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一篇可以用来观察中国民营企业发展的研究报告1 -- wqnsihs

共:💬214 🌺949 🌵3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一篇可以用来观察中国民营企业发展的研究报告12

五、国内企业界对产业与金融资本结合理解的错误

打造产融结合的产业帝国,现在已经是中国企业家们的一个众人皆知的盘算,他们早已经开始致力于在实践中对通用模式的学习和模仿。但GE多元化模式在世界上只有独此一家。

中国目前的相当一批企业对产融结合的理解是有偏差的。他们所谓理解的产融结合,是一个企业同时控制相当的实业资产和金融资产。而且这些企业家对GE模式的理解是错误的,其中以张瑞敏的错误理解最有代表性。张瑞敏说自己是在“效仿通用”,他说,500强中有80%以上都是成功地进行产融结合的运作,我们希望投资金融业产生跨行业的协同效应。但是实际上这句话是完全错误的,这是完全不符合实际的。有很多企业家也有类似的看法,也希望自己建立一个横跨产业和金融的大的企业帝国。

用张瑞敏的话来说,“海尔要建立一个产融结合大的产业帝国,其中50%以上的收入未来必须来自金融产业。”

他还说,“金融业对产业的支持可以通过向消费者提供消费信贷等一系列金融产品,提高家电产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为海尔的全球化提供金融服务,提高集团整体业务的抗风险能力。海尔要走通用金融服务集团的路子,这家公司每年收购一百多家企业,然后高价卖出去。在所有的资本交易中,通用电气金融服务集团就好比汽车发动机。过去15年来,该部门一直保持22%的年增长率,这一数字使其他部门6%的增长率相形见绌,而且金融服务集团的营业额占通用电气公司营业额的50%。”

但是张瑞敏们错了。

1、对GE模式的错误理解

(1)、美国巨型企业涉及金融业的很少

美国财富100强的企业里面有18家是金融企业,有82家是工业和商业企业,这82家里面只有20家企业涉及到金融业,只有5家从金融产业中得到的收入比例超过总收入5%,包括福特汽车、通用汽车、康柏、卡特彼勒,通用电器。只有通用电器从金融业收入超过40%(通过GE CAPITAL),其它4家不超过10%,通用汽车和福特汽车的金融业务只做汽车消费信贷服务。其余15家涉及金融的企业的业务都是为自己的客户提供一些相关的金融服务,例如波音给航空公司提供租赁服务。

(2)、GE的资本运作有实业作为强大的后盾

GE位列世界前十强,2000年营业利润率18.9%,营业收入1300亿美元,净收入130亿美元。GE的实业经营在世界范围内都是一流水平,这为资本运作提供了强大的资金保证,使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保持在合理的水平,能够确保GE在全球范围内投资于能够获利丰厚的产业,即使出现资本运作失误的个例,GE也能够用其一流的经营能力盘活所投资的产业,有实业作为强大的后盾,GE的资本运作能够游刃有余。

(3)、GE Capital

GE Capital(通用电气金融服务集团)是1977年由6个小融资公司发展起来的,现在已经有30余家经营范围各不相同的企业。在上世纪七十年代,GE Capital的重点是抵押贷款和汽车租赁等传统型消费贷款,并同时涉足交通运输和房地产投资。八十年代,GE Capital开始加大发展力度,严格控制风险。而在过去20年中,GE Capital发展成为多种设备管理企业,从卡车、有轨车到飞机,几乎无所不包,并跨入私人信用卡领域,扩大房地产活动。到2002年下半年,GE金融被分拆成商务金融、保险、消费金融服务和设备管理四个相互独立的子公司。

GE金融强大的原因来自其庞大而复杂的功能,它可以通过发行金融债券、同业拆借、外汇借款、吸收成员单位存款、企业外募集资金、牵头国际银团贷款等复杂手段融资,还可以灵活放贷或组合投资—或把资金贷款给全球任何一家有信贷需求的成员单位、GE产品的消费者、客户及供应商,或组合投资有价证券、参股金融企业或实业,或介入保险、担保、租赁、投行市场。目前GE Capital业务涉及消费者服务、设备管理、中间市场融资、特殊融资、特种保险等5大门类,2001年底资产总值3760亿美元、利润52亿美元。

