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风 俗 杂 谈: 喝 糊 -- 老光

共:💬38 🌺87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风 俗 杂 谈: 喝 糊

喝糊,是湘西北地方的风俗。

一提到去某某家喝糊,大家心里都明白,一定是这家的谁谁,要过生日了。不逢生日,断不会喝糊的。

请人喝糊,少不得要炸些斋菜。

顾名思义,斋菜是素菜炸成的。常德一带,叫作斋菜或者油雀;桃源一带,斋菜则叫作喜渣。如果裹上肉类下油锅炸制成,常德人称之为‘黄雀肉’;桃源人则称之为‘滑肉’。

尽管叫法不同,但斋菜的炸制方法却是相同的。

先把面粉或者米粉子,放入面盆内,加上适量的水,调成浆糊状;然后,放入洗净的素菜,诸如:南瓜花,茼蒿,及各种菜叶子,滚(沾)上面浆或米浆,拌得均之匀之。再把植物油倒入锅子内,用大火烧开。待油滚之后,便将菜叶子放入锅里烹炸。

等菜叶子炸得呈金黄色时,出锅。沥干油后即成。这便是斋菜。大约这烹炸的方法是从寺院里头传出来的,故而叫作‘斋菜’。寺院里的僧人办素席招待施主,便是这等的方法。

喝的糊,也是用米粉制成。

先将大米用石磨研成略粗的粉子备用。这米粉不能研得太细,太细了口感不好。常德一带则先将大米放入锅内略炒一炒,炒得大米稍带点黄颜色。用这种略炒一下的米粉和成的糊糊,有一股子香味,常德人称其为“健米茶”。

无论是糊还是健米茶,这当中都得要加入生姜,茶叶和芝麻,去掉了这几味,糊糊就少了滋味。

喝糊除了斋菜外,还有好多其他的东西。

这些东西有个专用名称,叫作“压桌”。

人们之所以喜欢喝糊,其实,就是喜欢这一满桌儿的“压桌”。喝糊么,只是个名义,真正的用意是吃“压桌”!正如古人所讲的:醉翁之意不在酒!往往是,大家喝了糊之后,背地里却议论的是今天桌上的“压桌”如何,如何,倒不是说糊糊怎样,怎样。

所以,俺当地有句话儿,叫作:“一回的酒水,一世的下巴!”意思是说,某某家的酒水办得好与不好,人们背地里是要谈论一辈子的。

因为上面的原因,所以,湘西北一带的人,对于请客整酒,看得是相当的重要。不请则罢,如果是请客整酒,那就要作古正经地办好起!省得“羊肉没吃着,反惹了一身的臊!”留下个话把让人嚼舌头!人前人后丢尽了脸哟!

“压桌”相当于“下酒菜”一类。喝糊主要是吃这个。

“压桌”究竟是些么得呢?真要说起来,得开出一个长长的单子来:

请客喝糊,桌儿上少不得要有油条,娃儿糕,穿眼粑粑,油炒糖粑粑,麻圆砣,艾叶粑粑,桐叶粑粑,肉包子,糖包子,豆沙包子,油炸藕粑粑,阴米泡儿,油糯米条儿,沙炒的红蓍片片等等。

此外,更少不得的是家里腌制的坛坛菜。比如:辣椒萝卜条儿,酸豆角,腊八豆,霉豆腐乳儿,酸刀豆,酸腌菜,等等。这东西一摆上桌儿,立马就耀亮了人的眼睛。亮出它,不光是为了好看,为了塞嘴巴,更有另一层意思在内的:那就是看哪家的女客,心灵手巧,持家有方。

讲排场的人另外还要想些名堂出来,买一些或自己制作些凉菜,比如什么猪耳朵,小鱼儿,海带丝,等等。这些东西一摆上桌子,琳琅满目,不要说吃,就是看一眼,也得看饱哦。

故而,当地人说,喝餐糊,比整桌酒还要麻烦哟!

喝糊,一般是过生日才搞的。也不是所有的人过生日都搞。真正过生日喝糊,人生一辈子也只有那么几回。

过生日喝糊,大多是小孩子的生日。

小孩子从一岁开始,每逢三,六,九或者十岁搞一回。以后,最注重便是十五岁“出童关”的那一回了。

“出童关”标志着孩子已经成年。所以,也是比较隆重的一回。 从此以后,则要等到男满三十五岁,女满三十六岁,才搞一次。所谓:男做虚,女做实。

当地人有个说法:“人人有个三十六,喜的喜来忧的忧”。认为三十六岁是人生的一个坎。如打得过这个坎,便万事无忧;打不过这个坎,恐有磨难呵。

请大家喝糊,便是图个吉利,接众多的人,帮助呵形(捧场),好顺顺利利地渡过难关嘛。

因此,但凡人过三十六岁的生日,亲朋好友都会拢场的。因为,这是人生的一件大事。何况,人人都有个三十六,不是今年,便是明年。放出去的人情,过不了多久,就可以收回来的。

古话说得好:放得春风,才有夏雨,今日你不放春风出去,明日,又怎能收回夏雨来呢!

有道是:人情一把锯哟,有来就有去嘛!这亲朋好友间的人情来往,本来就是“猪槽里头的糠——你舔我哒的啵!”

元宝推荐:水风,马鹿, 通宝推:燕人,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