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闲谈明清易代(一)——从《袁崇焕评传》谈起 -- 一剑南来

共:💬17 🌺66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闲谈明清易代(一)——从《袁崇焕评传》谈起

金庸的《袁崇焕评传》最早写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当时是以《广东英雄袁蛮子》为题刊于香港明报,七十年代金庸作了修订,改名为《袁崇焕评传》,并以《碧血剑》附录形式出版。记得初初看小说《碧血剑》,还是香港版本,繁体竖排,照样看得津津有味,因为个人兴趣,附录《袁崇焕评传》看的次数反倒比正文《碧血剑》还多。

《袁崇焕评传》是本历史人物传记,严格来说,既不是学术性专著,也不是一般的历史散文,准确来说,属于历史普及读物,但比一般的普及读物要严谨一些,特别是加注释这点,比现在很多历史普及读物都要强。而因为金庸的如椽大笔,这本书写得是深入浅出,雄伟流畅,引人入胜。这种风格,在西西河也多有网友雄文相似。对普罗大众而言,此类文章可读性很强,而基本史实在不经意间就已印刻在心,比起艰涩的学术性专著或论文,更容易熏陶读者对历史的兴趣和增长相关知识。从历史通俗化、大众化角度来看,这类文章功德无量。自然,如果有兴趣深入探究历史问题的,还是要在此基础上继续阅读相关学术专著、论文,乃至第一手的史料。

对这本书,金庸的自我评价,还是非常谦虚的——“这篇文字并无多大学术上的价值,所参考的书籍都是我手头所有的,数量十分有限。出自《太宗实录》、《崇祯长编》等书的若干资料都是间接引述,未能核对原来的出处,或许会有谬误。这篇文字如果有甚么意义,恐怕是在于它的‘可读性’。”

如果把这本书当做学术性专著进行膜拜乃至视为圣经,自然是可笑的。金庸撰写《袁崇焕评传》,其中的粗疏之处也不少,如广渠门之战,金庸说袁崇焕帅九千兵击败十余万后金兵就颇为人诟病,但如果攻其一点不及其余,甚或直接把这本书当做架空小说或幻想小说而嗤之于鼻,那么同样走了另外一个极端。

虽然金庸撰写此书时第一手原始资料不多,但态度还是比较严谨,参阅了大量历史资料,许多地方都以注释方式给了出处,作为历史普及读物已经非常难得。事实上,在评传中,还是比较准确的阐述了袁崇焕一生的基本脉络和许多相关史实,而对历史人物评价也力争客观、中立,如指出袁崇焕的缺点、局限以及对毛文龙前期功绩的肯定等等,个别历史分析,如崇祯杀袁主要是性格冲突云云,也颇有新意。应该说,虽然《评传》是几十年前的书,但依然是部高质量的历史普及读物,以此为袁崇焕乃至明清易代研究的入门砖,继续探究相关史实或对历史人物进行评价,相信还是很有趣味的一件事。

个人不揣浅陋,试着以该书相关内容为脉络或引发的话题,结合个人的所思所得,闲谈明清易代乃至明清史的一些人和事吧。

闲谈明清易代(二)——东西方兴衰的分水岭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