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也来说说邓小平的功过 -- 达雅
高积累、低收入、压低生活水平=人民公社,可能很多人也是这么想的。
但我认为不是,因为这是一个特定时代的政策,城市工人也是如此,也就是尽可能多地积累投资搞工业化的政策。这种政策并非必然与公社联系起来。
公社存在的前提下,能否让农民增收、增长生活水平?我认为是可以的,农产品收购价格提高一些,国家和集体提取的部分减少一些就可以了。
为什么公社解散那几年,农民会突然日子过好了呢?首要原因是那几年农产品价格提高了而不是别的。
反过来看,就是因为解散了公社,把政社合一的不脱产、半脱产组织变成了乡政府、乡党委这样的全脱产的党政机构,才加重了农民的负担,这个问题直到21世纪才逐渐解决。在税费改革之前,乡村的财政负担都是由农民承担的。
90年代,因为顾及城市稳定农产品价格无法上涨,而农资价格持续上涨,农民的负担就格外地重,种田甚至无法维持生活,这才有大批农民工外出打工谋生的情况。
所谓搞承包激发农民积极性的说法,纯粹忽悠。种田积极性再高,在这种价格变化面前都没用。如果种田积极性高就能致富,那么多人出去打工干嘛,在家打起十二分积极性种田不就行了?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压缩 3 层
🙂以色列有个基部兹 2 我偏要折腾 字354 2010-04-30 19:14:26
🙂国内对基布兹的节水灌溉很感兴趣 4 雪里蕻 字153 2010-04-30 19:31:59
🙂所以说公社还是有生命力的 1 我偏要折腾 字62 2010-05-01 10:56:27
🙂我觉得你把一些时代性政策与公社等同起来了
🙂当年的人民公社还是有这样那样的问题的 3 野狼 字78 2010-04-30 07:24:51
🙂我认为公社的问题不是集体化的问题 20 雪里蕻 字592 2010-04-30 07:47:39
🙂不能仅凭你们村一个样本来推断全国 皖江吴郎 字405 2010-04-30 06:53:45
🙂我们村也变好了 1 假日归客 字498 2010-04-30 11:3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