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这几天 -- 游识猷
本文起源于西西河游识猷与嘉木的帖子,她们的亲人可能面临生死,一心挂碍亲人,同时修习《心经》与其母讲解,说实话不悔发了那么多帖,在网上从来不说这些事情,因为搞不好就给骂成神棍,这次看见两个女孩子那么诚挚而温暖的文字,我被打动了,可当时不知怎么想的,竟然用这种半通不通的文言文回帖,造成那么大的误会实在败笔,现在用白话文逐条解释一遍。
当时第一帖,对嘉木说的:
“若真的照见五蕴皆空,又何来挂碍?是挂碍那个空?还是挂碍生生世世中的一个点滴?”
“照见五蕴皆空”句来自《心经》:“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如果嘉木实实在在地看见“五蕴皆空”,就不会有挂碍了,一个人怎么可能去挂碍空无?而在有形的人世间有多少挂碍,多少依恋?
“所谓生死无常,福祸相依”
在世间轮回,本就生死无常;爱相聚为福,爱别离为祸,由此福祸相依。
“好,伴随着坏;聚,隐藏着散;倾情一念即有来世缘份”
健康的身体终将朽坏,谁都一样;今生作父女,即为“聚”,但是今生的“聚”肯定有“散”的那一天,唯有一念向倾,只要你想,只要你愿意,你们就会在一起,生生世世,嘉木,你的父亲不会和你分开,就连死亡都不能。
“执著于生则悲痛于死,信心敌不过业报,苦苦相执不如给人法门”
嘉木,如果你的父亲这一世缘尽,而你一定要他留下,那么你和你父亲对此生的执著会让他的死亡过程变得非常痛苦,这是有害的,当这一世的“业”尽,他必需走了,你的“信心”就毫无用处了,真正有用的,就是中阴救助这个法门。
当时没有具体说明是因为不悔以为学佛的都知道,可是看后面的回帖似乎都不知道,是这样的,临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刻,很大程度上可以决定来世的去向,只要在这一刻避免神智昏乱,情绪没有剧烈波动,并且保持清醒,或许就能穿透生死,这个时候身边若有人号啕大哭或者拉扯病人身体,那会引发对方的悲伤与恐惧,影响其来世,这真是一种罪过,嘉木很爱她的父亲,想留他在身边,不悔害怕说真到了那一天,嘉木会因为情绪激动做出不利其父的事情,所以我说:“苦苦相执不如给人法门”——一个人从生致命大病开始,逐渐走向死亡,直到死后法性中阴出现之前的过程,就是临终中阴。
最简单的临终中阴救助:
在他身边,帮助他保持意识,不要产生恐惧、悲伤等情绪,身体不要紧张,心里不要有挂念,带着平和与清晰进入死亡,如果成功,那一刻或许会有香味和光,病人也可能微笑离世——死亡变得极其神圣。
希望能够把握住这个机会。
“临终心如明镜,来世心如明灯”
如果临终时始终有一个意识亮着,且没有强烈情绪干扰,那么这个清醒会一直被带到来世,据说修行到某一程度还有一定的自由选择权,可以自行选择下一世,能有修行的想法与物质条件,像现在的不悔,还不知道是否真的有轮回和因果报应,我只是简单地相信,假设它存在而已,要是我们真的带着伟大的平和与清醒穿越生死,那么就能实际上“知道”(与“相信”相对应),如果生死真的只是一个过程,生命中就没什么可挂碍的,也没什么可失去的,生生世世都不可能错过什么,由此,我们不会再有贪恋与妄想,生死无惧。
“临终心如明镜,来世心如明灯”,你看懂了么?水风兄?这和入门登堂毫无关系。
接下来是第二个帖,给水风兄回帖的回帖,照样白话解释。
你说:“佛性是修出来的,从来没有天生的。”
不悔回答:“曾记释迦言,众生皆佛,因无明而坠六道,修行只为见性。”
释迦牟尼说我们本来就是佛,要依靠修行找到自己的本性(或者说佛性),你要说我们本来不是佛,那么请先证伪“众生皆佛”这个论断。
你说:“天生的空,那只是口空,不是真空。”
不悔回答:“(释迦牟尼)又言,无我、无娑婆,空即本性。”
释迦牟尼的“无我论”已经说得很明白了,你我从来没有存在过,即使是现在这一刻,而且他说这个世界也不存在,其本质是空,如果你觉得释迦牟尼的“无我论”是错的、“四大皆空”是错的,请指出——你的口空真空我不知道什么意思。
你说:“先知生死,必定有生死挂碍,然后才能看破生死。未经生死,何能谈勘破?”
