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再聊《大盛魁》(上) -- 老拙
还有“操纵物价”。这些都是文革前对旅蒙晋商定的调子。我在前面提到的《旅蒙商大盛魁》,是内蒙政协于1960年开始搜集资料,采访了137位有关人员,1966年写出初稿,1978、1981、1984年三次修改后内部出版。
在这本书里,你就可以看到上面这些对大盛魁的评价。这样的评价,一直延续到后来,只要一提“印票庄大盛魁”,就是官商勾结,重利盘剥的代表。
但是,同样是研究了《旅蒙商大盛魁》这本书中列举的资料,我却得不出这些结论。
首先,大盛魁不是晋商中的“皇商”,他们是一伙随军民工组成的商号。这样的商号在归化和乌里雅苏台很多。
第二,我们都知道,在清代,各民族的地位,是满、蒙之后,才轮到汉。蒙古王爷的地位,比汉商高了很多很多。满清政府不可能与汉商勾结,去重利盘剥蒙民。事实也是如此,旅蒙商在草原上行商,是没有定价权的。清廷规定,每三年举行一次草原“楚古拉”大会,由朝廷派员主持,蒙古各部落王爷和旗盟扎萨克参加,旅蒙商也参加。会议决定各种商品的价格、赊账的利息,一定三年不变。不论内地年景如何,商品价格怎样涨落,旅蒙商都必须执行会议决定的价格,不准擅自提价。由各部落王爷和旗盟扎萨克选择(而不是反过来)供货的商号,在这三年中,如果部落、旗盟遭灾或由于其他原因还不上赊账,商号也不准停供货物。也就是说,蒙民可以欠债,汉商不准欠货,否则就要被取消经商票照。
最后是“制造垄断”。实际上,大盛魁前一百年,尽管朝廷严管晋商旅蒙,但是市场的需要还是使旅蒙晋商得到极大发展。根据资料,当时仅乌里雅苏台有上千家旅蒙商驻扎。到了17世纪初(嘉庆八年),由于乌里雅苏台发生旅蒙商伙计与蒙民的纠纷斗殴,清廷诏令派驻外蒙的将军、参赞、办事大臣和帮办大员,会同外蒙各王公,严格检查旅蒙商的经商票照,并严令每年彻底检查一次,结果很多没有票照或者票照过期的旅蒙商被驱逐出境,大批旅蒙商倒闭。由此也可以看到,当时的政府,更多的是站在蒙民一边的。大盛魁是最早进入草原的旅蒙商,舍得让利,在牧民中口碑不错,也一直有经商票照,因此和早期的旅蒙商“天意德”、“全盛德”一同留了下来,开始形成这三家旅蒙商“三分天下”的局面。这算不算“官商勾结,制造垄断”,大家可以自己判断,得出结论。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原创】再聊《大盛魁》(上) 107 老拙 字10903 2009-09-18 19:11:16
🙂提些无知傻问题, 冰雪迎梅 字193 2009-09-22 03:59:59
🙂“官商勾结,制造垄断”,再加上“高利盘剥”
🙂老拙你需要补经济学的基本常识课 10 suqier 字1126 2009-09-22 14:13:00
🙂大盛魁的研究价值 7 绿水 字2109 2009-09-22 18:22:10
🙂对于官商勾结的理解不同 3 suqier 字856 2009-09-23 07:5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