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所谓三皇五帝(下卷)——尧舜禹时代 -- 王威
28夏启灭了有扈氏后,下令各地诸侯、方伯前来钧台(在今河南禹县南)相会。
启本来的个人威望就不小,加上各地诸侯、方伯感戴禹的功德,又看到有扈氏的悲惨下场,都一致拥护新建的夏王朝。大家根据各地所出的特产,备办了朝贡物品,到钧台来朝见。
??? 启为了显示天子的威仪和夏王朝的富有,一改禹生前节俭朴实的作风,特设“享礼”招待大家。
所谓“享礼”就是在接受诸侯、方伯们的朝见和进献的礼物时举行祭祀,然后设酒食大宴君臣。
这次盛会有三百位诸侯参加,启在每位诸侯席前摆了五个筐、五个高脚盆和五个大铜鼎,里面盛满了美味佳肴。宴席上使用的都是青铜酒甄、玉雕盏、角制觞,琢有龙纹的勺等贵重酒器。大典进行过程中,乐队还奏起《九辩》,诸侯和唱《九歌》,夏民随曲起舞,气氛十分热烈。
29大约在公元前1766年,商汤正式兴兵伐夏。在鸣条一役中摧毁了夏王朝的主力,夏王朝宣告灭亡。商汤回师西亳(今河南偃师西),召开了众多诸侯参加的“景亳之命”大会,得到3000诸侯的拥护,取得了天下其主的地位。就这样,在夏王朝的废墟之上,一个新的强盛的统治王朝——商建立了起来。
30约前1070年周文王称王九年之后病亡,继位的是太子姬发,也就是周武王,武王掌权之后,积极为进攻商朝作好准备。约前1068年,为了检验和证实自己的实力,同时考验追随周人的各诸侯国的忠诚程度,武王在孟津(今河南孟津)举行了大规模的阅兵仪式,史称“孟津观兵”。据说,参加阅兵的诸侯有800家之多,都认为“纣可伐矣”,可武王却说"未可",认为灭商条件尚未成熟,退师而归。武王的观兵的主要目的并不是立即讨伐纣王,而是要验证自己的力量。在这里,周武王发表了历史上著名的“孟津之誓”。
31指的是周成王在岐山南面主持的一次诸侯大会。当时周王朝统一天下未久,周成王此举,显然在于检阅各诸侯国的忠诚度。并警告那些“反周复商”的政治势力
32周康王,姓名姬钊,中国西周第三代国王,谥号康王,周成王之子。
成王和康王统治时期,天下安宁,四十馀年不用刑罚,后世称为成康之治。
周康王主持的“酆宫之朝”,规模不详,会盟地址据考证在今陕西省户县东五里。
33上古时代的涂山之会有两次。
第一次由夏禹主持,涂山位于今天安徽蚌埠怀远县,传说禹建都阳翟(河南禹县)后召集夏和夷的部落首领与涂山,史称涂山之会。前来参加这次大会的诸侯,据说大约有一万(“执玉帛者万国”)。
第二次则是由周穆王主持,周穆王(又作周缪王),名满,周昭王之子,西周第五代天子。他一生喜好游历,热衷巡守,武功赫赫,所以召开一次叫板大禹的“涂山之会”倒是很在情理之中。
伍举这里提到涂山之会是周穆王主持的。
34桓公三十年春(前656年),齐桓公带领鲁、宋、陈、卫、郑、许、曹七国诸侯伐蔡,蔡国臣民反叛。又讨伐楚国,楚成王起兵迎战,问:“为什么来到我国?”。管仲回答说:“从前召康公对我国先君太公说:‘你要讨伐诸侯,辅助周室。’给我们先君东到大海,西到黄河,南到穆陵,北到无棣的土地。楚国没有进贡包茅,使周王祭祀时没有用来缩酒的东西。周昭王南征没有回来。是因为这些来责问。”楚王说:“没有进贡,实有此事,这是寡人的过错。昭王南征没有回来,你问汉水去吧。”齐军打到陉。夏,楚王派屈完带兵抵御,齐军退回召陵。屈完对桓公说:“你讲道理就算了。如果不,那么楚用方城山作为城墙,长江汉水作为护城河,跟你们拼了.”于是齐国和屈完盟誓退兵。
这就是伍举口中的召陵之师,正是因为吃了这次大亏,楚国这个“蛮夷之邦”才依样画葫芦,学起了中原礼仪,大搞会盟。
35公元前632年,城濮之战,晋国大败楚国,之后,晋文公又大会诸侯于践土(今河南原阳西南),参加会盟的有晋、鲁、齐、宋、蔡、郑、卫、莒等国,周天子也派代表参加。盟约规定中原列国应当:“皆奖王室,无相害也。”史称“践土之盟”。
晋文公自此成为中原诸侯的霸主。
