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所谓三皇五帝(下卷)——尧舜禹时代 -- 王威
孟子通过对上古时代巡守制度的回溯上。孟子指出这个时代,列国之所以君不君臣不臣之乱象纷纭,其来有自。
这个巡守制度,孟子说的明白了。那么巡守制度为什么有这么大的作用,他是怎么样一步步发展起来?
到了最后,又因为什么原因,到了春秋战国时期,被彻底无视掉呢?
要说清楚这些,至少要一本专著才能搞定,所以在这里只能长话短说了。
正所谓——
纸扇长,醒木方,穿大褂,站桌旁;祖师爷留下说学逗唱,洒向人间笑一场。
梅花雪,绿茶汤。金牌匾,粉皮墙。来的都是客,全凭嘴一张。
一吐为快心舒畅,一壶热茶慨而慷!东西南北超级棒,管什么世态炎凉!
说的不好,嘿嘿,大家见谅。
巡守制度在上古时代,是不是独具中国特色的制度。
应该说,不是。
当时全世界各大文明几乎都一样,能够发展起来民族,都是靠近河流一带。
埃及有尼罗河、巴比伦有两河流域,印度有恒河,等等等。
别看地球很大,真正能发展起来的,也就这么几块地方。
这些地方的发展,和中国文明都有一样的规律——
最初都是多民族多中心的发展,发展到一定程度,就出现星罗棋布的城邦,城邦之后,又有邦国,进而则有邦国联盟。
邦国联盟这个名词看起来很洋气,其实啊,我们这本书讲的黄帝王朝,就是邦国联盟。
我们不妨看看埃及的例子——
传世的利比亚人调色板属格尔塞后期(前王朝),刻着代表七个邦国的图象,显然是七个邦国组成的邦国联盟之物。
是不是和黄帝之合符釜山挺像的。
邦国联盟建立起来了,问题也来了。
上古时代,交通不发达,即时通讯更谈不上了。怎么样大家一起进步、共同提高呢?
总不能老大吃饭,大家喝粥,那邦国联盟就没有意义了。
再说了,偶尔高兴起来,约好一起到外面去抢钱抢粮抢女人,结果人没到齐,岂不扫兴。
因此呢,要维持并巩固邦国联盟体制,途径只有两条:
一是,做老大要有做老大的样子,让小弟定期都来自己总部参拜。
当然,小弟不能白来,要带着东西来,老大也不会让小弟白来,一定要让小弟在自己的地盘吃好喝好,宾至如归,并解决他们遇到的难题。
当老大嘛,不容易啊。能力越大,责任越大。
二是,各地分舵的小弟在自己的地盘上,是不是坐大了,与至于坐的太大,也想当起老大,还是混的不好,和其他小弟火拼。
要了解这些情况,只能靠第一手的情报,所以老大也不能老是呆在自己的总部不动,而是要定期到下面看看。
当然了,分舵太多,也是个麻烦事,那时候又没有飞机,就算有飞机,也不可能一个个的看过去。
因此呢,最好的办法莫过于接着小弟来朝拜、或者老大去巡视的时间,集合某个大区域的小弟,搞个联盟大会。
比如苏美尔地区出现的尼普尔邦国联盟里,无论谁作联盟的老大,他都不仅要在本邦接待小弟的造访。
而且,老大还要到尼普尔去为恩利尔建立神庙,履行各项职责,到各地去为小弟们排解纠纷、竖立界碑等等。
看看,和黄帝王朝的巡守制度没两样。
实际上,早期国家初期邦国联盟要想控制盟邦,除了巡守,没别的好法子。
孟夫子上面的那段话,只要是为骂人服务的,所以呢,对于巡守制度,说的并不是很完整,属于删节版。
那里有无码版本呢?
在《礼记》中的一篇《王制》之中。
《礼记》被儒家尊崇为极为神圣的经典。在中国历史上,从所起作用的大小来估计,《礼记》仅次于《论语》,比肩于《孟子》,而远远超过《荀子》。
然而,究其实际,是一本大杂烩。
作者很多,成书之时间跨度自战国而至于秦汉,是儒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仪礼》的文章选集,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
也正因为他是大杂烩,所以反而靠谱的多,因为它最初的地位不是很高,只是正规教科书配套的参考资料。所以呢?夹带的私货相对少些。
《礼记》是怎么介绍巡守制度的呢?
