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李锅28》:打破老锅问到底?(一) -- 本嘉明
看到篇好文章,特敬录于此,并同小本当年《本嘉明科幻系列》中的一节相比照。所见略同,改革必须要触及“攻坚”了吗?
渡痴禅师 : "谈谈我对文化大革命的一点看法."
1, 从历史的角度谈论: 中国传统的礼教文化必须“破”.
在宋朝之前,两千多年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中,中华民族从来没有被外族(当时历史条件下的外族,现在当然都是中华民族中的一员)长期统治过;而宋朝之后,不到八百年的时间里,中国被外族统治了四百多年。这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明朝延续了276年,从辛亥革命成功到现在,共98年,总共加起来也不过374年的历史。也就是说,宋朝之后的783年的历史中,中国大多数时间其实是少数民族在统治。
从“澶渊之盟”开始,一场卑躬屈膝、委屈【求和】的历史大幕也就拉开了,此后几百年的时间,除了明朝部分时间以及后来的极左时代,中华民族就再也没有坚硬、挺拔的站立过,“求和”是宋朝之后中华历史的主旋律。
“存天理灭人欲”的程朱理学能在宋朝得到空前发展.
整个宋朝,修文偃武,以理学教化天下,去百姓之人欲,存皇权之天理,将中华民族“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精神阉割得一干二净。纵观这段历史,皇权需要顺民,于是就产生了造就“顺民”的“文化”.
顺民们最大的特点就是安分. 一旦认可了自己奴仆的地位,剩下的就只有服从。对于皇帝老爷来说,这样的老百姓太可贵了.
对于个人,儒家礼学设定了怎样的发展道路呢?那就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我看来所谓的“格物致知”其实就一个字----“熬”,在仆从位置上慢慢历练,耐心等待,“熬”得久了,也就明白了仆从们的“天理”,然后就端正自己的态度,收起心猿意马的“人欲”,“诚意正心”的等待“十年媳妇熬成婆”,然后成为更高一级的奴仆,从而修齐治平。仆从们的终极位置是治国平天下的肱骨之臣,但再“肱骨”,君还是君,臣还是臣,再进一步就乱纲常了。所以,“三纲五常”实际上是 “顺民培训纲要”,而天子、父母官、族长、家长则是“顺民培训生产线”.
“顺民文化”的恶果就是扼杀了民族的创造精神,扼杀了个体成员的自主精神,顺民不是不怕死,而是不敢为自己做主,也不知道怎样为自己做主,一旦没有了 “君父”的指示,也就只能如失去头羊的羊群一般,一团散沙般的聚在一起乱哄哄的苦中作乐。
礼教文化以“三纲五常”为纲,以培训“守礼”“守规矩”的顺民为目的,维护社会的秩序和稳定,也扼杀顺民们的自主意识。当没有外患时,礼教是社会内部最好的“维稳”工具;
而一旦面临外患,礼教就成了奴仆的生产线,"HJ"是什么?不过是“以洋人为纲”的“顺民”罢了。
在旧中国,礼教如同一张大网,将所有的人都笼罩其间,顺之则生,逆之则亡,最终塑造出一个“礼仪之邦”。
宋朝“礼仪之邦”之后的783年,华夏民族体会得最多的东西是什么?是【求和】,是【苟安】。念古思今,有一种悲愤又要迸发出来了,还是打住吧。
鸦片战争之后,中国不再是世界的唯一,天朝大国的梦被唤醒,西方的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国门,几百上千的洋人就可以在拥有四亿国民的土地上横冲直撞,八个国家的流氓拼凑出来临时队伍就可以将老佛爷赶得东奔西逃,这不就是猎人进羊圈时的情景吗?羔羊们咩咩的四处躲闪,看着同类被宰杀,躲在后面企盼老天让自己苟活。
幸好中国足够大,幸好还有一些“愚蛮之辈”没有被礼教“开化”,幸好还有一些不懂礼仪不守规矩的下里巴人存在,不然一个四亿人口的国家被几千人征服,那我们这些后人羞也要羞死。即使死了,我们又该怎样面对那些“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先人?开放的世界里,那种以制造顺民为目的的文化,不彻底革命行吗?
中国为什么会出现300年历史周期律?原因就在于每一次朝廷更迭,其实都只是在政治、经济领域内折腾,换方丈而不换庙宇,甚至连和尚都不换。孔儒们一直牢牢掌握着“教化天下”的权力。
所以说,两千多年来,从来就不曾在文化领域内发生过真正彻底的革命。五四运动虽然意义深远,但范围局限在知识分子之中,而知识分子也深受文化传统影响,不可能具有彻底性。但五四运动可以算成是文革之前的一个预演。
------------------------------------------------------------------------------------------------------------------------------------------------------
2, 社会主义文化必然会“立”。
前面说了,中国的封建礼教文化是以培养"顺民"为目的.
