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点评版]北非战场之英意演义 -- MacArthur
奥钦列克将军在他57岁时接管英国中东军政长官一职。他毕业于桑赫斯特军校,参加过一次大战,驻扎过印度。稳步升迁。他与部下同甘共苦,深受部下爱戴。奥钦列克甫一上任立刻对英军面临的各种战略战术问题进行全面检讨,以对付那个简直不可战胜的隆美尔。奥钦列克对手下很有说服力,对付上司也颇有办法。在他的坚持下,邱吉尔不得不同意英军下一次攻击必须在奥钦列克得到足够援助之后,也即从夏天推迟到11月份。
评论: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前线指挥官没有准备好后方领袖就要求贸然出击,多数要吃败仗。如唐玄宗逼哥舒翰出战潼关。英军前期的失败也不能全怪罪韦维尔将军。首相大人的瞎指挥也负有重要责任。和上级处不好关系的将军战场上也难以有所建树。奥钦列克一出马就拿捏住邱吉尔 -- 你不是要我出头么,那好,我说什么就是什么。
然而奥钦列克的一个致命弱点是选拔使用下级军官时眼力不佳。他相信用人不疑 - 每当他决定选用某人时,他会认为此人一定会不折不扣地执行他的命令而无需监督。当他用错了人的时候,往往就会因为他的固执而难以修正错误。
奥钦列克到达开罗后的第一个任务就是重建西非沙漠军团。当发现希特勒正陷足于苏德战场时,邱吉尔决心乘机在北非打开局面,为此他下令将西非军团规模扩大两倍,并更名为第八军。奥钦列克选派Cunningham将军为第八军军长。Cunningham在1941年初只用了八个星期就轻松地击败意大利在东非的军队而声誉鹊起。
评论:别忘了海尔 塞拉西皇帝的土著也打败过意大利人... 现在看打败意大利人真不能算什么“声誉”呵...
“我之所以选择Cunningham,”奥钦列克后来写道,“是因为我对他在Abyssinia表现出的迅速果断影响深刻。我希望我军不再依赖沿海地带,能够进入内地,从更宽广的侧面袭击敌人。” 很不幸的是,Cunningham从来就没有指挥过坦克部队,而且对此也不感兴趣。而这恰恰是跟隆美尔这样的敌人对阵所必须的能力。
Cunningham就任第八军后的头一个任务就是指挥“十字军”战役。这是英军即将发起的最大规模的攻势战役。其目的是要彻底消灭敌人的装甲力量,解除托布鲁克的围困,重新占领整个昔兰尼加以至的利波里。
11月中,在“十字军”战役发起前夜,Cunningham将军和他的手下个个信心十足:战争部不遗余力地提供所有装备以保障此战役 -- 第八军现有118,000名士兵,超过700辆坦克,600门火炮,200门反坦克炮,还有大量其他各种车辆和武器。还有最新成立的沙漠空军近650架飞机可随时提供支援。
轴心国方面,隆美尔手里的牌根本无法与此相提并论。他把一些驻非德军的小单位整合起来组成了第90轻装师(也称“非洲师”)。原来的第5轻装师被重新命名为第21坦克师 -- 其实也就是换了个名字,没有任何补充。隆美尔现在指挥的是非洲坦克集团 -- 包括原来的非洲军团(Afrika Korps)(现有第15、第21坦克师和第90轻装师)和两个意大利军团共六个师。一共有119,000名士兵,但他只有400辆坦克 -- 其中150辆还是老旧的意大利货,另50辆在英军发动“十字军”战役当天正在维修。更严重的是,轴心国驻昔兰尼加的空中力量现在只有550架飞机,已被英国皇家空军从数量上压倒。而且隆美尔也几乎不可能从希特勒那里得到任何援助 -- 苏德战场上德军最初的迅速进展已经被迫放慢,隐患频传。
Cunningham制定了一个雄心勃勃的计划:三十装甲军团(XXX Armored Corps)由C.W.M.Norrie中将率领,从第八军司令部所在Fort Maddalena向西出击,绕过德军从Badia向南直到Sidi Omar的防线。然后其下属的第22和第7装甲旅将直奔Gabr Saleh, 切断隆美尔反攻的主要通路。Cunningham希望隆美尔把他的装甲部队派到Gabr Saleh,这样英军装甲部队就可以聚而歼之。之后英军就可以或者北上消灭德军Badia总部,或者往西北进军解救托布鲁克。隶属三十装甲军团的第4装甲旅将挥师西北,直扑德军背后,以保护第7装甲旅右翼。
