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再从魏晋时期说起 -- wolfgan

共:💬70 🌺69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再从魏晋时期说起

写了《从魏晋时期说起》一贴后,有过一些和河友的交流,自己又有了一些新的想法。故草率打字,再次凑成一贴。思维跳跃、欠缺严谨,还望各位指正。

司马氏能够取代曹魏获得国家最高权力,不仅仅靠自己家族的势力,还得到其他世家大族的支持。而之所以能获得其他世家大族的支持,靠的就是司马氏比曹魏更维护世家大族的利益,而倾向于削弱寒族的利益。可以这样说,西晋后来发展到“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庶族”可以说是一个必然的结果。正因为司马氏取代曹魏是在获得了其他世家大族的支持的基础上,所以西晋乃至后来的东晋其实一直是司马氏和其他世家大族共治的政权,皇权并没有形成绝对优势。当其他世家大族以寒族和平民为代价扩张自己的政治和经济实力时,司马炎明知这对整个社会不利,却不敢去阻止。他采取的办法是削弱中央权力,把司马氏家族中的各个王派遣到地方,赋予大权。准备一旦中央有难,地方各王就可以有足够的实力举兵勤王。这也是吸取了曹魏过分压制宗族势力以至于被司马氏取代的教训。

司马氏和其他世家大族是西晋政权的核心群体。但是这个核心群体处于一个对庶族和平民阶层残酷压制的状态中,庶族在政治上看不到上升的希望,只看到下降的可能。平民在经济上被残酷剥削,以至于民不聊生。早在八王之乱前,民间就不断爆发小规模的起义,显示所谓的盛世蕴含着严重的危机。在整个社会上层,竞争非常激烈,所有人都在为自己和自己家族的利益最大化而努力。对于整个社会的稳定,其实根本没有人操心,也不敢去操心。八王之乱就是社会上层激烈竞争的集中表现。上层的激烈竞争使得整个社会的环境更加恶化,各路对现状不满的人马纷纷起义。当素以贤能闻名的匈奴王刘渊在山西举兵自立后,各路反兵纷纷汇集到他的旗下,西晋王朝的末日终于到来了。东都洛阳不久就面临着刘渊旗下军队的强大压力。但是即使在这种情况下,西晋的上层人士依旧不以整个国家利益为己任,而是以自己和家族利益为优先考虑。以当时担任宰相的王衍为例,他虽然久有名声,在宰相位上却不认真考虑国家的治理,只是想保住自己的个人安全和家族利益。他劝说东海王司马越把他的弟弟王澄任命为荆州刺史,族弟王敦任命为青州刺史。这两人中,王澄是一个无赖子弟,王敦则有狼子野心。王衍任用此二人,完全出于任人唯亲的原则,不以国家大局为重。这一举措,虽然未能使他保全性命,但对以后的东晋局势却造成了重大影响。以后王敦渡江,为荆州刺史。荆州物产丰饶,王敦又手握重兵,与下游朝廷相抗衡。曾一度攻入建康,逼死晋元帝。建立在这种势力基础上,琅邪王氏在东晋声势显赫,一时号称“王与马,共天下”,不能不说跟王衍没有关系。东海王司马越讨伐苟晞时,王衍以太尉身份担任太傅军司。等到东海王去世,众人共同推举他为元帅。王衍认为这时战争频繁,惧怕因而不敢担当,就推辞说:“我年少时就没有做官的愿望,然而积年累月,升迁到现在的地位。今天的大事,怎能让我这样一个没有才能的人来担任统帅呢?”结果,群龙无首的晋军不久被石勒的军队攻破。石勒呼叫主公大臣前来与他相见。他以晋朝的旧事询问王衍。王衍向他陈说了西晋败亡的原因,并说责任不在自己。石勒大怒说:“你名声传遍天下,身居显要职位,年轻时即被朝廷重用,一直到头生白发,怎么能说不参与朝廷政事呢?破坏天下,正是你的罪过。” 于是命令士兵在半夜里推倒墙壁把他压死。王衍临死时,看着别人说:“唉!我们即使不如古人,平时如果不崇尚浮华虚诞,勉力来匡扶天下,也不至于到今天的地步。”可以这样说,当时西晋上层社会的那些人,绝大部分都不是笨蛋,他们为自己和家族的前景也普遍很努力。但是他们努力的合力的结果,就是一场不折不扣的大灾难。

再看看中国的现实,和当年的西晋何其相似。几乎所有的人都在为自己和自己所在的集团而努力,而所有人努力的合力的结果,却是一个逐步走向邪路的中国,一个贫富逐步分化,社会矛盾迅速深化,房地产绑架了整个经济,经济泡沫高居世界第一的中国。几乎所有的人都在努力,大家都活得很辛苦。但是这些辛苦,对整个社会来说,很多是没有正面作用的,甚至是反面作用的。历史并不会因为辛苦而酬劳某个民族,它只看结果。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