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写到那儿算那儿—说说白毛女 -- 烤面包的胖大叔

共:💬196 🌺1538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这两篇所说的, 感觉上

似乎不超出一般人的阅读体验啊. 看了续五, 出于好奇, 我又去看了"孟悦:《白毛女》演变的启示", 以及"重读红色经典《白毛女》", 别的文章不好找. 这两篇的中心思想也大致如是, 都是说N种文化的相结合, 才有了这样一部作品: 无论是官方意识形态, 来自城市受到新文化运动影响的文人, 还是根据地的普通老百姓(所认同的叙事逻辑), 都留下了自己的痕迹. 后来的改编作品, 则在上述各个因素的构成上有了一些变化, 例如电影版强化了爱情元素. 当然这些论文仔细讨论了其中的技术细节, 例如文本是如何被影响的. 但结论本身似乎并不令人吃惊 ... 很可能我有啥没理解到位, 请教了.

续六提到你对纯文学曾经有过的幻想, 也许这是八十年代或九十年代初文艺青年还算普遍的心理吧? 我就土得很, 直到上大学才开始接触比较抒情文艺或比较思辨的东西, 很自然的就没多少这种情结. 这时候的阅读视野自然大不一样了, 以至于我总觉得纯文学应该是没有故事的文学, 或者故事只是提供多种可能新的文本而已, 不应该以其叙事左右人们的思维.

这一段话不是很同意,

政治上的敌人,首先是个道德上的坏人。这也能算是中国文艺的一个小秘密了

我想这是一切懒于思辨剖析的文字所共同的秘密, 金庸笔下男猪脚的情敌, 也都或迟或早的被证明是坏人啊.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