遵循“先走再跑”的市场模式一直是GE Capital的特征之一。在投身某个具体市场之前,其一定首先要小心试探一番,而对于项目也无论大小一律同等对待—大部分都是在其月度董事会议上提出的。此外,GE自1970年以来已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风险控制程序,规定所有超过1000万美元的证券交易及超过1亿美元的商业风险投资项目,都必须提交由20余位GE投资专家组成的董事会讨论。而这班人马在此前已仔细审视过成千上万个交易,拥有总共400多年的丰富商务经验。同时由于所有的提案都要经过严格的初审之后才能提交董事会,一般来说90%都能获得最终通过,但是之后一定还会退回20%的提案要求重新审视以严格杜绝可能的风险。

企业并购一直都是GE Capital的核心业务,GE关注几乎所有可能的并购机会。在GE Capital,除有200多人专门从事寻找并购机会的工作以外,GE的每个领导每天早上上班时主要的工作就是思考有哪些潜在的交易机会。也正是因此,GE Capital才能够在过去十年里完成总共400多项收购,而其中不但包括金融类公司,也包括众多的工业企业。

(4)、只有GE一家企业做到真正的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结合,并且从金融业获得有足够的收入

美国财富100强的企业,82家非金融企业只有GE一家企业做到真正的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结合,并且从金融业获得有足够的收入。但是GE并不依靠GE CAPITAL融资,相反GE CAPITAL的运营资金是由GE通过发行债券募集,转由GE CAPITAL使用,所以GE CAPITAL对GE而言,只是一个盈利工具,而非融资工具,GE更不可能从GE CAPITAL抽血。这是与中国制造企业控制金融业动机最大不同的地方。

(5)、GE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结合模式追求的是长期收益

所以GE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结合模式,不能定义为是产业集团控股了一个银行,一个证券公司,然后从金融机构掏钱,这么理解就把GE想偏了。不过,国内企业都会搬出GE来证明自己产融结合的准确。但GE在金融业涉足的领域较国内公司少得多:它不会去收购券商,不会去收购银行,它尽量减少关联交易。而中国的类金融控股企业一旦拥有了金融业务,便似乎插上了一根资金输入的管道,从此便不可遏制地进行扩张,这一方面使其能够迅速做大,但是另一方面由于其所迈进的新领域不能迅速获得弥补金融缺口的收入,不仅使金融业务深受其累,而且使实业也深受其累,一旦资金管道枯竭,实业也随之消亡。

从 对GE、爱立信、西门子等国际著名企业成功金融运作的研究结果看,跨国公司一般都是在产品经营到相当程度后,才介入金融业,它们遵循的是从财务管理到财务服务、先内部运作后外部运作,先金融工具运作后金融机构运作,从产融结合到提供外化金融服务,最后再达到金融产业化这样的金融运作路径,注重的是结合企业自身优势做专业金融,实现产融一体化发展,追求的是长期收益。涉足的金融业务,也多是和产业实体交易密切相关的现金流管理、商业信用、消费金融、租赁、保险等。不按照这样的规律,试图短期内用金融杠杆获取超常规发展的企业,常常会吃大亏。极端的典型例子便是美国的安然、中国的德隆。

(6)、GE并没有一味膨胀金融业务

GE每年在纽约交易所发行三千亿到四千亿美元的企业债券,因为是AAA级的信用,能筹措到最低成本的资金。如果债务融资,GE利息是LIBOR+0,而我国四大银行同样条件下债务融资的利息是LIBOR+(0.25—1)。同时GE CAPITAL通过各种金融工具维持GE巨大的现金流需求,GE主要通过GE CAPITAL发行的商业票据,获得账面上高达上千亿美元的短期高风险商业票据,以满足GE的短期资金需求,现在,GE CAPITAL已是全球最大的商业票据发行商。

而GE用一种“摇会”的方式来使用商业票据:上一笔资金回笼经常是通过下一次商业票据的发行来实现的。商业票据是一种低息金融工具,但它的风险也相应很高,一旦央行利率进行调整或者市场有剧烈变动,发行者可能会遭到重创,所以商业票据的周转期被规定在45天之内,而且只有商业信用评级很高的公司才敢于采用这一方式融资。

