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关于抵制日货的经济学讨论: -- snowbean

共:💬14 🌺1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家园 关于抵制日货的经济学讨论:

回: 懒虫123

这里,在下从经济学方面来说一说看法,不到之处请指点:

首先要说明,这里只从经济学角度看问题,---抵制日货到底有没有经济学理由?

这里,谈谈分析的方法论.在下借用一下经济学的一门课,成本和收益分析(Costs and Benefits Analysis).但是如果要准确作定价和非定价的分析,太费精力,在下就只列出认为比较重要的方面.

作成本收益分析,主要用来评估一个项目的可行性,在很多领域都有应用.在经济学里应用的一个例子是环境经济学---评估一个项目对环境的经济影响.

首先需要确定,是以什么样的角度来分析,即站在什么立场来分析,这是因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立场,因而对成本和利益的看法不同---比如说,中国的一般政府官员,胡温,升斗小民,资本家,海龟,海外华人等等.这里假设我们以一个能代表大多数中国人的普通平民的角度来分析.

再一个,是分析的时间段长短.比如说10年,50年,100年,不同的时间长短,对分析也有很大影响,按照正常分析方法,未来的成本和收益将贴现回现值,不同的人对COSTS AND BENEFITS确立的年限,以及贴现率看法不同,分析结果就不同.例如在中国现在,由于社会不稳定,人们更偏好即期的收益,而看低远期收益,这样,在其他情况相同的情况下,贴现率将偏高.

这里我那以50年考虑.

现在,我们从一个普通平民的角度,对在50年内,抵制日货的COSTS AND BENEFITS来列举一下:

COSTS:

1.效率损失,这里包括:

A,由于日货性价比更高,如果不买日货而购买性价比低的本国产品或其他国家替代品,消费者受到损失;

B,由于效率低的国产品驱逐效率高的日货,造成企业竞争不足,生产效率下降,从长期影响本国企业发展;

C.增加中国同日本之间的矛盾,导致可能的政治经济的磨擦,进而影响中国利益,如关税非关税壁垒,威胁2008年奥运会,减少对华投资等.

D.影响对外形象,造成负面国际影响,从而影响开放的经济

BENEFITS:

A.日货减少中国产品的市场份额,影响本国企业发展,抵制日货有可能对本国企业发展有利.

B.在可能的中日军事冲突中,这些企业可能支持对中国的不利行动,抵制日货,将削弱日本企业实力,从而减少对中国的损失.

以上考虑还不完善,请各位补充.

在考虑了 COSTS AND BENEFITS 后,可以对各方面计算价值.其中有priced and unpriced 的区别,可以用合理的方法对unpriced 部分估计.

最后算出 成本和收益,并按预定年限和贴现率贴现.得到成本收益的净现值.这就是结果.

(在下没有时间来具体算,有兴趣的兄台请试试看.)

其实,人说"心里有笔帐",大概也就是这样的权衡过程吧.只不过,经济学里,对成本收益定价有比较合理的研究.

抵制日货,值得与否,在于个人的看法,立场不同,对成本收益评价不同,结论当然不同.

另外说明,

1) 关于对国外投资的影响:

外资的影响非常复杂,而且对中国影响巨大,难以以一言蔽之.在下以为,加入世贸,是当时不得已的选择,从长期看,中国如持续保持现在的的对外依存度,中国必然会缺乏增长动力.

2)有人说抵制日货违背了经济学原则---中国应进口日本有优势的产品;而中国出口中国有优势的产品.---这应该是"资源檩赋论"的说法.在下认为,在中国并不适用,原因,.一是国际贸易效率因素在现在并非主因,二是国家长期利益决定了中国要提高资本技术密集品出口,而非一直发展劳动力密集的产品.(资产阶级的理论有时候是用来对付像中国这样的不发达国家)

家园 角度新颖,可以让大家灌水、拍砖的hook也比较的多,大家伙赶紧上!
家园 酋长兄‘劝架’的水平却是一流!

不过是‘劝人打架’!

不过说真的,可以argue一下的点很多,兄弟姐妹们扯着大旗上啊!

家园 在cost 方面没有考虑中日贸易对中国经济发展、就业的影响

以及FDI中日资的比重。而且日货这个概念也不太清晰。在国际合作高度密集的今天,一个产品究竟算哪个国家的,很难讲。难道made in china,一定就是国货么?呵呵。made in japan 也不一定就是日货。made in usa 搞不好很有可能是日本人做的,呵呵。

直觉上讲,抵制日货是杀敌一千,自伤八百的活儿,呵呵。

家园 日货的定义:

在下以为,日货应该指有日本品牌的产品,这其中的可能分类有:

1.完全日本制造,

2.中国制造的日本品牌产品,

3.中国品牌产品,原部件由日本造.