同时行动的还有A.R.Godwin-Austen中将率领的步兵第十三军团(XIII Corps)。他们在行动之初将在轴心国防线东南方向对意大利守军进行骚扰性进攻,吸引其注意力。当Norrie的装甲部队消灭了隆美尔的坦克后,他们将一起向托布鲁克进军。由十三军团来对付隆美尔的步兵和工事。托布鲁克的守军也会向东南方发动接应性的突击。所有这一切,照Cunningham的计划,应在一星期内完成。
隆美尔也有他自己的计划。他最终说服德国最高统帅部同意对托布鲁克再次发动攻击。夏天时他留下了意军继续围困托布鲁克。11月初他开始把他的德国师调回托布鲁克,准备在11月21日再次发动攻击。
但是英国人率先下手。11月18日凌晨,第三十军团越过德军防线,在广阔的沙漠上展开。Cunningham和Norrie的司令部一起前进以便于指挥行动。(评论:靠前指挥,不错。)沿途鲜有抵抗,第22和第7装甲旅很快于当日黄昏占领Gabr Saleh。
当Cunningham在Gabr Saleh忐忑不安地等待隆美尔的反击时,Bardia的德军司令部一片混乱。隆美尔一直在计划他的二次托布鲁克战役,对于英军的突然行动毫无察觉 -- 这要归功于皇家空军的努力使德国空军不能肆意侦察,以及英军在行动前一周对于部队行动的周密隐蔽。隆美尔不但被英国人打了个措手不及,而且还对于英国人前进到了哪里也一无所知。非洲军团指挥官Ludwig Cruwell中将建议隆美尔立刻放弃对于托布鲁克的计划,马上派出两个坦克师南下收拾英国人。隆美尔却不愿意放弃自己的计划,他宁愿相信这只是英国人的一次探索性进攻。
评论:没有足够的情报佐证,再聪明的将军也要做出发昏的判断。看来当时英德双方主要的情报手段是空中侦察。
Cunningham在没有等到德军的情况下,向西向北派出装甲纵队搜索德军。此时隆美尔才开始明白自己对形势的最初估计是错的。他批准Cruwell中将的建议并派出装甲部队南下迎击英军。随后的一系列激烈战斗使英军损失了50辆坦克,德军损失约30辆。不过英军得以占领Sidi Rezegh的一个机场,缴获跑道上的19架飞机。Cunningham将军没有等来他预计的隆美尔的反攻,遂认为战役进展顺利,于20日返回Fort Maddalena的司令部。
评论:发昏了。敌人的主力尚未出现,也没有被消灭,就理所当然地认为一切顺利。不过是缴获19架飞机而已,德国坦克呢?
他其实大错特错。隆美尔已经意识到英国人是要大打出手,他迅速抛弃了托布鲁克计划。11月22日,德国第21坦克师的70辆坦克出现在Sidi Rezegh,猛攻英第7装甲旅。英第22和第4装甲旅先后赶赴战场救援。但是逐次添兵,回天乏术。入夜时分德国第15坦克师赶到,英军第4坦克旅的指挥部被攻克,旅长被俘。当日英军损失300余人和100多辆坦克。占领的机场也丢掉。
评论:看来的确是德国人的战术“涵养” 比较高,装甲部队对阵,英军装甲旅显然不是个,连旅长都让人抓去了。
不过这一切跟次日损失比起来简直微不足道:11月23日是德国的“阵亡将士日”(Totensonntag) -- 纪念一次大战中阵亡的士兵。从清晨开始,隆美尔集中他的坦克集群,对Sidi Rezegh的英军部队逐个攻击。当夜幕降临时,整个沙漠里到处都是燃烧着的英军车辆。所有英军部队都损失惨重,尤其第5南非旅,5700人中有3400人伤亡。这一天英军遭受了自开战以来最惨重的损失。
隆美尔无可非议地赢了“十字军”战役第一阶段。当天晚上他在给夫人的信中写道:“危机已经过去。我现在很好,充满自信和幽默。” 虽然他数量上不如敌人,却给了英国人一个狠狠的教训。他自己也损失严重 -- 至少一打高级军官阵亡,约250辆坦克损失。(评论:杀人一万,自损三千。考虑到他只有400辆可用的坦克,这个损失比例实在太高)但是他总能集中起他的装甲力量,协调步兵,炮兵,反坦克炮和空军一起进攻,从而可以以少胜多。“当你把两辆坦克分开让它们一个一个来跟我对阵时,这跟一辆坦克有什么区别?”他后来审问被俘英军指挥官时说,“你们把三个装甲旅一个接一个地送了进来。”
评论:逐次添兵,兵家大忌。老毛讲话,集中优势兵力。五个手指头捏到一起就是拳头。不是说任何情况下逐次添兵都是错的。当年朝鲜战场上甘岭战斗,志愿军面对美帝优势火力,只能以逐次添兵的方式打消耗战,不过那是特例。
英第八军司令部里电台在这个节骨眼上又坏了,Cunningham将军只能靠传令兵来接收消息。23日夜间当他得知英军遭受的巨大损失时他痛心疾首。他甚至认为应该宣布“十字军”战役失败,然后撤回埃及,重整兵马。他给奥钦列克将军发电报,强烈要求后者亲临前线评估形势。奥钦列克迅速飞抵前线并做出估计:“我认为隆美尔现在大约跟你一样糟糕。我命令继续进攻,使用所有力量打击敌人,哪怕用上你的最后一辆坦克。”
