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从台湾诈保案聊起——DNA鉴定的前世今生 -- 游识猷
说琼脂糖可能大多数人不知道,不过等它变成一种叫果冻的玩意儿,那认识的人就多了。
酶切后的DNA片段们被加进琼脂糖做成的胶里,然后在电场的作用下,在胶里慢慢地向正极方向移动。长点的DNA片段质量大,吭哧吭哧地跑得就慢点儿。 短点的DNA片段质量小,呼嗨呼嗨地跑得就快点儿。起跑点虽然相同,但跑上一阵子之后,它们之间的距离就拉开了。
最后,我们用溴化乙锭给已经拉开距离的DNA片段们染色,溴化乙锭能在紫外光下发出肉眼可见的橙色光,把这片含有发光的DNA片段的琼脂糖胶拍下来以后,就成了一张张DNA指纹图了。
这样子,我们在比对DNA的时候,就不再是一字一字地去读那三十亿字的天书,而是好似把天书以一种特定的编译方式,转换成了对应的一套条形码,之后,我们所需做的,只是比对条形码的形状即可。
Alec Jeffreys发展出这套技术是在1984年,两年后,英国警方就来敲他的门了。当然不是来逮他,警方是来找他帮忙的。
1983年11月,在英国的Narborough这个地方,一个叫Lynda Mann的15岁花季少女被残忍地强暴后杀害了。狡猾的凶手留下的线索非常少,警方最后只能确定罪犯是一个A型血的男性。这个案子一直悬而未决。
1986年7月,又一名15岁的少女Dawn Ashworth遭到了同样的噩运。这个案子里,罪犯的行为模式与犯罪手法,在在与1983年的案子高度吻合,并且非常重要的一点是,这个罪犯也是A型血!
右边是Lynda,左边是Dawn,两朵早早凋谢的小花。
警方把怀疑的目光投向了当地的一个17岁少年,Richard Buckland。
【第二把土,我很努力填坑了…………】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压缩 2 层
🙂所谓DNA测序比对不是全基因组序列比对 1 歌行者 字143 2010-01-13 15:25:28
🙂谢谢,STS是现在的做法 2 游识猷 字192 2010-01-13 17:55:02
🙂好文章,跳个小刺 1 请我吃饭 字55 2010-01-13 08:36:01
🙂DNA鉴定发展简史(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