其中,如果需要抵制的话,1,2类可能是抵制的对象.为什么要抵制第2类产品?日本在中国投资设厂,也提供了就业,部分原材料也会在本地采购,为什么还要抵制呢?

一个原因是,品牌的拥有者赚取了最高的利润(这就是为什么外资一进来,首先作的,就是吃掉本国品牌).中国制造的日本货,赚钱多的还是日本人.至于就业,日本企业能提供的话,本国企业也能提供.中国品牌产品有日本配件,但是,如果中国企业能发展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对本国更有利.

另外,这里要说一说在下对外资的看法:引进外资,主要的作用,促进本地就业,带动其他相关产业,引进更先进技术等.实践中,外资(FDI)对中国国内经济带动有目共睹,但负面的因素也是很重要的:外资对技术引进的作用值得置疑,像汽车工业,至今中国还没有象样的品牌,缺乏自主的知识产权,而以前的品牌上海,红旗等消失殆尽;彩电,日本对中国的技术输出向来深怀疑虑,中国彩电业从日本引进技术,就曾吃过大亏.另外一个负面因素,过分倚赖外资,对本国企业有极大竞争压力,像汽车工业,本地企业很难找到生存空间.

引进外资的最终目的,应该是用市场换技术,最终发展自己的产业.到如今,中国更像是生产车间,提供了原材料,人力资源,牺牲了环境,提供了市场和利润,自己的产业没有得到相应的发展,中国将一步步走向劳动力密集的产业结构,长期来看,这是极其危险的,在这种结构中,中国工人的工资水平将被保持在较低水平,否则失去竞争力,马来西亚,泰国就是例子,这样,以牺牲中国农民,工人的利益来维持对外资的吸引,就是牺牲了本国的长期利益,缺乏立国的根本力量(当然当官的不在此列,没有外资引进,他们捞利益的机会就少了,国内的某些官员不就是要遏制本地汽车业发展么).

中国的对外依存度已达到50-60%,而日本,美国,才18%左右,中国国内还有人说不高,很正常.

先祖提过"自力更生,丰衣足食",其实在现在还是一样有意义,发展不能走捷径,只有壮大自身,才能走得更远.毕竟,当今世界还不太平,国与国的竞争,始终还存在,,想要别人施与,还是不现实的.小平在80年代末说"和平与发展"是世界的主题,看来是误判了.

以上是在下一点浅见,因为仅从理论上来谈,很不全面,可能也不正确,请各位指点.

下面是一篇转来的文章:

中国外贸依存度提高潜存的风险和问题已经影响到加工贸易的健康发展,表现为我国一些重要产业产品依存度极高,部分大宗轻纺产品在某些市场的占有率已经超过临界点。目前,我国轻纺和家电等产业对外依存度普遍较高,如2003年我国各类服装产量251万件,出口177万件,出口依存度达70.5%;2002年鞋类产量60多亿双,出口43亿双,出口依存度近71%;DVD产量8700万台,国内消费仅1400万台左右,出口依存度84%;摩托车产量1430万辆,国内消费仅500多万辆,出口依存度63%;皮鞋、照相机、电冰箱、彩电和空调的出口依存度也分别达63%、56%、47%、46%和42%。另外,我国某些加工贸易“拳头”产品对某个具体目标市场也存在依存度过高的风险。如2001年,我国出口的长毛绒玩具占美国该类产品进口总额的88%,鞋类占64%,软面箱包、手提包占51%,窗式空调占34%。2003年,我国纺织品服装占日本进口市场的71.5%。一旦出口受阻,国内生产和相关企业将会受到严重打击。为此,一方面必须提高运用世贸组织规则和多、双边交涉的能力;另一方面,也应积极引导加工贸易企业进行转型升级,进一步分散市场,开发差异化产品。

  加工贸易成为潜在诱因

  据海关统计,2003年我国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4047.9亿美元,其中出口2418.5亿美元,进口1629.4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34%、34.4%、33.3%。全年加工贸易顺差789.2亿美元,同比增长36.7%,比全国外贸顺

  差高出533.8亿美元,为我国保持外贸顺差和国际收支平衡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加工贸易的迅速增长,实际上已成为导致我国遭受国际贸易摩擦的潜在诱因。

