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就曹操墓的真实性与天地一沙鸥商讨 -- 方解石

共:💬269 🌺343 🌵12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目前关于曹操墓的质疑集锦

在网上搜了下,关于曹操墓,目前所存在的疑问靠谱的有如下几点。

其一,目前没有在曹操墓中发现哀册或者是墓志铭。

该种说法,以倪方六目前在blog上面的日志最有说服力。

之前,刘庆柱对倪方六在blog上面放话出来说曹操墓可能是真的,但是没有发现墓志铭等是硬伤比较不满,对他评价说是“外行不能质疑内行”。

倪方六的回应是:“其实,这也不是什么新发现,刘庆柱(包括河南的专家们)应该早就知道了!为什么明知道而不说出真相,有意弄混事实真相,把说点真话的我这个“外行人”的观点全盘否定?是不是有什么难言之隐!是不是怕将来不是曹操墓,坏了您的一世考古英名,让您名声扫地,而只得赤膊上阵,全力挺曹操墓!”

“能证明刘庆柱老师对新华社谈话观点是错误的,倪方六观点是正确的学术成果,都是刘庆柱老师自己同事著作中的,作为当年的所长,刘庆柱老师能不知道吗?如果不知道,说明刘老师的学术修养是存在问题的,我只能只好把刘庆柱老师称为所谓“业内人士”、“所谓专家”了。”

倪方六称,曹操墓应该还是该有哀册、墓志铭或者是能表露自己身份的东西的。其原文如下:

学术界认为,告地状是后世墓志的源头。但据文物资料,秦墓瓦文较其更早。秦始皇陵西侧秦刑徒墓出土18件瓦文,有19人的墓志文,行文格式有:地名+人名,地名、爵名+人名,地名、刑名+人名,地名、刑名、爵名+人名等类型。(始皇陵秦俑坑考古发掘队:《秦始皇陵西侧赵背户村秦刑徒墓》,《文物》1982年第三期)

与告地状性质相似的还有墓砖铭,其内容包括死者名籍和身份。赵超在《墓志溯源》(《文史》第二十一辑,中华书局1983年版)证明,传世年代最早的墓砖铭是东汉章帝建初年间(公元76—84,比曹操死早一百多年)的,用者多为普通百姓和社会下层。

从上所述,大家应该很清楚,刘庆柱老师的所谓“墓志铭在东汉晚期是不会在墓里的”,到底是内行话,还是外行话。

但是,倪方六自己也在blog上面说过,为了破坏风水和破坏陵墓,帝王墓葬的哀册往往会被故意移出来或者打碎。

持该墓就是曹操墓的鉴定专家刘庆柱的说法,则是:

 刘庆柱:我就是说当时是王陵,如果他是汉代,是王陵,但是东汉的墓挖了7个了已经,王墓没有一个出墓志铭的,也没有一个出哀册的。

那么,这些墓志铭和哀册到底是存在呢还是不存在呢?倪方六自己也说,目前的发现集中在下层群众墓葬中,并未拿出来足够的证据,说明这种东西在帝王陵墓中是存在的。目前出土的曹植墓中到底是不是有,这个应该不难查。如果曹植墓的发掘简报中没有说明曹植墓出土过这种东西,那很可能曹操墓也不会有。这个逻辑我想应该是没有啥问题的。

可能倪方六也发现他的话说服力不足,于是又找了一个依据,说曹丕当年曾经为曹操埋下了帝王的金印。所以印是该有的。在墓前的石室里。

《晋书·礼志》(卷二十)——

“古者天子诸侯葬礼粗备,汉世又多变革,魏晋以下世有改变,大体同汉之制。而魏武以礼送终之制,袭称之数,繁而无益,俗又过之,豫自制送终衣服四箧,题识其上,春秋冬夏,日有不讳,随时以敛。金珥珠玉铜铁之物,一不得送。文帝遵奉,无所增加。及受禅,刻金玺,追加尊号,不敢开埏,乃为石室,藏玺埏首,以示陵中无金银诸物也。”

那么,这个《晋书》是啥时候写的呢?是初唐时期。http://ngmchina.com.cn/web/?action-viewnews-itemid-12854初唐怎么知道三国时期的事情呢?那就不是我们所能知道的了。

