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关于抵制日货的经济学讨论: -- snowbean

共:💬14 🌺1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日货的定义:

在下以为,日货应该指有日本品牌的产品,这其中的可能分类有:

1.完全日本制造,

2.中国制造的日本品牌产品,

3.中国品牌产品,原部件由日本造.

其中,如果需要抵制的话,1,2类可能是抵制的对象.为什么要抵制第2类产品?日本在中国投资设厂,也提供了就业,部分原材料也会在本地采购,为什么还要抵制呢?

一个原因是,品牌的拥有者赚取了最高的利润(这就是为什么外资一进来,首先作的,就是吃掉本国品牌).中国制造的日本货,赚钱多的还是日本人.至于就业,日本企业能提供的话,本国企业也能提供.中国品牌产品有日本配件,但是,如果中国企业能发展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对本国更有利.

另外,这里要说一说在下对外资的看法:引进外资,主要的作用,促进本地就业,带动其他相关产业,引进更先进技术等.实践中,外资(FDI)对中国国内经济带动有目共睹,但负面的因素也是很重要的:外资对技术引进的作用值得置疑,像汽车工业,至今中国还没有象样的品牌,缺乏自主的知识产权,而以前的品牌上海,红旗等消失殆尽;彩电,日本对中国的技术输出向来深怀疑虑,中国彩电业从日本引进技术,就曾吃过大亏.另外一个负面因素,过分倚赖外资,对本国企业有极大竞争压力,像汽车工业,本地企业很难找到生存空间.

引进外资的最终目的,应该是用市场换技术,最终发展自己的产业.到如今,中国更像是生产车间,提供了原材料,人力资源,牺牲了环境,提供了市场和利润,自己的产业没有得到相应的发展,中国将一步步走向劳动力密集的产业结构,长期来看,这是极其危险的,在这种结构中,中国工人的工资水平将被保持在较低水平,否则失去竞争力,马来西亚,泰国就是例子,这样,以牺牲中国农民,工人的利益来维持对外资的吸引,就是牺牲了本国的长期利益,缺乏立国的根本力量(当然当官的不在此列,没有外资引进,他们捞利益的机会就少了,国内的某些官员不就是要遏制本地汽车业发展么).

中国的对外依存度已达到50-60%,而日本,美国,才18%左右,中国国内还有人说不高,很正常.

先祖提过"自力更生,丰衣足食",其实在现在还是一样有意义,发展不能走捷径,只有壮大自身,才能走得更远.毕竟,当今世界还不太平,国与国的竞争,始终还存在,,想要别人施与,还是不现实的.小平在80年代末说"和平与发展"是世界的主题,看来是误判了.

以上是在下一点浅见,因为仅从理论上来谈,很不全面,可能也不正确,请各位指点.

下面是一篇转来的文章:

中国外贸依存度提高潜存的风险和问题已经影响到加工贸易的健康发展,表现为我国一些重要产业产品依存度极高,部分大宗轻纺产品在某些市场的占有率已经超过临界点。目前,我国轻纺和家电等产业对外依存度普遍较高,如2003年我国各类服装产量251万件,出口177万件,出口依存度达70.5%;2002年鞋类产量60多亿双,出口43亿双,出口依存度近71%;DVD产量8700万台,国内消费仅1400万台左右,出口依存度84%;摩托车产量1430万辆,国内消费仅500多万辆,出口依存度63%;皮鞋、照相机、电冰箱、彩电和空调的出口依存度也分别达63%、56%、47%、46%和42%。另外,我国某些加工贸易“拳头”产品对某个具体目标市场也存在依存度过高的风险。如2001年,我国出口的长毛绒玩具占美国该类产品进口总额的88%,鞋类占64%,软面箱包、手提包占51%,窗式空调占34%。2003年,我国纺织品服装占日本进口市场的71.5%。一旦出口受阻,国内生产和相关企业将会受到严重打击。为此,一方面必须提高运用世贸组织规则和多、双边交涉的能力;另一方面,也应积极引导加工贸易企业进行转型升级,进一步分散市场,开发差异化产品。