诸侯对待天子,每年派遣大夫为代表觐见,三年以卿为代表觐见。五年诸侯亲自朝见天子。
天子每五年出外一次,去巡察诸侯,称之为巡守。
巡守出发的时间是在那一年的二月,东边巡察到了泰山。就在山上烧起柴火,依次序遥望,一方之名山大川而祭祀之礼拜之。
同时,就在这里接见诸侯,兼问候德高望重已经退休的贵族。
一面下令太师展示从民间收集而来的歌谣,用以考察风土民情。
一面命令管理市场的官员,报告当地的经济状况,以了解人民的生活情况。判定老百姓是不是热衷于追求奢侈,喜欢标新立异的东西。
其次,是命令典礼之官员,纠正大家历法上的错误,使得礼乐、制度、衣服标准化,保持全国一致。
当地山川神诋之祭祀,该举行而没有举行,就是不敬。发现了这种情况,就要剥夺或者消减诸侯的封地。
对于祖先宗庙之祭祀,各有备分,如果有人不接受安排,错乱了辈分,就是不孝。发现了这种情况,就要贬降诸侯的爵位等级。
如果诸侯改变了天子制定的礼乐,等于是搞独立王国,对于这样的诸侯,一经发现,即行驱逐。
如果诸侯敢于变革制度,改变服色,那就是公然挑战天子的威权,等同于叛乱。对于这样的诸侯,一经发现,天子当立即下令天下诸侯共同讨伐之。
当然,对于那些有大功德施于人民的诸侯,则或增加他们的封地,或提高他们的爵位以褒奖之。
同年五月,天子车驾抵达南岳,所有礼仪,都与巡察东岳相同。
同年八月,天子车驾抵达西岳,所有礼仪,都与巡察南岳相同。
同年十一月,天子车驾抵达北岳,所有礼仪,都与巡察西岳相同。
这样,四岳巡察周遍,天子车驾回返国都,用最高级规格——宰杀公牛作为牺牲,到祖先宗庙去祭告。 23
天子每巡察一个地方,都要登山,当然不是为了锻炼身体。
在那个时代人们的心中,山林、川谷、丘陵都是很神秘的地方,有很多的自然现象,他们无法解释,比如为什么云朵总是从山上飘出来,风雨是怎么形成的,当黑夜降临,这些地方又似乎隐藏着种种的怪物。24
基于此,自然而然形成了对山川之崇拜,并视之为神灵,倘若不认真祭祀就会带来灾祸。
山岳因为其高度让人类可以更接近上天,而享受最高规格的崇拜并不意外。
这里说个春秋时代的小故事:
春秋时代鲁成公五年(公元前586年),晋国境内的梁山(在今陕西省韩城县)突然崩塌。晋景公忙用递送公文的专车召唤官员伯宗进都。
伯宗乘坐的专车在进绛都的大路上遇见装载货物的大车挡道,伯宗说:“快给我的车让路!”
押送货车的人说:“与其等我让路,您还不如另走捷径快一些!”
伯宗问他是哪里人,押车人说:“我是绛城人。”
伯宗向他打听绛城的事,押车人说:“梁山崩塌,元首准备召伯宗先生商量应变措施。”
伯宗忙问他应该怎么办,押车人说:
“山土松了便会崩塌,又能怎么办?
但国家以山川为主,所以如果发生了山陵崩塌、河流枯竭这类情况,元首就该不吃丰盛的菜肴,不用音乐助餐,不穿华丽的衣服,并乘坐简朴的车子,停止一切娱乐,居住到郊区,让典礼局长(祝)陈列好献给神祀的礼品,由档案局长(史)恭读祭神的文辞。
能够做的事情如此而已。除此之外,就是把伯宗召来,又能怎么办?”
伯宗请求这位押车人同自己一起去见晋景公,那人不同意。伯宗便在景公向其询问应付梁山崩塌的对策时,把押车人提供的方案端了出来,晋景公便照此办理。25
看看,像晋国这么大的国家,对于境内神山之山崩,政府高度重视,国君当即召回大夫,大夫也知道事情的严重性,日月兼程。
这些,在押车人的一句话里头总结的明明白白——国主山川。
国家的命运和神山的命运是联系在一起的。
而晋景公之所以如此紧张,更不是没有缘故的。
因为在60年前,晋国晋惠公时代也发生一起山崩。
公元前646年秋季八月初五,沙鹿山(在今河北省大名县东)突然崩陷。
对于这次意外的天灾,晋国信息研究员(卜)郭偃在占卜之后,认为:“一年后将有大难,几乎要亡国。”
结果,次年,晋惠公果然在战场为秦国所俘虏。
这在现代人看来是巧合,而在古代人看来,则是必然。
一般来说,天子在名义上拥有天下,而诸侯只拥有自己的领土。
诸侯只能祭祀自己领土上的山川,而天子则可以祭祀天下所有的名山大川。
因此,诸侯到了另外一个诸侯的领地,登山去玩玩问题,但是要去拜拜,就不行喽。
继续举例,还是举春秋时代的例子,公元前671年的夏季,已经即位二十三年的鲁庄公决定跑到齐国观光祭祀社神的盛典。
一国之君,跑到别的国家凑这个热闹干嘛,《春秋谷梁传》的报道指出,鲁庄公是借观社名义,欣赏齐国姑娘的美色——亦为“观色”。
(当时齐国的社祀,略同宋之桑林、楚之云梦,皆为男女同欢的民俗文化活动。男女要是在活动中看对眼了,立刻可以一起去爽了。谷梁传说的含蓄,可能鲁庄公就是冲着这个去的。)
鲁国君子当然不能接受自己的国君胡闹,于是站出来了劝谏了,这一位大家都熟悉,中学课本上有,就是喊出肉食者鄙的那位曹刿。
曹刿劝谏道:“不可以这样做呀!
