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讨论】关于葡萄长文的一些理解和断想 -- 潜水员的马甲

共:💬212 🌺796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我的问题

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如同1840年中国之问题。我到河里来,潜水几个月,接触到一个不同的世界。以前之于中国乃至世界的认识,大多来自于零散的事件、零散的思考和无来由的直觉。

我喜欢历史,这个喜好告诉我一件事情:真相或许在张三嘴里,或许在李四嘴里,但是更应该在我自己眼里,我解读他们描述的同一问题的不同侧面和角度,综合为我自己的认识。因为时间、精力和环境的限制,我可能暂时没有办法深究张三、李四论证的全部细节,所以我的方法主要是二者对应细节的比对,这样我想我总能或多或少的接近于真相一点。

回到开头的比方来,如同1840年中国之问题,我对于中国乃至世界问题的重新认识,目前最重要的是学习,是从大牛们认识世界的“先进经验”中学习。选择你做为学习的起点,我想可能是个困难和痛苦的起点,但是我坚信,如你所说:努力肯定有应得的收获。原因在于我认为你的思考和论述是非常系统的、全面和理性的(而且有些地方遮遮掩掩、躲躲藏藏,搞清楚你欲语还休的东西,也是一件很有乐趣的事情)。我从中可以学习到的是一个体系。所以请勿见怪我喋喋不休的解读,我的确想弄清楚你的思考过程。或者说我想弄清楚的始终是你到底想说什么,你的逻辑在哪里,你的论据在哪里,更深层次的,你为什么会从这个角度考虑问题(也就是你说的分析问题的方式方法)?当然其中我甚至问自己:如果我是葡萄,这个问题该怎么想?这是我的一个学习方法,同样我觉得下点功夫是值得的。

一张白纸好画图,好画好图,当然也好画烂图,况且人毕竟不是白纸。最重要的是想画什么,想怎么画。我选择一个比较完备的体系做参考,深入理解、领会这个体系的细节,对我而言,有一个最大的好处,那就是便于比对,纲举目张。以后看到另外一个人片段式、阶段式的论述,我便可以方便得找到他论述的问题在你的体系中的位置,然后看他说的与你的有什么异同,我应该如何来理解、融合这些异同,形成更全面的认识。也就是说,现在我想的是先树立一个针对中国、世界问题的系统观,无论它的内容最终是什么,关键之处在于其基本合理、理性的体系根基,这是站在巨人的肩膀方可以完成的。当然或许永远无法真正到达,但是乐趣端在其中。

关于我自己的看法或观点,不能说一点没有,在主帖的“扩展一下:无病呻吟”一节,我本来想更多的阐述一下自己的一些思考,主要是关于中国人传统的思维方式和心理气质在这样一个变革中的利弊和可能的作用,这和我的专业稍微有点关系。但是写了引子之后,就无法继续下去,原因在于我的困惑:我尚不清楚我是否基本正确解读了你的论述,或者说我尚不清楚我对中国前景的展望是否理性,这可能使我的发挥成为离题万里的东西。因此我选择继续深入学习和解读。我想在确定了我的思考和你的体系之间的关联性之后,我会继续下去的。

再次感谢你的教诲和点拨。能从这些教诲和点拨中学习到什么东西,我相信仍然取决于“学习的方法与分析问题的方式方法”的领会与掌握。所以再次请你不要介意于我今后依然喋喋不休的解读(不过或许我会思考的更多些,写的更少些),我觉得这是当前我学习的必由之路。

送花致意!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