评论:奥钦列克实在是厉害,一眼就看到问题关键。当战斗到最困难的时候,你以为你马上就要支持不住了时,对方往往也是最困难之时。这时就看谁能咬牙坚持下去。就象山下奉文打新加坡,英国人坚持不住了就投降,岂知山下奉文炮弹都没剩几发了。
说到这想起外国鬼子描写北洋军阀们混战的情景:“胜利属于首先发现对方在逃跑的一方。”
并非英军所有行动都不走运。两天前Cunningham命令第十三军团 - 包括新西兰师,第4印度师和一个坦克旅 - 开始前进而不必等待装甲战的结果。第十三军团向北运动,占领Fort Capuzzo并切断Badia地区轴心国军队的退路。
为缓解德军前线部队的压力,仍然兴奋不已的隆美尔做出一个大胆的计划:“速度是关键。”他告诉他的军官们,“我们必须最大程度地利用对敌人打击所造成的震撼效果。” 11月24日凌晨,当Sidi Rezegh地区的剩余英军尚在战战兢兢之中,隆美尔率领他的非洲军团和两个意大利师越过敌阵,冲向东方。他的目的要越过前线,打击英军后方。希望以此迫使Cunningham将军放弃进攻,退守埃及。他无视德军已经遭受的重大损失,也听不进Cruwell将军的意见 -- 后者建议首先解决Sidi Rezegh地区剩余英军再说。
评论:大胆,实在是大胆。就象武侠小说里一样,面对敌人刺来的一剑,不退反进,迎锋而上,属于同归于尽的打法。能吓就把对方吓住了,万一对方没被吓住自己结局会很惨。这个隆美尔实在是个超级大赌棍。
德军的进攻是如此迅速和出乎意料,英军的后续梯队迅速崩溃。就向隆美尔在昔兰尼加第一次进攻时那样,英德双方部队一起向着东方狂奔六个小时,最后谁都不知道自己跑到哪里,敌我混乱不清。夜幕降落时,一名英军交通警察忽然发现自己指挥的是德国车队。隆美尔和Cruwell将军一整夜都和一群英军呆在一起 -- 德国人乘坐的是一辆缴获的英军指挥车,黑夜里根本看不见车身上的德军标志。
评论:又一次死里逃生。不过原文没有交代德国佬是如何发现这一切还能全身而退的...
隆美尔准确地觉察到了他对英军造成的混乱,可惜低估了奥钦列克将军的个人意志。如果让Cunningham自己做主的话,他很可能已经取消“十字军”战役。奥钦列克将军在Fort Maddalena呆了两天,他不停地派出后援部队。奥钦列克告诉他的部队“敌人正试图虚张声势以转移我们的注意力 -- 我们必须牢记我们的目标是消灭他们,而不被敌人所迷惑。” 他对隆美尔的评价是:“他正在做垂死挣扎,但他跑不了多远。他的坦克纵队根本得不到后勤支援,我敢打赌。”
评论:奥钦列克眼力高明,看穿了隆美尔的把戏。再厉害的装甲矛头也需要有后勤油料的支援,否则一旦油料用光就是非铁一堆。狐狸遇上高明的猎人,棋逢对手。
他猜对了。隆美尔突入埃及15英里,但是11月26日他的坦克不得不退回Badia加油。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他一路冲杀过来时经过了两个巨大的英军油料弹药储存地,却没有发觉。
最后总计起来,隆美尔的突袭得不偿失。在他开始远袭前,胜利的天平其实是向他倾斜的。但是当他的反击攻势收尾后,英军却得以继续进攻。在德国坦克退回Badia加油的当夜,新西兰师与托布鲁克守军会师。托布鲁克岌岌可危的形势一时得以缓解。南面,当隆美尔远袭东方时,剩余的英第4和第22装甲旅得以重整部队,并把战场上打坏了的德国坦克一一破坏到不可再用。(评论:这一着实在是黑。坦克这种技术兵器,很多时候只是比方说履带损坏或者变速箱损坏,跟不上部队进度只能丢弃。如果有后勤部队给拖回去修巴修巴就又是一辆好坦克。英国人乘机打死老虎,不厚道 )德国坦克在Badia加完油后又赶赴托布鲁克解救局势,却被英国装甲部队挡住。直到晚上英国人退后掘壕时,德军才得以继续向西推进。
奥钦列克11月25日返回开罗后面临着两个难题:头一个是Cunningham的去留。奥钦列克和他的参谋都认为Cunningham在敌人的打击面前不能自持,颜面丧尽。参谋总长Arthur Smith中将认为Cunningham已经“失去对部队的控制,他自己也业已崩溃。” 让他继续担任第八军指挥官无疑将会继续恶化局面;但是如果在这个时刻把他撤职又会伤及本来就不高的士气,同时在轴心国看来也几乎是承认英军的失败。奥钦列克最后决定:“或对或错,只能这么做了。” 11月26日,Cunningham被撤职,送进开罗的医院,接收身心双方的治疗。