目前发掘来看,并未见到石室。这表明有无还是没有定论的事情。如果是有的话,这个石室可能埋在附近,但是并不能说这个石室现在还存留。既然唐代都知道那里有金印,当时的人更知道了,石室的防盗措施没有墓葬好吧,那没有放啥真珠宝贝的墓都被盗空了,放了大块金印的石室那里还会留存呢?这么简单的道理。

其二,那些牌子有可能是假的。因为关键证据是从盗墓贼那边追回来的,而且地下考古发掘的牌子也可能是盗墓贼放的。

我们可以来检视下目前新闻中关于此事的报道。

牌子是多少枚?在哪里出土的?具体情况是怎么回事?

刘庆柱:我去的时候,当时他给我看的,全是出土的,现在一共是80几枚,当时出土了不到80几枚,40多枚,不带魏武王的和带魏武王的,后来我回到北京,当天晚上又给我打电话,又出了几十枚告诉我什么情况,当时我就说,这就够了,我说再增加就是量的增加,不起质的作用,出一枚和出10枚完全一样。

刘庆柱:根据出土那东西,其实这东西是真是假不用那么费事,很简单,我只要把它拿来做一些理化实验,我一测它矿石结构就知道是真的假的,有人说看字,看什么,不用那么复杂,拿到研究所让物质结构分析室给你一分析就完了,又跟那个完全是结构是一样的,那就是一块料上下来的,所以这东西不复杂,因此我就不排除用那个盗墓的东西,不是以盗墓的为主,这个专家组发布会,不是以那为准进行判定它是魏武王,首先要澄清这个问题。

刘庆柱:折断上,我当时跟他说的,因为他给我看了,我说就两种,一种是圆头的,都没折断,圆头的什么内容,都不写魏武王,都写比如桌子,椅子多少个,粮食多少斤,就举个例子,清单,是圆头的,然后长条的不折断,然后带尖的,就圭型的,就跟上朝的护板一样,圭型的都写魏武王,魏武王常用什么,全折断了,我说是不是毁墓,为什么,就是政治性的报复,你凡是写魏武王都给你砸了,......因为毁墓在中国是有传统的,就是改朝换代以后,把另一个墓,烧宫殿,挖墓葬,挖祖坟,这是一个政治报复,这过去都有这先例的,...这个东西都有,这不奇怪的。

有人质疑说那个字写的实在太丑。我觉得,这个未必是充足的理由。原因如下。我们目前的文字审美和古代还是有点区别的,字体也有区别。汉魏隶书还属于一种待成熟的字体,我们今天认为漂亮的字呢,当时未必认为是好字。每个朝代都有自己比较偏好的风格。但是,现代人想学像古代的字那是很难的。龙山文化的玉器看着简单否?非常简单。那个好仿不好仿?形似很容易,神似非常非常难。魏晋时期的字,目前流传也还是有的。鉴定组专家里面也有做文字鉴定的。

针对出土石牌刻铭等文字材料年代与真伪问题,刘庆柱回应说,“你说那字胖点瘦点不像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人家古文字学家(中国古文字学会理事、河南省文物考古所研究员郝本性)说是。

其三,现在发掘出来的墓可能是72疑冢之一。

首先,当时不会有人力物力来做那么多假的墓葬。曹操墓不封不树,这样来看就不会有啥冢,但是上面还是要盖享殿的。(别告诉我啥是享殿都不知道)所以这个墓的位置还是有确切的,不能真的搞72疑冢。

其次,“对曹操陵墓的记载应有不同的说法,一是西门豹祠西原上,号称高陵;一是彰德府讲武城外,有疑冢七十二座。也就是说,要想确定曹操的陵墓究竟在哪里,首先必须弄清楚西门豹祠和彰德府的所在地。”

彰德府是目前安阳,该名称见于金代。证明若真是有曹操的假墓葬,这个说法也是金代出现的。而西门豹祠西原这种说法无疑较早。

历史上有西门豹治邺的记载,故西门豹祠一定在邺城,即曹操被封为魏王时的都城,也就是今天河北省临漳县境内的邺城遗址。而彰德府,在三国时并没有这个地名,它是金朝时才有的,即今天河南省安阳市。古代还没有分省的时候,两个地方多数时候皆称为邺城。

