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政治不正确的陈汤说过一句话:虽远必诛(上) -- 土木辛科

共:💬68 🌺88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政治不正确的陈汤说过一句话:虽远必诛(上)

2010新年伊始,某河友心情大好,广大排利是,免费发放价值62-80 AUD的大礼包,向各位河友提供专业锻炼建议。如此高调难免不招人背后暗施冷箭。一开年就当头挨了一闷棍,被批“站在西方文明的立场上对东方文明进行攻击”,其屁股没有坐对地方。呵呵,好大一棵树(错了错了,阿凡达才是好大一棵树),是好大一顶帽子!没错,我说的是虽远必诛。(虽大夫,新年快乐!生意兴隆,财源广进!)西方文明或者东方文明,这些微妙而复杂的东西超出鄙人的认知范围,我只是恰恰刚知道:“虽远必诛”出自于“宜悬头槁于蛮夷邸间,以示万里,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如果最后可以确切地证明ID为“虽远必诛”的大夫其屁股坐错了地方,那他就是西西河的“刘建明”,玩的是极深无间。

3年前,大约也是这个时间,中国政府前脚刚在天上打卫星,国内的(左)奋奋后脚就在地上打了鸡血,激动地四处贴“犯强汉者,虽远必诛”,一副见谁灭谁即便你跑月球也得逮回来办了的架势。(旁白:这段文字写在元旦期间,那时候还没有中段反导。北京进步了,用一个如此绚丽的高科技东东搞3周年庆,网友们却原地踏步,依旧只是打鸡血。与时俱进咋就这么难!)“虽远必诛”这样掷地有声的话,让本菜诚惶诚恐地认为怎么着都是汉武帝之类雄才大略的人主才可以说这话吧,再不济也应该是卫青、霍去病这类人杰中的人杰。唉,直到不久前才知道错了,与这豪言状语相关的英雄非卫青也不是霍去病也,乃甘延寿和陈汤。

甘延寿暂且不表,今单说那陈汤,这位引领汉家男儿挥师西域的英雄好汉可是一个妙人。如何妙法?政治不正确,及其的不正确:尽管出身贫下中农,却站到了人民的对立面,不孝不义、贪污腐化、趋炎附势,帽子比大夫还多。要活在当下,即便不被双规,也要被奋奋的口水给淹死。当年呢,奋奋们都在朝廷里待着,所以陈汤英雄除了被喷一身口水外还多次被双规。杯具啊!

陈汤,字子公,山阳瑕丘(今山东兖州北)人,少喜读书,但家境贫困,有时靠乞讨度日,不为乡里看重。从这段描写看,陈汤属于发奋图强一心向上的人。但还原到当时的历史环境里,情况就有很大不同。那时社会生产力底下,没什么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全都得靠天吃饭,要想往肚子里放点东西,得靠起早摸黑辛勤劳作。全郡县的人都这样过的,就你一边厢不脚踏实地干农活,窝在家看书,企图将来到朝廷里混个一官半职光宗耀祖,一边厢又死乞白赖地找人讨饭,这不偷懒嘛,谁愿意当冤大头啊!再说了,估计当时地主家也没余粮。所以,乡亲们特不待见他。后来呢,陈汤好歹是熬出来了,遇贵人相助,富平侯张勃推荐他为秀材(茂材)。这个秀才与科举考试里的秀才举人不同,他这个是称号,类似十大杰出青年新长征突击手;后者是学历,相当于本科、硕士之类。陈汤这个秀材翻译成大家都能听懂的话,就是特殊人才(后来写历史的,为避刘秀之讳改为茂材)。“元帝初元二年,詔丞相御史中二千石,举茂材异等,……”通过这样的机会,陈汤算是走到了官场的门口。可命运并不把打算把你要的东西痛痛快快得给你,总喜欢百转千折地拐几个弯。在等待分配工作时,茂材爹死了。考虑到不久前,董大学者仲舒刚刚进行过儒学普及教育,把他家的尊卑排行榜拿出来普世了一遍,搞得大家思想高度统一,因此陈茂材理应表示出自己因痛失显考而悲痛欲绝,无法再专注应对事业上升期中的各项挑战,需要告假返乡,回家丁忧。但,彪悍的茂材童鞋他不,他官瘾大,政治又不正确,死拽着机会不放手,就在京城里耗着,愣不丁忧。搁现在,这勉强也可说是积极要求进步,保不齐可破格提拔。但汉朝那会不这般认为,老爹死了不回家丁忧就是大逆不道,人人皆欲和谐之;“之”也的确被和谐了。陈茂材官没当成,先蚀一把米,下了大狱。命运关了一扇门,却开了另一扇门。或许他是真有才,外加走大运,反正后来在其它人力保下,出来了,还赏了个郎官当。不过,推荐他的富平侯张勃却没有这么好的运气,虽没有下大狱,但被削夺封户二百。由此看来,当佰乐也是有风险的。

