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浅谈王小波的精神世界 -- 达闻奇
一些自由主义者拉大旗作虎皮,把王小波封为自由主义的先驱。实际上,王并不是一个自由主义者。他只是比较推崇自由的思想和精神罢了。这跟“自由主义”有天壤之别。
在真正的思想领域,王小波是不在场的。或者说,他还没来得及发出声音就故去了。因此我们很难捉摸他确凿的思想轨迹。自由主义这顶帽子戴在王小波头上,是委屈了他,而不是抬举。在这点上,他的遗孀李银河女士如今和自由派人士遥相呼应,可能有点无可奈何、不得已而为之的意味。
又有人说王小波的思想受“英美经验主义”的影响。一个例证是他经常提罗素。这也属于穿凿附会。王小波喜欢罗素跟罗素是什么主义关系不大,而他对智慧的推崇,倒可以跟理性主义挂上钩。
我觉得王小波的思想里最能体现经验与思辨理性之纠缠的是这样一段文字:
分析一个人的精神世界,应该分这么几块:价值观,思维方式,知识体系,情趣爱好等。其中以前两者最为核心。
王小波推崇的价值观,应该叫“崇智主义”。
“崇智主义”是与“反智主义”相对立的。在《思维的乐趣》中有这样一段话:
在《知识分子的不幸》中,又有这样一段话:
所谓“崇智主义”,就是认为智慧是最有价值的,是最重要的。这里面需要澄清的,是不要把智慧跟知识、理性混同起来。网络上很多分析王小波思想的人,都犯这个错误。
而这个错误,跟一种根深蒂固的思维方式有关,就是还原主义。通俗来讲,王小波不等于王小波的思想,王小波的思想也不等同于他的文字。这就是知识、理性和智慧的区别:智慧是人的能力,是把人的经验和理性相结合的能力。
而检验这种能力的标准,不是功利(能解决多少问题)。这是王小波极为反对的观点。有些人读书的习惯是“这本书能告诉我什么呢?”这种实用主义或者功利主义的读书理念,在王小波看来是坏文字和思想的恶源。阅读并不需要解决什么问题。因此他的文字常常像一种“智力体操”。
他认为智慧本身并不是为解决问题而存在的,而是为自己存在的。智慧的无限提升和扩展,是一种非功利的、自然的倾向。人活着,与那些高明的思想者交流、共鸣,就是最大的乐趣。
但这么一说,好像还是在主张某种观点,或者价值。这么一来,王小波又与他的观点等同了。这么干非常乏味,但好多年来王小波就是这么被误读的。没办法,谁叫他已经不能说话了呢。
王小波当然是一个对自己智慧极度自信的人。各人的智慧能力不同,而知识的普及倾向于消灭这种不同。理性的普及,则更容易让人丧失对理性的欲望,只须让几个最高理性者统治世界把握问题即可。王小波推崇的智慧,当然不属于此类。
他所推崇的,在于各人可依据自己的智慧,创造与众不同的生活。他常重复的一句话是罗素的“参差多态乃幸福之本源”,我们不必计较这句话里的自由主义和个人主义立场,而是其前提:你有了智慧,才有了创造自己生活的可能。而有了自己的生活,才有乐趣。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压缩 2 层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可通过工具取消 一一略过 字0 2010-04-05 19:03:08
🙂杂文总摆脱不了说教的影子,我倒是更喜欢看王二风流史 1 王二狗 字137 2010-04-04 17:21:35
🙂杂文的观点总是会过时的 1 达闻奇 字94 2010-04-04 19:51:07
🙂二、崇智主义、经验主义与自由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