  据闫沛东介绍,曹魏邺城,俗称邺北城,据《水经注·浊漳水》记载,曹魏邺城“东西七里,南北五里”,经初步勘探实测,曹魏邺城平面基本呈长方形,东西长2400米—2620米,南北宽1700米。漳河历年泛滥,城内遗址现在基本埋没于漫漫流沙之中。西门豹治邺给邺城一带的老百姓带来了很大好处,所以今天临漳一带,也包括今天的安阳一带,有许多西门豹祠。“西门豹祠大约有十六七个。”闫沛东说,按《三国志》中的说法,曹操陵墓是在西门豹祠的西原上,但究竟是哪一座西门豹祠根本无法确定。因为这是一座“不封不树”、什么记号也没有的陵墓。

有很多西门豹祠,究竟是那一座无法确认,这个的确是考证墓葬在哪里的一个麻烦。但是这个不能作为否定目前这个曹操墓不是曹操真实墓葬的理由。因为目前这座曹操墓旁边的确有个西门豹祠,附近又有证明的墓碑出土。

目前,提出很多质疑的学者闫沛东也承认,出土的这座曹操墓的位置是符合很多史书的记载的。但是他也提出,“曹操墓所在地风水极好,‘不封不树’的曹操墓难免三百年后没有痕迹,因此谁也无法保证,北魏北齐王公大臣们会将自己的墓地筑于曹操墓上面。”所以,真实的曹操墓很可能在那些疑冢的下面。

那么这样的说法是否确切呢?我们知道,曹操墓到唐朝还是有确切记载的。在这之前,一个已知位置的陵墓,被其他人的坟墓覆盖的可能性是极低的。秦始皇陵上面有很多墓葬吗?汉武帝陵上面有其他人的墓葬吗?北魏北齐等离曹魏时期并不久,会有人往上面埋吗?

历代稍微正规点的,会给前朝皇帝指定守墓人。一般墓的风水也是很讲究的,差一毫一厘很可能就被认为风水迥然不同。没有那么多王公贵族会喜欢把自己的坟墓埋在别人头上的。

并且,阎老先生后面认为这些石牌是“埋地雷”的论据,我觉得并不够充分,所以就不再讲了。

其四,该处墓葬可能为他人的墓葬。石牌可能是后来带入或者是伪造。有人提出依据,有以下几点。

闫沛东分析,根据墓葬形制,结构及随葬品时代特征,残存的画像石文字“咸阳令”、“纪梁”、“侍郎”、“七女复仇”等内容,且墓室装饰简单,未见壁画,铁甲、铁剑、一男两女遗骨分析,墓主人应该是魏国曾任过“咸阳令”、“侍郎”等职务,死后以魏王侯级别谥号“魏武王”下葬的曹氏(或夏侯氏)贵胄或魏国武职大臣,也可能是北魏时期的王室贵族,决非“魏武帝”曹操。“千百年来,曹操陵墓疑雾重重,异说种种,扑朔迷离,如此简单地仅凭民间追缴搜集来的刻铭石牌等收藏品和分歧性较大的历史文献资料对照,确认曹操陵墓十分可笑。”

有网友提出,安阳新发现的“魏武王”墓很可能是冉闵的,非曹操之墓。因为,公元350年,冉闵建立五胡十六国时期的“冉魏”,后被追封为武悼天王。

  据称,这位“魏武王”冉闵是河南人,右手用的是钩戟,虽然斩于辽宁遏陉山,有可能会葬于家乡河南。魏郡内黄就是现在河南安阳内黄。也就是冉闵是安阳人,他“左杖双刃矛,右执钩戟。”与出土“魏武王常用格虎短矛”“魏武王常所用格虎大戟”“魏武王常所用格虎大刀”吻合。

  此外,虽与曹操无任何关系,但在北朝时期(公元439年—公元589年)包含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五朝。其中,以“魏”为国号的便有3个。同时,那些有铭文的石牌,也可能是东魏高欢的,高欢也称魏武王。