陈茂材变成了陈郎官,就是皇宫里的侍从。在汉朝,太监很少,皇宫里充当侍卫,奉侍皇帝的大部分还是象陈汤那样想当官的人。当时一般要进入政府做官的普通人,第一步就得到皇宫里,扫扫地,站站岗,有事没事在皇帝面前露一小脸。几年后,在皇帝面前混熟了脸,才可以得机会派出去真正当官,这些在皇宫里服务的就称作郎官。所以,陈郎官还是待在新兵营里,没得到验证,不可以随便发帖的。汉元帝建昭三年(公元前36年),陈汤获得足够的声望,验证成功,派任西域都护府任副校尉,校尉是甘延寿,我们前文提到的两个英雄终于走到了一起。

家园 大胖子沙发
家园 板凳啦

听讲

家园 政治不正确的陈汤说过一句话:虽远必诛(中)

出嘉峪关往西至乌垒城(今巴音郭楞西北部的轮台县),那是西域都护府之所在,那是校尉甘延寿的目的。而副校尉陈汤的目光却越过乌垒城,向西,更西,他看见了康居。在那里,成就他的敌人在痴痴地等他;在那里,流传千古的说话如同满弦的羽箭。漫漫戈壁黄沙,天际间,一抹淡淡的红,不知道是残阳如血,还是血浸残阳……

再往下的故事四处可见,继续沿时间轴记述就显得无聊而无趣,故事简介如下:副职陈汤趁正职甘延寿生病之际矫旨聚兵,并胁迫其共同起兵讨伐匈奴郅支单于。于康居城下大败匈奴,斩敌首一千五百多级(包括郅支单于),俘一百四十五人,降一千多人,一举消灭了虎视西域的敌对势力。大胜后,陈汤、甘延寿上疏汉元帝:

“臣闻天下之大义,当混为一。匈奴呼韩邪单于已称北藩,唯郅支单于叛逆,未伏其辜,大夏之西,以为强汉不能臣也。郅支单于惨毒行于民,大恶逼于天。臣延寿、臣汤将义兵,行天诛,赖陛下神灵,阴阳并应,陷阵克敌,斩郅支首及名王以下。宜悬头槁于蛮夷邸间,以示万里,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历史选择了正义凛然的一面留在大众视野内,造就了陈汤、甘延寿两位光彩奕奕的大英雄,同时造就了大漠雄关如铁的热血景象。

Ok,接下来是我这个酱油派期待已久的时间。我希望可以包抄到历史的背后,去发现那些并不“气吞万里如虎”的细节,因为我很乐意给热血澎湃的奋奋们奉上一品热气腾腾的冰淇淋,给燃烧的鸡血里放些冰块。let’s go!

虽远真能必诛吗?陈汤象以色列对哈马斯领一样,定点清除掉郅支单于,完了还雄赳赳,气昂昂地吼了声“虽远必诛!”但是,这种缺乏体系支撑的行动,真的每次都可以做到虽远必诛吗?葛剑雄《统一与分裂》外链出处的第四章里做过计算,他得出的结论是:以平均每天40公里的速度进退的军队,在30万民夫的供应下,7万作战士兵(另三万负责辎重)的活动半径只有640公里。640公里啊!从长安出发到不了兰州;从玉门关或阳关出发,到不了北疆;更不可能翻越葱岭。甘、陈二将发兵四万,由乌垒城千里跃进蛙跳到康居的行为,与港剧中黑帮大佬推上台面所有筹码还加对方一条大腿一样,基本属于偷鸡的行为,这种策略只能混混尖沙咀油麻地,要想长远地控制西域,那就所托非人了。我们不能假设甘、陈赌输了会如何如何,但是,历史用另外一种方式给出了答案:约60年后,新莽末年(公元23年左右),西域大乱,都护李崇没于龟兹,遂罢都护,结束了中原对西域的控制。