而顺民最大的特点是失去了独立自主的意识。让一群习惯“君为臣纲”的人突然起来自己给自己作主,没有了“纲”他们会无所适从。
所以,人民民主首先得培养人民的平等自主意识,有了主人翁精神,他们才会有当家作主的意愿,也才会正确使用手中的民主权力。
而要培养人民的自主意识,则需要一种平等自主的文化环境。于是在文化领域内破旧立新也就成了必然的选择。
其实从另外一个角度可以更简单的说明文化革命的必要性,那就是政治、经济领域都完成了革命改造,而作为传承社会群体习惯的文化,又怎能保持不变呢?
1954通过了第一部宪法,56年基本完成社会主义三大改造之后,十年之后才开始进行文化领域的改造。我认为这也是毛泽东的一个思考过程,他并不是一开始就认为文化革命具有必要性的,也是经过长久的思索才得出的结论。
========================================================================
那么如何才能在文化领域内进行革命?
一直以来,对于文革的起因都有很多种说法。泼污水的人认为文革是为了政治斗争,是为了打倒某个政治对手而采取的卑劣的方法;但以毛泽东当时的职务以及巨大的威望,有谁可以挑战他的地位?又有谁是他不能轻易击倒的对手?如同传言中所说:他用一根小指头就可以打到某人。既然是开一个会、讲几句话就可以解决的问题,何以要发动一场全民运动?而且这场运动整整持续了十年?
可能又有人会说这是因为他虚伪,不愿意自己出面不愿意承担整人的责任。可对于一个敢为秦始皇翻案、公然提出“反右阳谋”论的人,纵观他一生,何曾害怕过别人的批评诋毁?
另外一种说法就是文革主要是为了“反修防修”,这个说话有一定道理,但并不准确,因为这只是文化大革命的一个目的,但并不是最重要的目的,最重要的目的我认为不在政治,而在文化。要探究文革的起因及目的,我认为有几个问题必须搞清楚。
1、为什么要叫“文化”大革命,而不是叫其他别的什么运动?
2、为什么运动的主力是十几岁的学生,而不是文化界的饱学之士?
3、为什么要破四旧,可以不破吗?
4、为什么不由政府组织专人专责破四旧立四新,而放任群众去破除?
5、为什么要打倒权威,可以不批斗专家而让他们自己反省吗?
==========================================================================
这些问题实际上在我的脑袋里或长或短的盘桓过,下面就是我自己的答案,不一定对,只能算一家之言。
1、对于为什么要叫“文化大革命”,我曾经疑惑很久。如果只是一场政治运动(事实上现在绝大多数人都将文化大革命当成一场政治运动),那么何必在前面加上“文化”两个字?
以毛泽东在哲学、社会学、政治上的睿智,我相信这两个字一定不是随心所欲加上去的。当然,经过前面的分析,我现在明白了,这确实就是在文化领域内的一场革命,革命的目的就是要除旧立新,造就崭新的文化,与社会主义制度相适应。
人类第一次摆脱了剥削制度,而此前的所有人类文化,都是在剥削制度下产生和发展的。所以,文化领域内的变革也是颠覆性的,只能称为革命,革新两个字无法说明这场颠覆性的变革。
2、最开始我感到很奇怪,认为既然是文化领域内的事情,为什么不让文化人来干这件事?不让成年人来做这件事?而让十几二十岁的青年来推动这场意义重大的运动。但现在想来,除了那些受旧文化影响较小的孩子,还有谁能完成这个任务?
鲁迅笔下的少年闰土多么机灵活跃,而几十年之后的老年闰土则已经木讷呆板的开始叫鲁迅“老爷”。文化是人成长的环境,所有的人都潜移默化的受其影响,文化人更是在传统文化中浸淫很深,他们是没有能力在文化领域内做到破旧立新的,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是由旧文化熏陶出来的,让一个人自我鞭挞很难。
而当时十几岁的学生则不一样,虽然也难免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但他们是受旧文化污染最少的,而凭着年轻人的热情,他们也有勇气冲破文化的樊篱,达到破除旧文化的目的。所以毛泽东接连八次接见红卫兵,对于一个喜欢哲学思考、讨厌迎来送往的领袖来说,这是不同寻常的。
3、放手发动群众去破四旧,目的并不是为了砸烂那些文化标签,而是为了通过这个过程,破除人们心中的锁链。只有自己,才可以解开自己的心结。封建礼教的枷锁,长久的存在于人们的心中,很多都已经成为了神圣的禁忌,而要破除禁忌,非得自己亲自去“冒犯”自己心中的禁忌,然后才可以破除。政府当然也可以组织专人去除四旧,立四新,但这样就达不到帮助人们破除精神枷锁的目的了。
5、以前,对于文革中批判所谓的“反动权威”不以为然,觉得这完全没有必要,他们中绝大多数可能都是无辜的。但现在明白了,对于个人来说,他们也许是无辜的。但对于一个群体来说,他们就是一个标牌。如同四旧里面的神龛一样,成为广大群众心中的禁忌,而这种禁忌的存在,就是一种枷锁。所以,凡是与旧文化沾边的 “权威”,一旦“权”了“威”了,一旦成了某种文化的图腾,那么为了要破除群众心里的禁忌,也就只能委屈一下他们了。尽管他们本身并不一定有错。
而一旦想到宋朝以来中华民族的种种灾难,我就觉得为了破除顺民文化,我们付出的代价是值得的。熟悉的网友可能经产看到我反儒家,但一般我会特别强调是“孔儒”。也就是孔子----周敦颐----二程 ----朱熹这一条线下来的儒学。
======================================================================
四、从“经典”到“山寨”----文革失败了吗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这是一场延续十年的大规模群众运动。无论正确与否,它都是历史的存在。至于成功与否?这要看它发起的目的,以及留给历史的结果。
达到目的,则成功;没有达到目的,则失败。那么,文革成功了吗?好象没人肯定这点。文革似乎是失败了。但真是这样吗?