  “对以上说法,虽不好确定,但也不好排除。”王福生说。

在网上查一下,“(高欢)回到晋阳不久于武定五年( 547年)正月死去,终年52岁。死后葬于邺西北漳水之西,东魏孝静帝赐谥号献武王。

献武王和武王还是有点差别的。不过已经很接近了。而曹操卒于公元220年,与东魏时期差了300多年。在此一时期内,文字书写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楷体已经风行,所以如果是在高欢的墓葬中发现石牌的话,就有可能是楷体,魏碑样式书写,而不是目前发现的这种八分体。何况,目前的墓葬中还出土了书案,这是很少见的。足见目前这座墓主人是文武兼备。这样的人,除了曹孟德,可能其他魏武王还真的不多。

高欢是鲜卑人,文化很可能还是比较一般的,在坟墓中陪葬书案的可能比较小。此外,考察出土的其他器物和墓葬形式,比如残余的画像石啥的,应该也很容易知道这个到底是不是五胡十六国时期的墓葬。我觉得,目前的墓葬确定错时间的可能极小。

而另一个怀疑的对象冉闵其死亡年龄不详,是被前燕国在东北给斩杀的,后来北魏史书上对他的评价也不高。冉魏政权存在时间极短,留下如此高规格墓葬的可能并不大(该墓的墓砖约半米长,是特制的)。而且封号也对不上号。

2009年的最后一天下午,河南方面再次召开新闻发布会,回应质疑。“证明魏武王身份的石牌,并不是1枚,而是8枚,其中仅1枚为盗墓者手中追回”,今年84岁的河南大学教授朱绍侯在当天新发会结束时,反复强调:曹操墓之真伪不容置疑。“考古工作非常慎重,发现一个证据不能宣布,两个也不能,是众多证据链被发现后才公布这一考古结果的。‘常所用’的石牌及慰项石都是墓主本人所用之物,会有人将自己常用的东西,放到别人墓里去的说法吗?”

其五:墓中出土的另两具女性尸骸是怎么回事?

这个的确是很难讲的事情。因为两具女性尸骸陪葬,其中一具因为年龄大被怀疑为卞皇后,但是卞皇后的实际死亡年龄更大,骨头的年龄还不够大。曹操死前遗令姬妾居住于铜雀台,而并未令其殉葬。

尸骸的性别年龄认定问题并不是百分百精确的。骨头考古专家们如何知道是男是女呢?一般是看它的形态,比如女性的眉骨较低啥的。但是这样靠谱吗?可能靠谱,也不排除有例外。我记得在发掘老山汉墓的时候,在内室外面发现墓主人的骨骸。当时说可能是个男的,但是也不排除是一个骨骼比较粗壮的女的。体质人类学上面,用很多指标来检验哪些是男女的骨头,大概是多大岁数。但是,这些指标并非是百分百精确的。

另外,当时的情况现在已经过去了一千多年。看红楼梦的时候,看到秦可卿的丫头,因为秦可卿死了,竟然撞柱而亡。贾珍命令依照秦可卿女儿的身份作为小姐的规格陪葬(实际肯定不会有这么高规格的)。很可能有些我们所不知道的情况,比如自杀殉主啥的。当然如果说这个墓是冉闵等的墓就说的通了,无论是高欢还是冉闵,生前杀人千万,死后放几个人人殉,还说的过去。

汉代是明确禁止人殉的,所以,关于曹操墓中的人骨被认为是卞皇后的,对考古学家来说就比较合理。所以这些人骨更倾向于被认为属于卞后。但是,除了卞后,另一具是谁的?既然有一具不明身份的,那就不能排除前面一具也是不明身份的。年龄并不能完全跟卞皇后对的上,而且由于被破坏,资料太少,并不能证明它就属于卞后。

何况,该处总共有两处墓葬,另一处墓葬只发掘了三分之一,卞皇后很可能是同葬不同穴。那么,曹操墓中的不明身份的尸骨就是两具了。它们的身份需要更精确的考证。

http://news.sina.com.cn/c/2010-01-02/125819386391.shtml

http://news.sina.com.cn/c/sd/2010-01-04/111419394737.shtml

http://news.sina.com.cn/c/2010-01-04/084419393737.shtml

http://www.scol.com.cn/focus/zgsz/20100102/20101271400.htm

http://baike.baidu.com/view/19914.htm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