不悔回答:“知生死者无挂碍。”
当时我不愿意说你缺乏佛学基础知识,所以没多说,现在全部直接问:你学佛怎么会不知道轮回?你怎么知道我们这些人都“未经生死”?难道我们都只活了一世?释迦牟尼言:无明无尽头。那就是无数世了。你的“未经生死”能成立么?
“先知生死,必定有生死挂碍”?当你修习法门明晰生死,知道生命只是一个过程你还会挂碍?只要你用心发愿,你的亲人会在下一世,甚至生生世世相见(当然你的仇人也会因为因果律而再次相见)为什么会“生死挂碍”呢?
你说:“为人子女,尽忠尽孝。”
不悔回答:“何以为孝?尽力。”
父母生病了,带他们去医院,好医好药照顾周全,是为尽孝,但是医生只能治病,不能治命,当医生告诉你死亡已经确定了那该怎么办?当你知道你作了所有的努力都不能挽回他的生命那该怎么办?这个世上还没有不死的人,加上对嘉木的担心,所以不悔说:
“力尽若大悲于榻,亲人必受其累,欲救度中阴,唯依法门修行。”
这个“力尽”是对应前句“何以为孝?尽力。”是指已经用尽所有医学手段,尽孝了,接下去就不能再用哭泣或苦苦挽留来打搅他,只有面对现实,教他中阴救度法门,想办法用这个重要的时刻去穿透生死,或往生好去处,这也是“孝”的一种方式。怕你不明白,我又说:
“学佛当敏于行而慎于言,言宽语慰不如授人以渔”
这些话是对你说的,也是对嘉木和游识猷说的,当一个人要面临死亡,你安慰一下难道他就不会死了么?现在趁着有机会,为什么不去做些有用的事?可是你还是不理解我在说什么。
你说:“不妄言,不空想,不厌烦,不悲观。尽人事,听天命。为人本分,就是修佛。”
临终救助是妄言?是空想?是厌烦?是悲观?临终中阴论和救助法门不是我程不悔发明的呀,而且一个人要走了你怎么尽人事?除了中阴救助法门你还能做什么?
你再发帖给我看了下苦集灭道,又问我用哪个法门,从这里我就知道你根本没明白,一个人临终了还能用什么法门?而且你第一个回帖的标题就是“没有挂碍过,如何能真空?”
释迦牟尼说过,这个世界只是一场梦,只要醒过来,你就解脱了。
比方说你晚上做梦,梦见自己的车被偷了,你很生气、很挂碍那辆车,可这个梦本就是一场空,你要挂碍什么?梦中的车存在么?梦中的你存在么?难道挂碍一辆并不存在的车你就涅磐了?所以你的“没有挂碍过,如何能真空?”根本就不能成立。释迦牟尼的办法是:“别去管那车,你在做梦,只要你梦醒,车也好、人也好,你都明白它们实际上不存在,我这里有些技巧,你做了就会醒来,但是记得,不要执着于技巧,就连技巧也是不真实的。”
你说:“你想传授给别人,啊,我这里有个好东西,要跟你们分享。这本身就是痴,虽然别人收了你的好处,也同时收了你的业力,但是你的这份痴,也给自己造了新的业。需要你将来去偿还。因此,这个样子,百世修行,还旧业,造新业,忙忙碌碌,到头还是一场空。”
照你的说法,释迦牟尼就是最大的“痴”、造了最大的“业”,他给了我们那么多修行法门、讲那么多道理、带了那么菩萨弟子简直就是罪该万死,这个家伙哪会成佛?肯定是伪造的!
真正的事实在《金刚经》里,这个行为叫做“法布施”,教人解脱方法功德无量,你自己去翻书吧,篇幅太大我不贴。
解释到此,不想说了。
程不悔
庚寅正月十三
2010.02.26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压缩 4 层
🙂唉,看我这两好姐妹,在苦苦思索。。。[ 水风 ] 明白人 1 思炎 字0 2010-02-25 08:51:18
🙂水风兄 程不悔 字788 2010-02-25 06:01:12
🙂我拙嘴笨腮,还是直接给你抄袭吧 7 水风 字3086 2010-02-25 07:01:52
🙂水风兄
🙂不悔同学 2 水风 字1744 2010-02-26 08:30:53
🙂好文 1 无聊小小 字67 2010-03-02 08:22:51
🙂对不起,水风兄,我性子急 程不悔 字44 2010-02-26 19:36:21
🙂稽首,鞠躬 水风 字50 2010-02-26 19:38: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