我先不回答成功或者失败这个问题。我先留两个问题在这里。第一:中国还是“礼仪之邦”吗?第二:现实生活中,谁是你的偶像?你臣服于谁?
不知道具体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中国流行一个词语叫“山寨”,在很多经典的东西前面加上“山寨”两个字,往往就意味着恶搞或者仿造。凡是有经典的地方,往往就存在着山寨。山寨文化本质上属于大众文化,山寨文化的兴起,实际上就是平民文化在社会生活中的体现。要真讲“山寨”,文革中的山寨可能更多,比如什么“山寨诗人”、 “山寨导演”等。
回到上面的两个问题。对于那两个问题,我的答案都是否定的。
中国不再是礼仪之邦,骨子里面再也没有了以前的那种“温良恭俭让”,失去的不仅仅是“礼仪”,还有“礼仪”背后的精神锁链。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大多数人都已经失去了偶像,没有谁可以让我们臣服。精神上的平等,才可以彼此尊重,谁也无法凌驾在别人头上。尽管有时候我们可能表现得恭谦,但这种恭谦是建立平等之上的。实际上,我想要问的是:谁还把自己当成别人的仆从?不知道有没有这样的人,但至少我没有遇到过。
本来,毛泽东是最后一尊偶像,但在某些人的帮助下,如他自己所预言的一样,他也被打得粉碎。而正是最后一尊偶像的倒掉,成就了他毕生所追求的社会平民的思想大解放。他一生做了两件事,第一件事是解放了96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第二件事是解放了9亿中国人以及他们的子孙后代的思想枷锁。
文革之后,文化精英们丢掉了清高,什么坑蒙拐骗的事情都敢做;普通老百姓失去了卑谦,对哪一个的精英大师都敢恶搞、作弄;于是大家都处于同一个水平线上。毛泽东作为最后一尊偶像被打碎,平民文化从而得以建立。
文革失败了吗?从打破礼教思想束缚,建立平等意识、自主精神,奠定平民文化的基础上来看,这些目标都达到了。
上文中将礼教文化比喻成监狱,文化大革命其实就是中华民族在精神领域内的一次集体越狱行动。中国人民站了起来,中国人民丢下了精神的枷锁,中国人民得到了从内到外真正的解放,这就是毛泽东一生所做的事情。其实他只做了一件事情----解放中国人民。先解放身体,然后解放思想。文革失败了吗?文革成功了。
五、未来的路在哪里
没有公平,就没有安宁;没有人民民主,也就没有社会和谐。
失去锁链的百姓,不再是顺民;今天社会的不和谐,归根结底来源于四个字“造反有理”。
想要扑杀这几个字已经来不及,因为它已经融入到刁民们的文化里。想要重新塑造一种新的仆从文化,时间也已经不允许,再说,谁还敢象他老人家一样大规模的发动群众来创立一种新文化?如果不发动群众,新新文化有如何普及?于丹们是徒劳的,即使她的书能买几百万册,可震撼力哪能和亲手砸碎“孔夫子”雕像相比。所以祭孔、大办孔子学院等等,都已经来不及,不等他们重新起来,可能有人已经倒下。
未来的路到底在哪里?四个字----人民民主!
http://web.wenxuecity.com/BBSView.php?SubID=mychina&MsgID=411175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你高估他们了,只要某条线的线头移动,下边大清洗也没啥。 雪落 字173 2009-08-26 20:20:37
🙂这条线,那条线,除了战队不一样,有什么区别吗? 逐水而行 字74 2009-08-26 20:27:46
🙂绥化那边出干部的传统一时不会变,但韩那么牛的,难了。 1 雪落 字319 2009-08-26 21:38:13
🙂随感
🙂good readerg 字0 2009-09-26 03:31:49
🙂有许多想法是可以认同的。送花! 木刀 字0 2009-08-27 20:43:46
🙂很有条理。。。 荆棘探兴 字0 2009-08-25 21:42:54
🙂渡痴禅师片面了。儒家在近1000年也不是只有坏处 3 万兹 字1746 2009-08-24 23:5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