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指间沙 之 科学的极光 (全) -- 蝴蝶

共:💬9 🌺1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指间沙 之 科学的极光 (全)

【原创】指间沙 之 科学的极光 (上)

链接出处

指间沙 之 科学的极光 (下)

蝴蝶梦中家万里

2004-8-17

(声明:指间沙系列记述的全部是野叟村言,‘我’只是一个代名词,可别就真当我了。其内容无出处可考,无责任可负;人物或有不符,数字或有误差,其功能等同于北京胡同里侃爷的神聊。克格勃也懒得抓的,红卫兵也不屑批的。信或不信,全凭看官各自的喜好,千万别找区区在下打官司或者笔仗,我胆儿小,怕吵架。谁跟我较真儿,我……我只好重新投胎做人了。)

前阵子还跟朋友商量一起去北欧看极光。是啊,极光,美丽的极光,看上去多么绚丽光明、神圣辉煌;那冰天雪地、晶莹剔透的极地世界,只要瞄上几眼,灵魂也会被净化了吧?

然而,有谁见到极光下冰层中险恶的暗礁潜流?

科学,科学事业,在我心中也曾经是那样神圣。这些年在海外的学术界混着,我自认为看透了其中的黑暗,偶尔也会愤世嫉俗起来,但是,内心深处,还是为父辈们无私的奉献精神留有一块净土,总觉得祖国还有很多学者,是在纯粹地从事学术研究,心无杂念地为国奉献。我纵然没有那种天赋才能,至少,我还能仰慕他们。

殊不知,科学事业,早已不是净土了,无论在哪里。

就来说说科学事业与极光的故事。

话说我有两大兴趣,一是古典文学,二是,嘿嘿,有点不好意思说,是天文啦!吓死你们:-)

成了成了,快把眼镜捡起来,下巴也装上。至于嘛。虽然人家后来没考上好大学,但是,嗨,小时候还是不错的嘛,就不许我们对天文也向往向往、也跟着上天文馆活动活动?有句话说:喜欢音乐的孩子不会变坏。我一直认为,喜欢星星的孩子,应该也不会变坏的。

只是,当年一起看星星的孩子,也会长大,要考大学,要工作,要生活。尤其是某年毕业分配时,纯理科的毕业生不好找工作。本来应该到极光下去做研究的他,只好先找了一家水平很低的机构安置。魅想到啊魅想到,当时要他的那个负责人快退休了,且与另外一个新上任的领导有极大矛盾,而他的档案又没能赶在人家退休前放进去。后来,就没有后来了。科学研究的需要终于不敌复杂的人事关系,他就只好改行了啦。从此该行业就失去了一个极好的研究者。

这算是我第一次认识到与极光有关的阴暗面,见证了一个有热情、有抱负的天才被扼杀的简单过程,简直比捻死一只蚂蚁还容易。所以我记上一笔。

顺便说一句,再后来,他的同班同学们,在几年之中全部出国了!而在美国的相关研究部门,他们也找不到工作了,因为,所有的职位都被比他们早出国的师兄师姐们占据着呢!

我这样的庸才,倒是一路走来,没改过行,也没本事改行。反正骗完了奖学金,又让我混进了学术界干起了误人子弟的买卖。就算要找其他相关的工作,也还容易,上哪都能混口饭吃,因为我学的东西不需要天才。可是,真正需要天才的专业,找合适的工作又那么难。没多久,不出意料,他的同学们也都改行了。

谁又能责备他们呢?不论是出国,还是改行,他们都身不由己。那些需要国家支持才能进行的研究,不是个人说我爱国、我要坚持就能行的。反正在国内也是改行,还不如出国搏一下。人们只会说现在的年轻人一门心思要出国,不安心工作,都没有老一辈人毅然归国的气概了。但是,您也要瞧瞧现在,连他们那本来就没几家大学有能力开设的专业都无法维持年年招生了,您总得让人家有口饭吃吧?

只是,我奇怪,那么多研究经费,究竟去了哪里呢?