36夏,诸侯如楚,鲁,卫,曹,邾,不会,曹邾辞以难,公辞以时祭,卫侯辞以疾,郑伯先待于申,六月丙午,楚子合诸侯于申,椒举言于楚子曰,臣闻诸侯无归,礼以为归,今君始得诸侯,其慎礼矣,霸之济否,在此会也,夏启有钧台之享,商汤有景亳之命,周武有孟津之誓,成有岐阳之搜,康有酆宫之朝,穆有涂山之会,齐桓有召陵之师,晋文有践土之盟,君其何用,宋向戌,郑公孙侨,在诸侯之良也,君其选焉,王曰,吾用齐桓,王使问礼于左师与子产,左师曰,小国习之,大国用之,敢不荐闻,献公合诸侯之礼六,子产曰,小国共职,敢不荐守,献伯子男会公之礼六,君子谓合左师善守先代,子产善相小国,王使椒举侍于后以规过,卒事不规,王问其故,对曰,礼吾未见者有六焉,又何以规,宋大子佐后至,王田于武城,久而弗见,椒举请辞焉,王使往曰,属有宗祧之事于武城,寡君将堕币焉,敢谢后见,徐子吴出也,以为贰焉,故执诸申,楚子示诸侯侈,椒举曰,夫六王二公之事,皆所以示诸侯,礼也,诸侯所由用命也,夏桀为仍之会,有缗叛之,商纣为黎之搜,东夷叛之,周幽为大室之盟,戎狄叛之,皆所以示诸侯,汏也,诸侯所由弃命也,今君以汏,无乃不济乎,王弗听,子产见左师曰,吾不患楚矣,汏而愎谏,不过十年,左师曰,然,不十年侈,其恶不远,远恶而后弃,善亦如之,德远而后兴。——《左传·昭公四年》
37春秋时期,一些诸侯国在新兼并的地区设县,后来又在边地设郡。商鞅变法时,废分封,行县制。秦统一后,经过朝廷上的两次辩论,秦始皇决定在全国范围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 。
郡,是中央政府以下最高一级地方行政机构。
县,是郡的下级行政机构。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由朝廷任命,主要任务是治理民众,管理政财、司法、狱讼和兵役。郡守通过每年的考核和平时的检查,对县令、县长的工作进行考察。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国土空前广袤,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后来,随着边境的开发和郡治调整,增至四十余郡。郡守是郡的最高行政长官,对上承受中央命令,对下督责所属各县。
秦朝这套从中央到地方的统治机构,管制有明确的职责分工,既相互配合,又彼此牵制,统治机构的最高统治权掌握在皇帝一人之手,这套金字塔般统治机构的建立,标志着帝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38 桓公既霸,会诸侯于葵丘,而欲封禅。管仲曰:“古者封泰山禅梁父者七十二家,而夷吾所记者十有二焉。昔无怀氏封泰山,禅云云;羲封泰山,禅云云;神农封泰山,禅云云;炎帝封泰山,禅云云;黄帝封泰山,禅亭亭;颛顼封泰山,禅云云;帝喾封泰山,禅云云;尧封泰山,禅云云;舜封泰山,禅云云;禹封泰山,禅会稽;汤封泰山,禅云云;周成王封泰山,禅社首。皆受命然后得封禅。”桓公曰:“寡人北伐山戎,过孤竹;西伐大夏,涉流沙,束马悬车,上卑耳之山;南伐至召陵,登熊耳山以望江汉。兵车之会三,而乘车之会六,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诸侯莫违我。昔三代受命,亦何以异乎?”于是管仲睹桓公不可穷以辞,因设之以事,曰:“古之封禅,鄗上之黍,北里之禾,所以为盛;江淮之间,一茅三脊,所以为藉也;东海致比目之鱼,西海致比翼之鸟,然后物有不召而自至者十有五焉。今凤凰麒麟不来,嘉谷不生,而蓬蒿藜莠茂,鸱枭数至,而欲封禅,毋乃不可乎?”于是桓公乃止。——《管子·封禅五十》
39太史公执迁手而泣曰:“余先周室之太史也。自上世尝显功名于虞夏,典天官事。后世中衰,绝于予乎?汝复为太史,则续吾祖矣。今天子接千岁之统,封泰山,而余不得从行,是命也夫,命也夫!