由于金融行业众所周知的高风险性,不可能有任何一家金融公司拥有AAA的信用级别。但是GE的金融业务却能够获得这种资格。虽然金融业务占到利润份额的40%以上,但生产从灯泡到飞机涡轮机等种种实在且有效益的产品的GE并没有一味膨胀金融业务,而是一直小心翼翼地把金融业和制造业的收入比例协调在4:6左右。由此面对分析师,它仍然是一家有着无数固定资产的工业企业,这使穆迪信用评级公司给GE CAPITALAAA的评级。所以GE的金融业务离不开其制造业。

(7)、中国多元化公司没有依靠的实业来支持金融业务

但目前模仿GE的中国多元化公司不可能依靠强有力的实业来支持金融业务。而且中国的多元化公司,一旦拥有了金融业务,便似乎插上了一根资金输入的管道,从此便不可遏制地进行扩张,这一方面使其能够迅速做大,但是另一方面由于其所迈进的新领域不能迅速获得弥补金融缺口的收入,不仅使金融业务深受其累,而且使实业也深受其累,一旦资金管道枯竭,实业也随之消亡。

例如GE的另一著名崇拜者三九集团前总裁赵新先当年说“三九集团企图通过收购金融租赁公司以从国内银行拆借资金来发展跨国集团,肯定有这种成功可能性的”。但是今天三九集团除了对银行的巨额亏空黑洞之外,便是赵的无奈离职。

2、对国情和经济结构理解错误

(1)、金融寡头时代结束了

中国很多企业家现在想做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结合,他们的目标或者偶像是像美国早期的摩根和洛克菲勒财团,但这些财团能够存在有当时非常特殊的历史时期和历史条件。美国从1890年以后,金融资本对产业资本的控制非常严重,实际上形成金融寡头,到1912年5家金融企业寡头控制了69家美国最大的产业跟商业的资本,包括铁路、钢铁、石油、电话、汽车等等,占据美国当年GDP的56%,但是金融寡头的形成严重阻碍美国经济进一步发展,从1914年开始,美国推出一系列的法律,限制金融企业不能够拥有超过5%的非金融企业的股权,而且不能够影响它的实际运作等等。

到了1933年罗斯福新政后,美国金融跟产业在一个财团结构下的结合就被完全分离了。美国实际上仅仅是在十九世纪到二十世纪转换的二十年中有过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结合构成金融帝国的情况。

(2)、政府不允许金融寡头在中国出现

在中国目前这样的发展阶段,我们面临着完全不同的国际环境,中国的经济和世界经济的接轨程度完全超过二十世纪初美国经济,也超过上世纪60年代日本跟韩国开始走向国际化的时候。而与国际经济接轨最紧密的就是金融市场的全球化。在目前中国发展大的环境下,无论从政府政策,或从国际趋势来看,都不可能允许类似摩根财团、洛克菲勒财团这样金融寡头在中国出现。

(3)、日本和韩国的经验

日本和韩国保留了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结合。日本和韩国都有一个企业集团控制大量的金融和产业资本的情况,在产业资本非理性扩张的时候,金融资本不惜一切代价输血,当产业出现的问题,金融也被拖垮,这是亚洲金融危机最主要的原因之一,也是日本经济从九十年代陷入迷盲期的重要的原因。金融业务恶性发展,反过来对整个集团形成非常大的冲击。最典型的例子是LG信用卡业务几乎引起韩国金融的风暴,对整个LG集团的发展影响非常恶劣。

八十年代,日本产业资本参与金融的不多,更多是在九十年代以后,因为日本经济不景气。

  日本对混业经营和产业资本对金融参与是严格限制的。在1996年,金融大改革计划对金融的参与放宽。通过金融大改革,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消费者金融、信用卡服务,等等业务参与的限制放宽了。

  日本产业资本对金融资本参与背景是因为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的传染,导致日本面临金融危机,当时日本几乎所有银行面临资本充足率不够的危机。日本政府被迫投入大量的公共资金,引导银行重组和合并,大的银行从21家变到11家,现在最后变到4家。由于重组合并,使产业资本借机大量参与银行业,但产业资本控制银行业的很少。

产业资本控制银行业的只有三家,主要利用因特网和银行自动取款机。从2000年开始,日本新成立三家有产业资本投资的银行。

一个是索尼公司成立索尼银行,主要利用因特网提供个人业务,通过电子转帐服务个人结算,提供个人贷款和私人理财服务。索尼银行很快聚集大量的个人资金,但收益不好,三个年度都是赤字。索尼被迫进行了重组,成立索尼金融控股公司,把索尼银行,索尼人寿、索尼财险,全放到索尼金融控股中。

