健,又处裆中,是为内刚;胯属外形,外形柔顺,又处裆外,是为外柔。故裆胯取象于兑卦的内刚外柔而论述,乃论述裆胯体、用的基本理法之精髓。

柔腹象,刚股象,腹贴于股,阴之乘乎阳也。恐阳之过乎刚,故直者济之以曲,以完其势,股之谓也;恐阴之过乎柔,故虚者补之以实,以壮其神,腹之功也。

既论裆胯,先论股、腹,乃取简便之法。少腹是阴柔之象,股骨乃阳刚之象,这是自身生理的体质之刚柔。少腹临于股骨之上,是阴柔之少腹乘坐阳刚股骨之势。但恐股骨之阳过乎刚,故将股骨之直济之以曲,以完阴之乘乎阳之势,这是运用股骨的道理、方法。此即仗身法而坐至股骨将平即住,要在能者变用。少腹阴柔,恐少腹过乎柔,故少腹气虚,补之以气实,以壮其势之神威,乃少腹之功也。此点综合说明,股骨阳刚,要以柔曲为用,因恐其过乎刚,不能完成拳势之要求;少腹阴柔,因恐其过乎柔,不能壮拳势之神威,要以阳刚为用。说明自身阳刚以阴柔之用,阴柔以阳刚之用的变化、通灵之精义。拳诀云:“少腹常圆满”,乃“虚者补之以实,以壮其神,少腹之功也”。

上面“内外言裆胯,上下论股腹”。不外乎内气、外形之意尔。练用之法已在其中。下面又以相连之卦的精义,论述裆胯、股腹气刚形柔之机理要义。读之应仔细品味,方知其精髓妙谛。

遇坎而为节,节者有所限而不敢过也。兑者泽也,坎者水也,外肾也,谷道也。水在泽易于泄,气至腹易于泄,故贵有节之。

裆胯取象于兑,兑卦之内刚外柔;然裆胯又宜提紧,须玩兑泽之情。虽然刚股象,要济之以曲;腹柔象,补之以实,但亦不可过也。故有兑卦遇坎卦而成“节卦”之说法。

节卦:卦象 ,坎上兑下。表示节制、节约,是美德,所以亨通。彖曰:“节,亨,刚柔分,而刚得中”。说以行险,当位以节,中正以通。天地节而四时成,皆以制度,不伤财,不害民。但是,“若节不可贞,其道穷也!”说明执节亦是有限度的,节制适度者是中正以通;节制过度者,本身就会阻塞行不通了。而节卦中的下边之兑卦就像水泽池塘之意;上边之坎卦就像水泽池塘中之水,以此象征自身少腹之情景。即少腹如兑卦之泽,少腹内的内气如坎卦之水;而“前阴之小便,后阴之肛门”,皆泄水之道路也。水即是气,气即是水。水在泽易泄,内气至少腹亦易于泄。内气一泄,不能达到气虚者补之以实,以壮其神威之用,故贵有节制。即“前阴要收缩,后阴要收提。”皆是用意,非是用力。这样以免少腹内气泄而散失,方有虚者补之以实,以壮其神,少腹之功也。用意收缩提紧“前阴、后阴”,谓之有节。如果用力收缩提紧“前阴、后阴”谓之苦节,是节制过也。苦节不可贞,其道穷也。知道这层道理,也就明白前贤所说:“紧缩前阴,提肛吊当,裆又宜提紧”之含义为何了。即用意不用力者是,用力者非。由此可知,前贤以《易经》论拳之练、用,可谓精且详矣!细且微矣!

遇离而为睽。睽者,递也,乖也。离者,火也,燥也,炎上也。裆宜静而藏,胯宜坚而稳,若炎上浮燥必有乖异之象。

兑卦如遇离卦,是为“睽卦”。睽卦,卦象 ,离上兑下。此卦象,乖离,乖异。睽卦与“家人卦”的形象上下相反,相互是“综卦”。家和万事兴,不和则一切乖离,连接得非常巧妙。

《序卦传》说:“家道穷必乖,故受之以睽;睽者乖也。”睽是目不相视,违背、乖异、背离的意思。然合必有离,离必有合;同中有异,异中有同;有效运用离合异同、相反相成的必然法则,才能因应变化,有所作为。此也是传统拳术中运用裆胯的基本法则。裆胯这一乖异、乖离、“离合异同”之处,相反相成地有效应用之论述,在“彖传”中表达得最为详细。彖曰:“睽,火动而上,泽动而下;二女同居,其志不同行;说而若乎明,柔进而上行,得中而应乎刚;是以小事吉,天地睽,而其事同也;男女睽,而其志通也,万物睽,而其事类也。睽之时用大矣哉”。以此妙论而论拳,岂有拳法不精之理乎!