评论:不明白为何开头说奥钦列克固执己见不肯认错。在俺看来这位奥钦列克将军临阵换马,干脆利索,很有名将风范。
下一个难题就是谁来做继任者。奥钦列克选定,或者用他自己的话说是“强令”,开罗的总参谋长N.M.Ritchie少将为第八军的新司令。Richie做奥钦列克的参谋长多年,应该能明白并执行老上级的心意。
44岁的Richie少将是英陆军里最年轻的将军。他出生富有,英俊潇洒,处事乐观。第十三军团指挥官Godwin-Austen将军称Richie “信心十足。” 但是后来他补充说,并非所有人都这么看。自Richie一次大战担任营长后就再也没有带领部队作战过。
其实这都无所谓。奥钦列克事实上指挥着部队,Richie只不过是他的代理人而已。奥钦列克12月1日抵达前线,又呆了十天。在奥钦列克的总指挥下,英第八军重整旗鼓,继续进行“十字军”战役。但是隆美尔仍然锲而不舍地努力阻挡英军的步伐。虽然他和英军的坦克数目现在是1比4,但他仍然成功地又一此封死了托布鲁克的突破口。不过没有后援补给,他无论如何也顶不住英军的压力。一个星期后他被迫西撤40英里,退到Gazala。轴心国部队早先在这里预筑了一条防御线。
评论:隆美尔后来叹息到,他在战场上的胜负其实早就由双方的后勤官决定了。没有后援没有补充,打一点少一点,什么样的将军也赢不了。
隆美尔的防线从Gazala向南延伸了约40英里。12月15日,Richie从东方正面进攻防线的同时,派出一个装甲旅绕过防线南端,试图从后面切断敌人退路。隆美尔决心要保留部队为日后做打算。虽然意大利指挥官激烈反对,认为他那没有机动能力的步兵会被抛弃,隆美尔还是下令在包围圈合拢以前撤退。轴心国军队沿着旧个月前他们进军的同一路线撤退。尽管英军在后紧追不舍,隆美尔仍然努力使撤退井井有条,使所有部队 -- 包括意大利步兵 -- 安全退回 El Agheila。他甚至在Agedabie抓住机会,对紧随其后的英军装甲旅打了一个漂亮的反击,以7辆坦克的代价消灭了37辆英国坦克。
无论他的撤退有多干净利索也不管他的防御有多坚强,隆美尔这一次是结结实实地栽了。“十字军”战役总算给英国人带来一次胜利。1942年1月初,滞留在埃及的轴心国部队,在Badia,在Halfaya山口,都停止了抵抗。从11月18日至1月中,英军俘虏了33,000名轴心国士兵,击毁300辆坦克。英军损失坦克比敌人还要多,不过只损失了一半的人员。并且他们重新占领昔兰尼加,把隆美尔赶回1941年3月的出发点。“我们总算可以松一口气了。” 首相大人如此写道。
评论:隆美尔靠虚张声势唬得住英国人一时,唬不住一世。兵锋太盛,所谓“刚不可久,柔不可守” -- 靠哄骗装出来的强大攻势不可能持续多久,就象靠伟哥振作起来的雄风药效过后还是一样的疲软... 英军在奥钦列克的率领下,在后期采取的是“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的实打实战术,就象蓉妹妹和靖哥哥对拳,不管蓉妹妹耍什么花招,靖哥哥一个“亢龙有悔”过去,蓉妹妹总是招架不住的。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是呀,所以隆美尔就只能成名不成功了. 一直在看 字26 2005-01-09 13:14:16
[点评版]北非战场之托布鲁克的陷落 17 MacArthur 字12568 2005-01-05 10:34:14
英国佬是不是物质太多了,班加西怎么剩下那么多物资给德国? 配合配合 字244 2005-01-06 20:08:44
😉[点评版]北非战场之“十字军”战役
😄来晚了,不过一下子看见了两贴也很过瘾呀。 配合配合 字0 2005-01-06 15:00:40
对付隆美尔的招数很简单 1 荣九 字151 2005-01-06 05:25:30
武器是一个原因,指挥能力是另外一个 1 MacArthur 字178 2005-01-06 14:01:58
以当时英国的情况,唯一正确的办法是豆腐渣撑死老母猪 2 FlyGeneral 字184 2005-01-06 14:3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