  我国是世界上反倾销和贸易保护措施的最大受害国。因劳动力资源的比较优势,我国一般贸易出口的商品多为劳动密集型产品,在国际上极易遭受贸易摩擦,特别是遭受反倾销的情况比较多。相对而言,加工贸易不易遭受反倾销。这是因为,一方面,加工贸易出口大多利用了外方原有的出口渠道,出口量价均由外方控制;另一方面,我国加工贸易出口是跨国公司产业梯度分工的战略安排。截至目前,针对我国加工贸易出口的反倾销案例不及全部对华反倾销案例的5%,而加工贸易出口在我国外贸出口总额中所占比重高达55.2%。贸易摩擦的根源在于双边贸易不平衡,而我国贸易顺差主要来源于加工贸易顺差。海关统计显示,2003年,我国实现贸易顺差255.4亿美元,加工贸易顺差为789.2亿美元,一般贸易则为逆差56.7亿美元。从月度情况看,2003年各月加工贸易均为较大幅度顺差,而一般贸易除5月、10月和12月外,均为逆差。由此可见,目前我国双边贸易不平衡主要来源于加工贸易的大额顺差。我国加工贸易原材料和零部件主要进口来源地为日本、台湾省、东盟、韩国,2003年,我国同上述国家和地区的加工贸易进口额为1088.7亿美元,占加工贸易进口总额的66.8%;主要出口市场则为美国、欧盟、日本等西方发达国家,2003年,我国对上述市场的加工贸易出口额达1387.6亿美元,占加工贸易出口总额的57.4%。

  我国从加工贸易中取得了较大顺差,但由于外资企业是加工贸易的最大经营主体,我国实际仅赚取了少量加工费。2003年,外商投资企业的加工贸易出口额为1902.7亿美元,占加工贸易出口总额的比重高达78.7%。为此,重点引导国内企业进行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增强国内配套能力,提高出口商品国产化率,延长产业链条,丰富增值含量,必须成为今后国内加工贸易产业的发展方向。

  国际分工中的底部地位

  我国真正称得上丰裕的资源只有劳动力,最为稀缺的是技术,而耕地、石油天然气、资本等也都是相当紧缺的资源,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有比较优势,资源密集型产品、资本密集型产品、技术密集型产品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比较劣势。这种贸易格局不仅使我国在加工贸易的国际竞争中只能控制生产中的低附加值加工环节,也面临着发达国家的反倾销诉讼及其他发展中国家更低成本的竞争摩擦,摆脱底部依赖,向上层产业升级已经成为我国加工贸易能否生存发展的关键所在。

  虽然表面上近年来我国也在生产附加价值高的产品,但是,我们却没有像韩国和日本那样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力的大型企业。事实上,从我们根据国际贸易理论中的贸易专门化系数(出口减去进口除以贸易规模)所作的中日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比较中就能看出,除了在食品、杂货以外,其他产品我们的专门化系数都为负,而日本都为正。这表明中国产品在这些附加价值较高的领域中,至今为止,竞争力还远远落后于日本。而且,塔底产业加工贸易的不稳定性也使得中国的出口很容易受到世界经济环境的影响,东南亚金融危机的一个教训就是由于加工贸易型的FDI(外国直接投资)急剧减少,前车之鉴岂能视而不见。

家园 这可是油油和酋长的拿手好戏啊!

要不经济版哪能在那么短的时间里窜升为西河里人气最旺的第一集团板块啊?

真心地为油油和酋长鼓掌!懂经济的就是不一样!

家园 嗯,这个定义不完全

1.完全日本制造,

2.中国制造的日本品牌产品,

3.中国品牌产品,原部件由日本造.

那么在东南亚以及世界上其他地方生产的日本品牌产品,难道不算日货?由日资控股或有日资参与的公司生产的产品难道也不算日货?难道美国或欧洲公司在日本制造的产品也要算日货?如果这些统统算日货,那么中国还能剩下多少对外贸易?如果这些不算,那么抵制日货,吃亏的是国内的企业,反而便宜了东南亚的加工业。

中断对日贸易,有多少人会失业?难道仅仅是生产日本产品的国内企业么?那些依赖于对日出口的企业怎么办?他们可是生产国货的。一个简单的数据中国2003年对日出口600亿美元,从日本进口740亿美元,这下两边互相抵制取消,无异于同归于尽。

中国的对外依存度已达到50-60%,而日本,美国,才18%左右,中国国内还有人说不高,很正常.

对外依存度的衡量标准是什么?不会是TRADE/GDP吧?那为什么不是TRADE/GDPpc呢?