礼,就是用来整治民众的。所以列国会见时,它是训示上下的法则,制定礼单的标准;
朝觐天子时,它是矫正班级的仪注,排定长幼的秩序;
举行征伐时,就是讨伐抗命的贼子。
列国朝觐天子,天子巡视四方,大家在实践中学习和领会这个礼。
如果不是这些体现礼的活动需要,作为元首是不该随便行动的。
元首的行动,史官都要记载在简策上。记载在册的行动与法度不符合,后代看到的是什么?”26
只是正在兴头上的鲁庄公那里理会。
不过通过曹刿劝谏,间接让我们知道天子之巡守,主要抓三件大事。
一是“会”,天子会诸侯。
二是“朝”,诸侯朝天子。
三是“征伐”。
目的呢,有二。
一是,天子在这里重申,我还是老大。我来了。
诸侯则向天子保证,老大您来了啊,我永远是你的小弟。这就叫做——“训上下之则”
二是,做老大肯定有做老大的好处,那就是要来向小弟收保护费。
当然,做小弟也有小弟的难处,今年收成不好,山南有大旱,山北有大水,老大,今年的保护费能少交点嘛。
老大想了一会,说,这样吧,给你打个九九折,小弟当场晕了。
这叫做——“制财用之节”
23 天子五年一巡守。岁二月,东巡守,至于岱宗,柴而望祀山川,觐诸侯,问百年者就见之。命太师陈诗,以观民风;命市纳贾,以观民之所好恶,志淫好辟;命典礼考时月,定日同律,礼乐、制度、衣服正之。山川神祗有不举者为不敬,不敬者君削以地;宗庙有不顺者为不孝,不孝者君绌以爵;变礼易乐者为不从,不从者君流;革制度衣服者为畔,畔者君讨;有功德于民者,加地进律。五月,南巡守,至于南岳,如东巡守之礼。八月,西巡守,至于西岳,如南巡守之礼。十有一月,北巡守,至于北岳,如西巡守之礼。归假于祖祢,用特。
——《礼记·王制第五》
24 “山林、川谷、丘陵能出云,为风雨,见怪物,皆曰神。”——《礼记·祭法第二十三》
25梁山崩,晋侯以传召伯宗。伯宗辟重,曰:“辟传!”重人曰:“待我,不如捷之速也。”
问其所,曰:“绛人也。”问绛事焉,曰:“梁山崩,将召伯宗谋之。”
问:“将若之何?”曰:“山有朽壤而崩,可若何?国主山川。故山崩川竭,君为之不举,降服,乘缦,彻乐,出次,祝币,史辞以礼焉。其如此而已,虽伯宗若之何?”伯宗请见之,不可。遂以告而从之。——《左传·成公五年》
26 二十三年,夏,公如齊觀社,非禮也。曹劌諫曰:「不可。夫禮,所以整民也。故會以訓上下之則,制財用之節;朝以正班爵之義,帥長幼之序;征伐以討其不然。諸侯有王,王有巡守,以大習之。非是,君不舉矣。君舉必書。書而不法,後嗣何觀?——《左传·庄公二十三年》
---------------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所谓三皇五帝(下卷)——尧舜禹时代(11) 5 王威 字21731 2009-09-26 08:09:49
🙂齐桓公倒未必是被蒙住了 青色水 字188 2009-10-08 15:25:47
🙂(11)之脚注 1 王威 字9749 2009-09-26 08:12:21
🙂所谓三皇五帝(下卷)——尧舜禹时代(10
🙂所谓三皇五帝(下卷)——尧舜禹时代 (9) 6 王威 字11185 2009-08-31 11:49:53
🙂所谓三皇五帝(下卷)——尧舜禹时代(8) 9 王威 字11671 2009-08-29 14:24:23
🙂所谓三皇五帝(下卷)——尧舜禹时代(7) 11 王威 字10937 2009-08-26 11:25:33
🙂笔误? baumchen 字104 2009-08-26 18: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