  加工贸易成为潜在诱因

  据海关统计,2003年我国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4047.9亿美元,其中出口2418.5亿美元,进口1629.4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34%、34.4%、33.3%。全年加工贸易顺差789.2亿美元,同比增长36.7%,比全国外贸顺

  差高出533.8亿美元,为我国保持外贸顺差和国际收支平衡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加工贸易的迅速增长,实际上已成为导致我国遭受国际贸易摩擦的潜在诱因。

  我国是世界上反倾销和贸易保护措施的最大受害国。因劳动力资源的比较优势,我国一般贸易出口的商品多为劳动密集型产品,在国际上极易遭受贸易摩擦,特别是遭受反倾销的情况比较多。相对而言,加工贸易不易遭受反倾销。这是因为,一方面,加工贸易出口大多利用了外方原有的出口渠道,出口量价均由外方控制;另一方面,我国加工贸易出口是跨国公司产业梯度分工的战略安排。截至目前,针对我国加工贸易出口的反倾销案例不及全部对华反倾销案例的5%,而加工贸易出口在我国外贸出口总额中所占比重高达55.2%。贸易摩擦的根源在于双边贸易不平衡,而我国贸易顺差主要来源于加工贸易顺差。海关统计显示,2003年,我国实现贸易顺差255.4亿美元,加工贸易顺差为789.2亿美元,一般贸易则为逆差56.7亿美元。从月度情况看,2003年各月加工贸易均为较大幅度顺差,而一般贸易除5月、10月和12月外,均为逆差。由此可见,目前我国双边贸易不平衡主要来源于加工贸易的大额顺差。我国加工贸易原材料和零部件主要进口来源地为日本、台湾省、东盟、韩国,2003年,我国同上述国家和地区的加工贸易进口额为1088.7亿美元,占加工贸易进口总额的66.8%;主要出口市场则为美国、欧盟、日本等西方发达国家,2003年,我国对上述市场的加工贸易出口额达1387.6亿美元,占加工贸易出口总额的57.4%。

  我国从加工贸易中取得了较大顺差,但由于外资企业是加工贸易的最大经营主体,我国实际仅赚取了少量加工费。2003年,外商投资企业的加工贸易出口额为1902.7亿美元,占加工贸易出口总额的比重高达78.7%。为此,重点引导国内企业进行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增强国内配套能力,提高出口商品国产化率,延长产业链条,丰富增值含量,必须成为今后国内加工贸易产业的发展方向。

  国际分工中的底部地位

  我国真正称得上丰裕的资源只有劳动力,最为稀缺的是技术,而耕地、石油天然气、资本等也都是相当紧缺的资源,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有比较优势,资源密集型产品、资本密集型产品、技术密集型产品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比较劣势。这种贸易格局不仅使我国在加工贸易的国际竞争中只能控制生产中的低附加值加工环节,也面临着发达国家的反倾销诉讼及其他发展中国家更低成本的竞争摩擦,摆脱底部依赖,向上层产业升级已经成为我国加工贸易能否生存发展的关键所在。

  虽然表面上近年来我国也在生产附加价值高的产品,但是,我们却没有像韩国和日本那样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力的大型企业。事实上,从我们根据国际贸易理论中的贸易专门化系数(出口减去进口除以贸易规模)所作的中日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比较中就能看出,除了在食品、杂货以外,其他产品我们的专门化系数都为负,而日本都为正。这表明中国产品在这些附加价值较高的领域中,至今为止,竞争力还远远落后于日本。而且,塔底产业加工贸易的不稳定性也使得中国的出口很容易受到世界经济环境的影响,东南亚金融危机的一个教训就是由于加工贸易型的FDI(外国直接投资)急剧减少,前车之鉴岂能视而不见。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