把沈括在《梦溪笔谈》中的设计(葛剑雄今译)抄录下来是有意思的,这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解释什么是势力范围。人家跑远了,跑出了你的势力范围,你是诛不了的。

每个民夫可以背六斗米,士兵自己可以带五天的干粮,一个民夫供应一个士兵,一次可以维持十八天。(六斗米,每人每天吃二升,二人吃十八天。)如果要计回程的话,只能前进九天的路程。两个民夫供应一个士兵的话,一次可以维持十六天。(一石二斗米,三个人每天要吃六升。八天以后,其中一个民夫背的米已经吃光,给他六天的口粮让他先返回。以后的十八天,二人第天吃四升米。)如果要计回程的话,只能前进十三天的路程。(前八天每天吃六升,后五天及回程每天吃四升米。)三个民夫供应一个士兵,一次可以维持三十一天。(三人背米一石八斗,前六天半有四个人,每天吃八升米。减去一个民夫,给他四天口粮。以后的十七天三个人,每天吃六升。再减去一个民夫,给他九天口粮。最后的十八天两个人吃,每天四升。)如果要计回程的话,只可以前进十六天的路程。(开始六天半每天吃八升,蹭中间七天每天吃六升,最后十一天及回程每天吃八升,中间七天每天吃六升,最后十一天及回程每天吃四升。)三个民夫供应一个士兵,已经到了极限了。如果要出动十万军队,辎重占去三分之一,能够上阵打仗的士兵只有七万人,就要用三十万民夫运粮。再要扩大规模就很困难了。(遣送运粮民夫返回要派士兵护送,因为运输途中还会有死亡及患病的,而且要利用这些减员的粮食供应护送士兵。)每人背六斗米的数量也是根据民夫的总数推算出来的,因为其中的队长自己不能背,负责打水、砍柴的人只能背一半,他们所减少的要摊在众人头上。另外还会有死亡和患病的人,他们所背的也要由众人分担,实际上每人背的还不止六斗。

大家多学学算术,当奋奋的可能性就要少一些

家园 老芒我大笑三声,鲜花离去。

家园 不得不刻薄一句:只会算术的书呆子是看不懂历史的

别的不说,长征时有多少个民夫供应一个士兵?。。。当然俺这个例子简单了一点;纸上谈兵,与奋奋其实没啥俩样,对非专业夸夸其谈,比奋奋更加不如,甚至远远不如。

家园 .
家园 这堆假设需要一个前提

就是陈汤同志要笨到和楼主一样忽略掉牲畜的运载能力。

家园 这个俺们要向老毛子和英国人学习。

首先,军队能到的地方就是它的势力范围。

家园 沈括没忽略牲畜
家园 因粮于敌

孙子兵法《作战篇》

“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粮不三载,取用于国,因粮于敌,故军食可足也。”

中国控制西域比较好的时候都是有仆从国的,一方面本国强劲,另一方面外交政策得当

家园 这是假定食粮完全自给的情况,如果能因粮于敌于野则不同
家园 你看书不认真啊

陈汤那个可不是从长安出兵打到新疆,而是就地征发当地民族的军队为主,辅助以少数从内地来,驻屯在那里的汉军。实际上一直到唐代,中原政权在新疆的军队人数都不占大头,怛罗斯之战中的真唐军人数就少于当地兵。即便在工业革命以后,19世纪中叶时英国在印度大概有28万军队(不固定有变化),其中真正的英国人也只有5万人左右,剩下20多万是当地征召。所以在印度士兵大起义以后英国人措手不及,吃了大亏。

当然了,“大家多学学算术,当奋奋的可能性就要少一些”这个俺还是认同的。不过俺走的不是清醒流路线,而是阴暗流路线——前者主要论证“虽远必诛”的不可行性,后者主要研究如何用各种阴招达到“虽远必诛”的目的而不是喊口号。

家园 没错,长征一定是不存在的。

没有几十万民夫支撑,怎么可能从江西跑陕西呢?

某党肯定是亡灵军团来着

家园 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