40易姓而王,致太平,必封泰山,禅梁父,天命以为王,使理群生,告太平于天,报群神之功。——《五经通义》
41 户部疏请开采,帝言:‘览卿奏,自属公论。但念国用告诎,民生寡遂,不忍再苦吾民。——《崇祯长编》 (明清)无名氏
42西西周初年,周武王访三皇五帝之后封之以奉祀,找到炎帝之后,四岳伯夷的裔孙姜文叔,把他封在许地(今河南许昌东),建立男爵许国。
古今许多学者均认为黄帝王朝大禹时代之四岳中之伯夷,就是许由。文叔和许由一脉相承。春秋时许国为郑、楚等国所逼,辗转迁徙,前506年迁于容城(今河南鲁山县东南),到战国初,传至国君元公结时,被楚国灭掉(一说灭于魏),子孙为纪念故国,以国名为氏,又形成了一批许姓居民,是以《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上说:
“许氏出自姜姓。炎帝裔孙伯夷之后,周武王封其裔孙文叔于许,后以为太岳之嗣,至元公结为楚所灭,迁于容城,子孙分散,以国为氏,”
伯夷,就是前面发明挖井技术的那个伯益(也写作伯翳),是皋陶之子,关于他的故事,后面会写到。
只是考察许由和伯夷的各项文献记载,生平事迹大大不同,明显就是两个人。
但是不管怎么说,许由应该是黄帝王朝帝尧时代一位举足轻重的大人物。
43其著书十馀万言,大抵率寓言也……皆空语无事实。——《史记》
44尧让天下于许由,曰:“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其于光也,不亦难乎?时雨降矣,而犹浸灌;其于泽也,不亦劳乎?夫子立而天下治,而我犹尸之;吾自视缺然,请致天下。”许由曰:“子治天下,天下既已治也;而我犹代子,吾将为名乎?名者,实之宾也;吾将为宾乎?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归休乎君,予无所用天下为!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庄子》
45尧之王天下也,茅茨不翦,采椽不斫;粝粢之食,藜之羹;冬日麑裘,夏日葛衣;虽监门之眼养不亏于此矣。禹之王天下也,身执耒函以为民先,股无胈,胫不生毛;虽臣虏之劳不苦于此矣。以是言之,夫古之让天下者,是去监门之养而离臣虏之劳也,故传天下而不足多也。今之县令,一日身死,子孙累世絜驾,故人重之。是以人之于让也,轻辞古之天子,难去今之县令者,薄厚之实异也。” ——《韩非子.五蠹》
46尧无百户之郭,舜无置锥之地,以有天下。禹无十人之众,汤无七里之分,以王诸侯。文王处岐周之间也,地方不过百里,而立为天子者,有王道也。——《淮南子·氾论训》
先秦诸子中与之相似的论调颇多,比如《庄子·盗跖》也说——尧舜有天下,子孙无置锥之地。
47 尧立孝慈仁爱,使民如子弟。西教沃民,东至黑齿。北抚幽都,南道交趾。——《淮南子·修务训》
48西王母之山、壑山、海山。有沃民之国,沃民是处。沃之野,凤鸟之卵是食,甘露是饮。凡其所欲,其味尽存。爰有甘华、甘柤 、白柳、视肉、三骓、璇瑰、瑶碧、白木、 琅(l2ng)玕、白丹、青丹,多银、铁。鸾(凤)[鸟]自歌,凤鸟自舞, 爰有百兽,相群是处,是谓沃之野。——《山海经·大荒西经》
49黑齿国在其北,为人黑[齿],食稻啖蛇,一赤一青,在其旁。一曰在竖亥北,为人黑首,食稻使蛇,其一蛇赤。——《山海经·海外东经》
50有黑齿之国。帝俊生黑齿,姜姓,黍食,使四鸟。 ——《山海经》
51文學曰:“禹平水土,定九州,四方各以土地所生貢獻,足以充宮室,供人主之欲。——《盐铁论·未通》
52“字”只是限于古代有身份的人。是对名的一种补充。《礼记·曲礼》上就说:“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十五笄而字”,就是说不管男女,只有到了成年才取字,取字的目的是为了让人尊重他,供他人称呼。一般人尤其是同辈和属下只许称尊长的字而不能直呼其名。
这种习俗当是起至于春秋战国时代,上古时代的黄帝王朝,很多牛人顶到天了,也就是加个“号”,称为“氏”。
许由也算是时空穿梭人了,为自己提前千年取了个“字”了。
53 今箕山山巅有许由墓。墓的对面的山羊关有巢父之墓,中间有溪谷相隔,倒很符合中国人对朋友之情的最美好想象,生为知己,死则守望。
对于箕山,隋朝王绩有诗曰:“家住箕山下,门临颍水滨,不知今有汉,惟言昔避秦。”
许由的故事虽然并不真实,但是大抵迎合了中国人内心最质朴的愿望。
54许由字武仲。尧闻致天下而让焉,乃退而遁於中岳颍水之阳,箕山之下隐。尧又召为九州长,由不欲闻之,洗耳於颍水滨。时有巢父牵犊欲饮之,见由洗耳,问其故。对曰:‘尧欲召我为九州长,恶闻其声,是故洗耳。’巢父曰:‘子若处高岸深谷,人道不通,谁能见子?子故浮游,欲闻求其名誉。污吾犊口。’牵犊上流饮之。许由殁,葬此山,亦名许由山。”在洛州阳城县南十三里。——晋皇甫谧《高士传·许由》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得宝了... 小木 字137 2009-10-06 07:54:58
🙂所谓三皇五帝(下卷)——尧舜禹时代(11) 5 王威 字21731 2009-09-26 08:09:49
🙂齐桓公倒未必是被蒙住了 青色水 字188 2009-10-08 15:25:47
🙂(11)之脚注
🙂所谓三皇五帝(下卷)——尧舜禹时代(10 5 王威 字9624 2009-09-04 00:05:54
🙂所谓三皇五帝(下卷)——尧舜禹时代 (9) 6 王威 字11185 2009-08-31 11:49:53
🙂所谓三皇五帝(下卷)——尧舜禹时代(8) 9 王威 字11671 2009-08-29 14:24:23
🙂所谓三皇五帝(下卷)——尧舜禹时代(7) 11 王威 字10937 2009-08-26 11:2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