睽卦,以卦形来说,上卦离是火,下卦兑是泽;是火炎上,水下浸的形象。以象征来说,上卦是中女,下卦是少女,是二女同住一起,行动意志不能协调的含义,有违背乖离的倾向。但是,以卦的性格而说,下卦兑是悦,上卦离是附、明,是属于愉快地依附明智的性质。以此卦理,说明了内气要升,必有裆之提紧收缩之意;又要有胯之静定松沉之势。此乃裆胯如同少女、中女同住一处,而行动意志不能协调的含义。解文:“裆圆胯要方而提紧,其气正直上行,不可前出,不可后掀,两胯须分前后,前胯用力向前、向上、不可向下;后跨用力向下、向前而逼,亦不可向后。涌泉穴之气来时,向上之势甚大,两胯极力按之,愈按愈出,愈出愈按;阴阳两窍(前阴、后阴)极力收住,不是往来之气,自足泄出。此中之妙,总以骨口相对,兑卦外阴内阳,互于吞并。”亦阐明“裆宜静而藏,胯宜坚而稳”之精义了。即“裆之收引上提,以利内气之升;双胯坚而沉稳,亦利内气之升”。裆胯外柔内刚,外阴内阳,相反相成,而共同完成了内气升降的任务,以成拳势攻防之用。如果裆胯不如此而为,若炎上浮躁,必有全身拳势的散乱乖离之现象发生了。

然坚中欲活,静中欲动,又不过于固滞,故遇艮而为损。艮者,山也。若遇山而不动则有损矣。

胯宜坚而稳,但欲能左右虚实灵活变通为佳;裆虽静而藏,然欲能升降收放动转为尚。胯坚稳,裆静藏,虽是坚固之象,但坚中要灵活,静中能动变,方式正法。但不能将胯的坚稳,裆的静藏,过于坚固而产生裆胯动转滞拙、变动不灵活的状态,这就好像兑卦遇到了艮卦,而成为损卦了。

损卦,卦象 ,艮上兑下。损卦的宗旨,就是损下益上,其道上行。欲使胯的坚中宜活,裆的静中宜动,又不可过于固滞,只有适当的减少或损失点固滞,才能使裆“动而不失其为静,静而不失其为动”;使胯“坚而不失其为活,活而不失其为坚”。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裆胯应有之功能。而更有妙论在随卦之中。

必也动而不失其为静,静而不失其为动;坚而不失其为活,活而不失其为坚,故遇震而为随。震者,雷也。雷动而雨施,泽水随之而满,其气下降之候也;泽水升而为云,真气上升之时(势)也。

随卦,卦象 ,兑上震下。彖曰:“随,刚来而下柔,动而悦。随,大亨贞,无咎,而天下随时。随时之义大矣哉”。

借此随卦之义,又一次论述“胯的坚中宜活,裆的静中欲动,又不过于固滞”的道理。而随卦是以自身内气、外形匹配如一的柔外刚中之总法则为前提的基础上提出的,这一点一定要明确。上面损卦中说:“损下益上,其道上行”,尚属含蓄其说。而随卦中明说:“随,刚来而下柔,动而悦”。其中刚来,乃指内气上行;下柔,乃是指裆胯之外形,这样才是动的最佳状态。只有这样,才能有胯的坚而不失其为活,活而不失其为坚;裆的动也不失其为静,静而不失其为动的有利于内气上升、下降之应用。只有总体的下柔,才不会产生固滞,才有利于刚健之内气上升;这样的内刚外柔之动,才能达到拳势攻防之用。此为一义也。下面又论一义之精髓。

震者,雷也。雷动而雨施。足从震,气从足下起,雷动也。真气上升之时,可上升胸肋、头顶、手指梢。可应时而至;复归少腹丹田,泽水随之而满。内气下降之候也喻自身内气上下运行,亦如随卦之象,大亨贞,故无咎,天下万物皆随时而动而至。以喻自身内气运行随时应运而至,自身四肢百骸皆随内气应时而动而至。可知随时之义大矣哉。

但是,内气周身运行,亦应有外形以辅佐,外形辅佐内气之义不可不明。今以裆胯外柔内刚、外坚内静之义论明外形辅佐内气之功用,可知地利之用亦不容忽视之,此乃精髓之论也。

后面解文说:“裆为胯之枢机,胯为裆之直使,故裆静而胯动,胯走而裆守,表里不可散乱,久之骨口想吞而真气真劲无不通矣!”此论指明“用中而得中之用;让,‘中’不让乃为佳。”就是传统拳术攻防之道修炼、建体、至用的精旨妙义、真谛。局部是如此,全身亦是如此。而“裆劲竖,阴中阳也;胯劲横,阳中阴也。故须分上中下以用之”。此论说明“阳者竖而为经;阴者横而为纬。”以合经纬互用之意,才有权衡轻沉法之妙用。故有“高身架的步法以胯劲为主,以裆劲为辅;中盘架的步法胯裆劲互于吞并;下盘架步法以裆劲为主,以胯劲为佐”的论述。

此论应与下文之“高步之劲在于足,中步之劲在于胁,下步之劲在于背,此又自然之理也”句合观之,才能知其精义。此两论相合而不相悖,只因其所论具体部位、要点不同。故上中下步之用劲似有不同,只此,便是不同格局之说。如以周身上下一统观之,自身体认,自知前贤所论精细详密矣!法分八卦立论,确始终如一不二也。此乃习拳正眼法藏,不可不知。

精心通读引文论述的内容精义,对于歌诀中“胯打中节肩相连,阴阳相合力摧山”的说法之精旨妙谛的认识、理解,就更为清楚、明白、深刻细腻的多了。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