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政治不正确的陈汤说过一句话:虽远必诛(上) -- 土木辛科

共:💬68 🌺88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政治不正确的陈汤说过一句话:虽远必诛(中)

出嘉峪关往西至乌垒城(今巴音郭楞西北部的轮台县),那是西域都护府之所在,那是校尉甘延寿的目的。而副校尉陈汤的目光却越过乌垒城,向西,更西,他看见了康居。在那里,成就他的敌人在痴痴地等他;在那里,流传千古的说话如同满弦的羽箭。漫漫戈壁黄沙,天际间,一抹淡淡的红,不知道是残阳如血,还是血浸残阳……

再往下的故事四处可见,继续沿时间轴记述就显得无聊而无趣,故事简介如下:副职陈汤趁正职甘延寿生病之际矫旨聚兵,并胁迫其共同起兵讨伐匈奴郅支单于。于康居城下大败匈奴,斩敌首一千五百多级(包括郅支单于),俘一百四十五人,降一千多人,一举消灭了虎视西域的敌对势力。大胜后,陈汤、甘延寿上疏汉元帝:

“臣闻天下之大义,当混为一。匈奴呼韩邪单于已称北藩,唯郅支单于叛逆,未伏其辜,大夏之西,以为强汉不能臣也。郅支单于惨毒行于民,大恶逼于天。臣延寿、臣汤将义兵,行天诛,赖陛下神灵,阴阳并应,陷阵克敌,斩郅支首及名王以下。宜悬头槁于蛮夷邸间,以示万里,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历史选择了正义凛然的一面留在大众视野内,造就了陈汤、甘延寿两位光彩奕奕的大英雄,同时造就了大漠雄关如铁的热血景象。

Ok,接下来是我这个酱油派期待已久的时间。我希望可以包抄到历史的背后,去发现那些并不“气吞万里如虎”的细节,因为我很乐意给热血澎湃的奋奋们奉上一品热气腾腾的冰淇淋,给燃烧的鸡血里放些冰块。let’s go!

虽远真能必诛吗?陈汤象以色列对哈马斯领一样,定点清除掉郅支单于,完了还雄赳赳,气昂昂地吼了声“虽远必诛!”但是,这种缺乏体系支撑的行动,真的每次都可以做到虽远必诛吗?葛剑雄《统一与分裂》外链出处的第四章里做过计算,他得出的结论是:以平均每天40公里的速度进退的军队,在30万民夫的供应下,7万作战士兵(另三万负责辎重)的活动半径只有640公里。640公里啊!从长安出发到不了兰州;从玉门关或阳关出发,到不了北疆;更不可能翻越葱岭。甘、陈二将发兵四万,由乌垒城千里跃进蛙跳到康居的行为,与港剧中黑帮大佬推上台面所有筹码还加对方一条大腿一样,基本属于偷鸡的行为,这种策略只能混混尖沙咀油麻地,要想长远地控制西域,那就所托非人了。我们不能假设甘、陈赌输了会如何如何,但是,历史用另外一种方式给出了答案:约60年后,新莽末年(公元23年左右),西域大乱,都护李崇没于龟兹,遂罢都护,结束了中原对西域的控制。

把沈括在《梦溪笔谈》中的设计(葛剑雄今译)抄录下来是有意思的,这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解释什么是势力范围。人家跑远了,跑出了你的势力范围,你是诛不了的。

每个民夫可以背六斗米,士兵自己可以带五天的干粮,一个民夫供应一个士兵,一次可以维持十八天。(六斗米,每人每天吃二升,二人吃十八天。)如果要计回程的话,只能前进九天的路程。两个民夫供应一个士兵的话,一次可以维持十六天。(一石二斗米,三个人每天要吃六升。八天以后,其中一个民夫背的米已经吃光,给他六天的口粮让他先返回。以后的十八天,二人第天吃四升米。)如果要计回程的话,只能前进十三天的路程。(前八天每天吃六升,后五天及回程每天吃四升米。)三个民夫供应一个士兵,一次可以维持三十一天。(三人背米一石八斗,前六天半有四个人,每天吃八升米。减去一个民夫,给他四天口粮。以后的十七天三个人,每天吃六升。再减去一个民夫,给他九天口粮。最后的十八天两个人吃,每天四升。)如果要计回程的话,只可以前进十六天的路程。(开始六天半每天吃八升,蹭中间七天每天吃六升,最后十一天及回程每天吃八升,中间七天每天吃六升,最后十一天及回程每天吃四升。)三个民夫供应一个士兵,已经到了极限了。如果要出动十万军队,辎重占去三分之一,能够上阵打仗的士兵只有七万人,就要用三十万民夫运粮。再要扩大规模就很困难了。(遣送运粮民夫返回要派士兵护送,因为运输途中还会有死亡及患病的,而且要利用这些减员的粮食供应护送士兵。)每人背六斗米的数量也是根据民夫的总数推算出来的,因为其中的队长自己不能背,负责打水、砍柴的人只能背一半,他们所减少的要摊在众人头上。另外还会有死亡和患病的人,他们所背的也要由众人分担,实际上每人背的还不止六斗。

大家多学学算术,当奋奋的可能性就要少一些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