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形意拳·意拳目录注解·阐释 -- 京城马国兴

共:💬8 🌺10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挑”字诀注解

有关“挑”字诀,《少林拳经拳法备要》一书中有明确的论述。以资对照,录而并解之如下:

附图15,左肩出势式

阐释:

左肩出势,乃“直肩”法式。直肩者,后手、后肩、后步,直射而出至前。可用披用揭。所谓“披法一字连身坐,反掌撩阴高揭起,连肩带肘往前推,压倒还须肘吐尖!”可知此“左肩出势式”乃“左单披手”法式,画面上左肘弯之“挑”字,乃披落下之后的“撩揭”法式了。如欲续手,当右肩、右手、右步,直射而出至前,自成“右肩出势式”,乃成“右单披手”的法式。此即“直步躲影法”也。

这一“左右肩出势式”正说明了附图6的“单披式”之出势情况,也正是标注文字“身法宗源,一披为先”之详细介绍。张氏拳法,极为重视“披揭”法的应用,故良谱中有“披无真传,静悟书旨”的系列披揭“法之详细解说。这都在良谱的”万法统宗“一文中记载着,读者可酌情参阅。这就是我将曹谱、良谱,合并阐释之妙处,因此两谱可有互补之价值。可以更好的认识理解张横秋先生的《拳经拳法备要二卷》之精旨妙义了。

既然说出了“撩揭”法式,就再看前贤论“撩”的法式如何?以资对照,录而并解之如下:

第十二大劲 曰:撩攻

将手头亦内功练得坚实,如撩物之势,亦攻人也。此劲若成,微一着手,即可工人与数步之外。手头不可太远,敌人仅隔寸许,然后撩之方妙。若与敌人相去甚远,须以步赶之。其用有五:曰内撩,攻敌人之在里门者;曰外撩,攻敌人之在外门者;曰上撩,攻敌人之高势者;曰下撩,攻敌人之低势者;曰正撩,攻敌人之正逢者。其倒身如何发劲,如何身法、步法,俱在经内。

阐 释

撩,有几种解释,一曰向上掀起甩出;一曰撂的意思。但是,“撩”字在传统拳术中,前贤又赋予了一种劲力功夫的内涵。首先说是手头上的功夫,或掌或拳,皆可用之。如以现在通论用法而说,乃“伸手软如棉,粘身硬似铁”的摔手功夫。正如此经文所言:“将手头内功练得坚实,如撩物之势,以攻人也。”此劲力若成,微一着手,即可攻人于数步之外。

“将手头以内功练得坚实”一句,说明内劲功夫将手头修炼的坚实。然以拳家的明、暗、化三劲而论,则有明、暗、化三种功夫层次。肯定的讲,明劲为初期功夫,暗劲为中层功夫,化劲乃大成上乘功夫了。这样可以知道,撩劲的攻防招式相同,可由于明、暗、化劲的功夫层次不同,则撩攻的效果也不尽然相同,但最低水平,也是“伸手软如棉,粘身硬似铁”的明劲功夫之效果。此撩攻法,乃论说的是用手头击人的方法。十二大劲的体、用法,将手头之劲的方法、功夫放在最后论述,也是有其道理的。即先让习拳者修炼前面的功夫内容,则手头劲势功夫自然容易获得。如果先修炼手头撩劲用法的功夫而用之,则不再用心修炼其它劲法,最终只为“拳打脚踢的下乘拳法”了。最后才论手法的撩攻之劲,是因为撩攻之劲全在身中内劲功夫为本;无内劲功夫者,则不知撩攻之劲力运用之妙。外形柔弱无骨是运用撩攻劲力的基础之一,不可不知。现时北京地区通背拳的高手,皆具备手头撩攻劲力,他们的劲力功夫已成,较技时得机微一着手,即可攻人于数步之外;甚有功夫精纯者,微一着手,即可跌人于丈外。此手头撩攻之劲力,必须是“伸手软如棉,粘身硬似铁”方为正确。妙手功夫虽然跌人于丈外,但被击者身上无疼痛之感觉。为说明此撩劲的手头功夫,就是传统拳术攻防之道中的“摔手劲”之功夫。特引用螳螂拳门的摔手歌诀两首以证手头撩攻劲势的威力。录之如下:

螳螂摔手岂虚夸 踏遍天涯只一家

烛光摇影闪电手 连环妙招势梅花

摔似流星气势雄 惊魂夺魄一击中

劝君莫惜千金体 磨砺还需百日功

《梅花螳螂拳谱》

如上所论,撩攻之劲力又似内劲之功法。如以《神运经》中“以气击气,手方动而可畏;以神击神,身未动而得人”而论,像是以气击气的懂劲功夫之法式;再加入“以形击形,身到后而乃胜。”则为气形合用之法式。这样,就完全明白了撩攻之劲力乃是运用手头击人之方法,初期功夫是松沉的摔手劲势,中、后期功夫是轻灵的摔手劲势。到了中、后期的轻灵功夫之摔手劲势的时候,就可以自然的做到“用必打犯,而不伤人”的艺境了。

这样认识便可理解“手头不可太远,敌人仅隔寸许,然后撩之方妙。”即粘衣发劲。此“撩”字又有松静自然的意思。如离敌太远,则须以步赶之,以防用手够着打人而犯贪病。明白了撩攻劲力的道理、技法功夫内容的实质,我们再认识撩攻的具体用法内容,就容易理解了。有关具体用法,其曰用法有五,依次阐释之。撩法,可用拳,可用掌、指。

内撩:攻敌人之在里门者。即对手在我两手臂之间者,可用左手由左向右击打;右手由右向左击打,皆为内撩手法。如左右手的搬打法,即属于内撩手法。

外撩,攻敌人之在外门者。即对手在我左右臂外一侧者,皆可用左右手心、手背攻击对手的左右脸面、脖颈。如左右单鞭手法,皆为外撩手法。

上撩,攻敌之高势者。对手攻击我上路脸面,我以善通背、炮拳、高探马等招法,即为上撩手法。

下僚,攻敌之低势。对手以撩阴掌、仙人摘茄、坐盘打攻击我下路,我以劈砸捶势、海底针式胜之,即为下撩手法。

如对手左直拳击我面门而来,我进右步,左手外攉撩其手腕外侧,右手外攉撩对手左臂内侧,进步欺身,左手下回环撩击其下阴、少腹。此乃先左手外撩,复以右手外撩,继而左手内撩击之,是以撩论用的方法,说明撩攻之法具有全面功能作用的特性。

正撩,攻敌之正逢者。奉敌必用撩,如撩物之势,但要手头以内功练得坚实,击之必有效。由此看来以手头击人之法,皆可谓之撩了。这个认识是肯定是正确地。如虎扑势、冲鼻捶、劈锋掌、单双换掌、插喉、腰斩石人、撩阴掌,皆属于攻击对手中锋线的招法。若窄而论之,可知“攻敌正逢者”之“逢”字,应是“锋”字,则成“攻敌正锋者”是名正撩。正撩,乃攻击敌之正中锋线者之谓矣。

至于撩攻五法中的“其到身如何发劲,如何身法、步法,具在经内”,具体的记载论述在《内功合战八门》中,可分拣查明,以备练、用。

五中撩法的论述,又使我们知道了上、下、左、右、中的五门法,即“五行本是五道关,无人把守自遮拦”之意思。虽然后来有“起落钻翻之溅裹钻”;亦有“不钻不翻一寸为先”之论述,皆不出此十二大劲之练用。即“万变不离其宗”之精义。

“十二大劲注解”的内容基本上全部阐释完了。由此可以将《内功经》、《纳卦经》和《十二大劲注解》前后连贯起来。此中论述虽然着眼点不一样,但皆为攻防功夫的体、用立论是共同的;立论在攻防功夫至用的基础上是一致的。理论指导实践,实践验证理论,是《内功真经》这部拳术经典著作的特点。不管是从内功法论述,以《易经》天人合一理法阐述,还是具体的《十二大劲注解》中说明,皆是一个目的:阐明传统拳术攻防之道的修炼、建体、至用及攻防功夫艺境升华的理法内容,并告知读者:只有如此按法修炼,必能成为拳门行家里手。

精心阅读两篇引文的精义,对形意拳的“挑”字诀的认识、理解就会更为清楚深刻细腻的多了。修炼、运用起来就能得心应手了。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