第二个是伊藤洋华堂成立的伊藤洋华堂银行(IYI银行),伊藤洋华堂是日本最大的超市,有一万多个商店。其网络遍布日本全国,而且是24小时服务,这个网络是任何一家银行无法比拟的。IYI在伊藤洋华堂店里面,设置了IYI银行ATM机器,通过机器提供汇款、取款和全方位个人结算服务,IYI和日本主要的财险、寿险机构都签订了个人业务协定。

  第三个是日本网络银行。主要业务是个人结算,也提供网络交易和商品买卖。

  日本产业投资金融业的共同特点是:服务对象是个人,都是利用实业的核心竞争力和技术长处,比如说自己的网络,或者是自己的诚信度。三个银行里面,索尼银行募集个人存款金额大大超过后面两家,但是拿到的个人存款运用方面不成功,所以收益连续几年都是赤字。这三个银行,目前最大的问题就是怎么样保证经营有黑字。这也是日本金融业的主题,日本个人金融资产有14万亿美元,但金融业全行业亏损。

(4)、产融结合失败的例子比比皆是

中国未来经济发展,如果单个企业同时控制产业和金融集团,是容易带来重大问题和危机的。从过去10来,执行这样战略的中国企业基本上没有看到成功的例子,而失败的例子比比皆是,所以工业或商业企业控制金融机构,一定要慎重。

(5)、管理体系反思

目前我国法规不允许产业集团控制银行,不允许某一单一企业股东控制金融企业,尤其是银行,不能超过10%或者15%的股权。但是为什么还有大量的企业想控制一个个银行,一个个金融机构,把银行的钱挪来自己来用,而且屡屡得手,这只能从监管体系上检讨。

3、对自己经营管理能力估计错误――对类金融控股企业经营管理的规律没有理解和掌握

(1)、违规筹资

收购企业,产业整合,多元化发展,都需要大量的资金,中国公司几乎有一个非常一致的倾向,即希望通过控股金融机构,以便达到携资本迅速做大的目的。事实上,中国已经有许多大型公司,旗下都拥有不同形态的金融公司,比如信托公司、集团财务公司和商业银行等。国内企业都会搬出通用电气来证明自己产融结合的准确。但它们没有注意到,通用电气在金融业涉足的领域较国内公司少得多:它不会去收购券商,不会去收购银行,它尽量减少关联交易。而目前国内的混业经营公司主要负责人多为金融业务门外汉,由于缺乏金融知识,违规操作,往往会产生重大的风险。混业经营公司最大的弊端就是无法知道谁是最终控股人。由于企业之间相互持股,资本重复计算,增加了监管的难度;而且如果母公司和子公司利用相互担保方式,由金融子公司套取贷款,而只要有一家子公司经营稍有不慎,其风险马上会传播到母公司或其它子公司里。

(2)、行业重组的的增长潜力有限

同时类金融控股企业强调行业重组的的增长潜力。因为中国的市场竞争体系并未真正建立起来,大多数行业竞争疲软,行业壁垒尚未形成,于是并购同行业的企业,依靠规模和某种程度上的垄断来抵御外来者或者新进入者的威胁。但是在做大做强冲动下的集体攀附心理,很容易成为多元化和进入金融领域的借口。由于普遍缺乏在技术优势上形成核心竞争力,最多在制造和营销上有相对竞争优势,只能在增值链的末端上获取低附加值的利润,当这些利润随着进入者的蜂拥跟进而消失殆尽,寻求进入其它产业也就是多元化成为混业经营企业的必由之举,无论新进产业与现有的业务相距有多远。而在目前中国市场,产业变迁造就的机会太多,除了那些高管制行业,大多行业的进入门槛又很低,中国企业的多元化也就来得格外轻易——彩电的企业做不下去的时候就去做手机,手机做不下去就去做汽车,这样的案例已数不胜数。但是缺乏核心技术的现实还是使大多数企业难以在多元化领域长期立足。多元化不取决于资产,而取决于能力能不能做这个产业。

4、最大的错误是不理解金融业的风险会转移和传染

金融业的主要功能是利用金融产品把企业一次性的大开支尽量摊平到一个较长的时间内,使这种大开支不至于把企业拖垮。如果没有金融业的话,短期巨额支付所能带来的冲击会导致致命的危机,德隆危机就是例子。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