马来西亚和泰国的经济并不糟糕,泰国人均GDP2003年$2400,增长6.1%,通胀不到2%,失业率仅1.5%,表现相当不错。马来西亚人均GDP2003年$4200,人均GDP增长3.5%,通胀不到1.2%,失业率3.5%,表现也还算可以。中国人均GDP2003年$1100,增长8.4%,通胀4%。失业率4.3%,表现也不错,但还没有好到能说别人经济糟糕的地步。如果不是他们的金融系统没有能及时跟上的话,也许会还要好一点。从最早的日本到后来的香港、台湾、韩国,全是比较成功从劳动密集型转型的例子,而且东南亚这二十年来的表现也很不错。97-98年的动荡背后的原因也无关FDI。

我觉得不是中国要不要转型的问题,而是转型的时机问题。急于求成,无异于揠苗助长。

嗯,相关数据来自WB和ADB。

家园 完全同意油油的concern

单由“制造”环节来界定“美货”、“日货”恐怕还是停留在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水平。资本的力量恐怕才是关键所在。但这样一来问题就成了“抵制日货”该如何有效“日籍”资本的影响力呢?

油油的“嗯”口头禅很有意思……

家园 嗯,你一下就点中了我的要害,呵呵
家园 说明

在下以为,抵制日货并非停止中日贸易这么简单,减少对日本产品的依赖,同时也应增强本国产业实力,优化产业结构和对外贸易,提高技术密集和资本密集产品出口,增加初级产品进口,如果保持现在的外贸结构和产业结构,中国势必缺乏长期竞争力。也就是说,减少日本技术资本产品,同时增强本国技术资本产品实力,竞争力,才有抵制的意义。否则买日本货,美国货,欧洲货都没什么区别了。

另外,在下认为,谈到经济的问题,也同是也该考虑政治上的问题(这也是costs and benefits 的内容)。国际政治,外交,也是本国经济的保障,象美国在全球扩张政治军事影响,除了国家安全,经济利益也是其目的。对中国而言也一样,举个例,中国前不久的铁路提速项目。首先,我认为,技术实力并不是关键问题,中国自己研制的产品不能说完全达不到要求,也有相当的实力,被排除投标,应该是人为的结果,而且日法加三个公司都中标,可见技术先进什么的,纯粹是排除中国公司的借口。再者,即使要进口,为什么要进口日本产品呢?进口日本产品,并不能给中国带来政治外交利益。假如大陆攻台,我相信日本会站在台湾和美国一方,而中国必然要寻求国际上的声援,中国现在为什么不向德国或法国采购而增加砝码,却向日本采购呢?即使不考虑台湾问题,日本处处与中国作对,中国为什么不加以遏止却投还送报?买日本产品真的有什么利益么?在下的确看不出来。

从这个例子来看,某些抵制并不会“杀敌一千,自伤八百”吧。

另外,TRADE/GDPpc 是什么呢?是指人均量吗?人均量好象没有意义吧?

谢谢指点。

家园 如果日本入股中国品牌呢?不是控股,而是入股

完全日本制造的恐怕只有日本大米。除此以外,所有的产品,到底日本占的好处有多少要有每个产品作详细地分析才知道。日本是世界上最多海外投资的国家,各个国家都有他们入股的产品、品牌,你要抵制的话慢慢分析一下股权、产权、原部件的成本才可能达到个有意义的结论。国内的DVD品牌,交给海外的版权费比在中国的海外品牌挣的利润还多。

比如Mazda,福特持股三分一,哥伦比亚片场是索尼的,所以美国人要支持国货,得买万事达,得罢看哥伦比亚电影。你的分法过于粗糙,很大机会杀错良民。

家园 老哥,这河里啥时还有第一集团板块?
说明
家园 嗯,我是觉得抵制日货不具有可操作性

再一个以中国目前的情况,抵制日货造成的后果很可能就是加大对美国和欧洲的技术、贸易依赖,而达不到你所期望的效果。

至于铁路提速项目的问题,你克我胡在时事版有个比较详细的说明。这里就不多说什么,就算排除日货,看起来后果也就是法加得益,而国内企业还是无法得益。

人均量是一个比较重要的经济指标。比如,一个家庭10个人月入1万,而另一个家庭4个人月入8千,哪一个家庭的生活会比较好呢?

中国人为的抵制日本货,难道日本不会人为的抵制中国货,难道这不会影响中日贸易?中日贸易互相终止,虽然是一个比较极端、简单的例子,但背后的道理是一样,很能够说明一些抵制日货的造成的恶果。

人为的选择抵制一些日货,而不抵制另一些,那么客观标准在哪里呢?而你提到的那些关于技术、资金的问题,并不是只有对日合作中才具有的,中美,中欧合作中,同样具有这些问题。那是不是这些也要抵制呢?

我觉得抵制不是办法,也不具有可操作性。如何更聪明的合作,更好的学习别人的长处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

家园 没有大家伙儿,哪里会有这么热闹啊。陶陶和风雨是这里的奠基人,呵呵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