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一所大学五十多年来的零星琐事1 -- 东张西望

共:💬52 🌺41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一所大学五十多年来的零星琐事3

三,文革

毕业后我爸得到了班上唯一一个留校当老师的机会,我要再次感谢他老人家,因为如果他不好好读书,成绩不是班上第一名的话,按照当时的政策,一定被分配到外地去了。去不去外地还是次要,关键是这样的话他就又没机会碰到我妈了。这也说明那时候学校的风气很好,也不是样样事情政治挂帅。但凡有一点不正之风的话,无论从哪方面讲,这个机会怎么都不可能轮到我爸的。

就这样,我爸开始了他这辈子第一份也是唯一一份工作----当老师。可直到七十年代末,十来年的时间里他这个老师称号一直都名不符实,非但没教过几个学生,还尽接受学生的教育了。

我爸对他这十年的经历一直讳莫如深,但我还是从亲戚朋友中旁敲侧击知道了不少。

我读书的时候,有一门课,老师满脸大胡子,虽然长得五大三粗,但却是我大学里遇到的最nice的一个老师。有一回课上他看我们都昏昏欲睡,突然说,今天正课就讲到这里了,下面我给大家讲个故事吧。他说文革初期他还是个学生,那时候流行过一阵学生考老师,他们就把老校长拖到实验室,要他回答实验规范操作的问题。

我在初中的时候,碰上过一道复杂无比的平面几何题目,我那个大学教授的父亲和交大研究生毕业的叔叔研究了一个周末,最后答复是他们不会。可到了周一我的初中数学老师轻轻松松就给出了答案。术业有专攻,别说多年来老校长一直被行政束缚了手脚,就算他一直奋斗在科研第一线也未必回答得出这些琐碎的问题。因此同学们拥有了一个极好的理由很畅快地开了一次校长的批斗会,口号就是----“大家来看看这个所谓学术权威的嘴脸!”

老师讲故事时真情流露,表达了深深的忏悔,说到最后我仿佛看到他眼睛里有着泪光闪烁。回到家我说了这件事,我爸感叹良久,说:“这个‘阿胡子’有良心啊!”我说你认识他呀。我爸说当然认识了,一起在农村劳动过好几年,那时候大家都叫他“阿胡子”。----忘了谁说过,知识分子也应当参加劳动。这话没错,但怎么都得有个度吧。比如说,让每个大学生参加为期半个月到一个月的军训,我虽然憎恨军训,但还是不得不说这很合理,但如果四年时间里训了三年半,还有半年政治学习,是不是就有点过了?顺便说一句,老校长最终还是熬过了文革的岁月,直到八十年代末,才以九十多岁的高龄去世。

有关学生考老师还有一段趣事:学校有个老教授,外号叫“硝基苯大王” ,也就是说,至少在五六十年代,老先生在国内工业生产硝基苯方面是绝对权威。造反派们问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写出硝基苯的分子式。没想到老先生脖子一梗:不会。为此是不是也开了批斗会我不知道,估计是跑不了,不过主持人在喊老先生“不学无术,混进权威队伍” 口号的时候,多少也有点心虚吧。这个倔强的先生也熬过了文革,并且在我出国的时候仍然在世,以近一百岁的高龄成为了学校第一人瑞。

我爸在文革中一直安分守己,十年里除了没教过书和搞过科研,其它似乎什么都干过。比如说种地,挖防空洞,建主席塑像,甚至还开过机帆船,当然了,干得最多的还是在农村种地。剩下的日子在学校政治学习,开开会,闲时他用抄药方来打发时间,也算自得其乐,在文革中他算是逍遥派。我直到很久以后才知道其实我爸也有过一次极大的危机。有人告发他用一张报纸擦桌子,而那张报纸上有伟大领袖的头像。工宣队极其重视,专门派了调查组。我爸的回答当然是没有,事实上他也记不清了。可那个告密者说出了时间、地点和当时在场的另两个老师。把那两人找来一问,一个结结巴巴说没印像了,另一个斩钉截铁地说肯定没有这回事。衷心感谢那两个老师,还有那个并不想生事的调查组组长,否则结果很可能是现行反革命。

我在偶然的情况下知道了这个故事,当时的感觉就是奇怪。因为文革后学校进行了很多项改革,其中之一就是每个系都成立了很多科研小组,那个告密者与我爸居然曾经在一个组(我爸是组长),而对那两个恩人这些年也没见我爸和他们的交情和别人有什么不同。告诉我这个故事的老师也觉得奇怪,因为那年成立科研小组的时候,没有哪个组愿意要那个告密者,最后还是我爸做主收下了他。我当然要去问我爸为什么,他说当年那个人的日子很难过,急于摆脱困境,逼不得已才想用告密来立功,反正也没有造成什么严重的后果,过去了也就过去了。再说他的业务能力相当不错,搞科研是把好手。对于后者,我爸没说什么,我猜想那大概就是所谓君子之交淡如水的表现吧,但我明白他心里是不会忘了这件事情的。不过,我知道这个故事的时候那个人已经离开了我爸的系,那是因为后来他又出了件事,和我爸却没有关系。

系里有个最德高望重的老系主任,从学校成立的那天起就是系主任了,那年他组织了一些老师合作翻译了一本书,别人都没什么,可那个人觉得稿酬分配不公和老系主任打起了官司(八十年代打官司的事情听着还是很新鲜的),结果当然是惨败,因为法院调查下来老系主任干的活不少,自己拿的钱却是最少的。事后他自己也觉得没脸再在系里呆下去了,自己申请调到了图书馆当上了管理员。

很多年以后,有个老同事要调走,我听见我爸对他说:文革最大的好处就是让老同事们都知根知底,谁的爷爷是干什么的都一清二楚,对每个人的脾性和人品更是摸了底,你现在去新的地方就不可能拥有这种优势了。

终于,终于,文革结束了,学校里又忙乱了好一阵。倒不是忙着平反(事实上这个工作一直持续了好几年),而是大家连轴转地赶场开追悼会,死者包括批斗斗死的,武斗打死的,还没轮到斗自己先吓死的和没斗死但斗过以后自绝于人民的,等等等等。虽然日夜加班,但这件事两个月后才忙完。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