几乎每个人都有这样的印象:中国的科研经费太少了。我承认,与其它发达国家相比,的确少太多了。但是,我更关心这些经费是否被合理使用了,是否用在了刀刃上,还有,那些研究机构是否给研究人员提供了做科研的环境?钱,当然重要,但是,人,更重要。

此外,我小时候就听家父说过,在许多研究所里,出来的成果在报告之后,唯一的功能便是锁在抽屉里占地方。现在都认识到了科研成果与应用的关系,也商业化起来。可是,要知道商业化带来的影响,绝对不仅仅在于收入的增加,或者成果得到利用,而是更深刻的对于科研的精神和环境的影响。尤其是基础科学研究领域,没有直接可以去应用出卖的成果,国家给的经费是否足够?如果不够,无论是单位还是个人,究竟靠什么赚钱?

举个例子,在我们无力支付合理的报酬给年轻科研人员、无力维持科研系所的同时,却慷慨地将经费拿出去,送给国外的机构,换来一个国际合作研究项目的名声。人家在乎吗?人家好好利用我们的经费做该做的事了吗?我所知道的只是人家整个部门的人,而且全部坐商务舱,完全没必要地去西安看跟合作项目没有直接关系的卫星发射,用中国的研究经费买单。

还有那北极考察站,是否有必要建立?这是许多科研人员的疑问。中国在北极与在南极不同,我们没有直接的利益,按我们的需要,只要一年租船去考察两次,也就差不多了,省钱省力。现在,不仅建站,还买了船。那船一年用不了几回,平常维护的费用就高得不得了,纯粹是浪费。至于为什么要这么做,只怕跟有些人力主建三峡的目的也差不多:国家的投入,部门的利益,个人的好处━这是不可分割的三部曲。

其它花钱的事儿就不提了。接着研究如何赚钱是正经。

网上有不知真假的谣言说南海舰队的船卖油赚钱如何如何,如果是真的,也不知道人家当兵的如何瞒天过海,这事儿,搁在科学界可就容易得多了。首先,绝大多数人对科学外行啊,人家怎么说,你也只好听着,反正不懂不是?那怎么解释油耗问题呢?我们光看见名字就肃然起敬的科学考察船是这样运作的:每次出去,不管是否破冰了,回来都报破冰了。因为破冰耗油高得多,虚报的油量就自己卖了。多容易。

那南极应该好点儿吧?建站那么早,管理该成熟了吧?的确成熟了,干得更欢呢。本来考察船这类公务船几乎等于是拿到了走私执照一样,弄点行货小打小闹,常事也。架不住人心不足蛇吞象啊,上次竟然弄出什么会计往澳大利亚偷渡的事儿!事情算是被压下来了。至于为什么被压下来,你要还不明白的话,肯定是还没毕业工作过的学生。会计是干嘛的?什么时候见过领导不跟会计在一根线上吊着的?

如果说走私卖油偷渡那都不是真正的科研人员干的,是船员和行政人员的问题,那么,科研人员是否都那么合格呢?是否在那极光的沐浴下,一片冰心了呢?

自然大部分科研人员是兢兢业业工作的,而且吃了常人所不能吃的苦。可是,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不要说曾经有人揭露过的中国科学家在南极享受烧烤企鹅是确有其事,还有那没责任心的考察人员玩忽职守,几乎害了人家的性命。有回两个考查队员一起出去,一个吊下去负责采样,另一个需要守在上面注意安全。突然,冰层滑坡,下面的人一下滑下去了很远。等终于停住,他开始呼救。等了半天,上面就是没动静。吊在下面谁知道能坚持多久?幸亏他身上还有些工具,历尽千辛万苦,冒着生命危险,自己挣扎着爬了上去。上去一看,差点没气死。上面那人将冰上摩托骑走,不知绕到哪里兜风去了。

唉,我这枝秃笔,不,这把老旧的键盘,实在打不下去了。看多了,只怕真会心灰意冷呢。很想知道,父亲那辈人,是如何在比现在艰难百倍的年代里坚持下去的。也许,差别就在于是否有信仰吧。母亲说过,人总是要有点精神的。我们能否从那无限的宇宙和圣洁的极光中,汲取到无限和圣洁的精神力量呢?

--------完-----------

元宝推荐:不爱吱声,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