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性格拼贴术,兼论心理学流派 -- 达闻奇
说句实话,初看性格色彩理论时,我觉得它对各类性格的描述很“肤浅”,远不像九型人格的命名那么专业。九型人格和MBTI经常被用在职商领域,相应的其分析和定位跟职场角色更为契合。而性格色彩更像是给人做心理诊疗的工具,对各类性格的总结,更像是从统计学上经过综合的结果。因此,性格色彩给人的感觉是很实用,比如你确认自己有某些行为特征,按图索骥找到相应的色彩后,发现果然其他的行为模式自己也一并具备,只是未必自觉。
举个例子,在非诚勿扰上有许多女嘉宾喜欢语出惊人,虽然说得内容各不一样,甚至有些女嘉宾刚说完就忘了自己说的是什么。但在乐嘉看来,这只是红色的性格特点作祟,因为红色天性喜欢换起别人的注意,需要关注和认可,而说的内容相对而言并不重要。
如果没有乐嘉的性格色彩说,我真不会关注到红色性格内心对别人关注和肯定的渴望。按照通常的观念,我会觉得这是内心不够强大的表现。而红色的追求快乐和自由,需要关注与肯定,不喜欢束缚等,如果排逻辑顺序,恐怕很难有先后之分。乐嘉的好处就在于没有给出逻辑上的“第一因”,因而避免了无限溯源和循环论证的问题,这正是性格色彩理论的实用性所在。有经验的人都明白,“是什么”、“为什么”这类问题通常是很难有答案的,“怎么办”相对而言更重要。
而九型人格之类的理论则与此不同。九型人格论具有强烈的西方形式逻辑色彩,强调起点和终点。比如它认为人有一个本体,并有一个目标,性格的成长路径就是从缺失的本体到目标的自我实现过程。从这个维度来看,西方的心理学流派,无论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还是荣格的性格类型,阿德勒的自卑超越论,马斯洛需求原理等,都是这一路径的某一部分或断面的概括与总结。比如弗洛伊德强调力比多的作用与童年决定论,明显受到牛顿力学的影响,把童年受到的伤害作为性格成长的“第一因”;荣格对于弗洛伊德的刻板化和性欲决定论有很清醒的认识,他从东方的图腾和神秘文化里感受到了非理性因素的丰富内涵,形成了自己的性格理论。
我之所以更赞同乐嘉的性格色彩说,重要的是简洁、实用。虽然乐嘉也强调性格色彩最重要的是动机,但是这个“动机”却既不是单纯的目的,也不是手段,也不是动力。而是一个行为模式中相对稳定的核心机制。从某种角度上来说,人的一生无非是生-老-病-死,但不能说生就是因,死就是果;生的结果是死,但死却不是生的目的。乐嘉的性格色彩学说中体现更多的是一种中国人的相生相克逻辑。
而九型人格相对而言,更像是给人提供一种角色定位。从它的命名方式也可以看出,几乎就是职场人格的代名词。但这样就很难摆脱一种角色扮演的心态。或者说,它预先设立了一种“理想人格”,而所有的人格类型都是有缺憾的,这就给性格树立了一个标尺。而在不同的标尺下本来各有短长的性格被统一到了一个标准下,这样反而不容易找到真正的自我。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每一种性格色彩,都是人格障碍症的一种。乐嘉学说真正价值,就是用四种性格特色来相互弥补、平衡,来达到一个相对和谐的状态。而一般的性格学说,恰恰预定了一个“正常”的状态,却说不清什么是正常。这也是认识了自己的性格,却无法去改变的原因。
每种不同的性格色彩都对应不同的价值观,避免了拿一种个性去强加于人的杯具。单纯来讲,快乐,成就,完美,和谐都是很好的东西,都值得去追求。反过来讲,每种性格色彩有各自的局限和缺点,也都是可以接受的。比如红色的散漫缺乏责任感,黄色的控制欲,蓝色的苛求完美,绿色的缺少原则性等,在一般的心理学中,都会被当做人格障碍或者心理疾病处理。而性格色彩帮人解脱了这种心结,这只是性格过当而已,完全可以纠正。
但乐嘉的《色眼再识人》只指出了每种性格可能的缺点和局限,却并没有给出解决之道。但细想一下就会明白,方法就潜藏在他的书中。一般来讲,解决问题有两个途径,一种是从问题的源头上去寻找原因,还有就是用互补的东西去中和。对于性格过当来说,首先我们要了解内心深处的深层动机和行为逻辑,从根源上了解问题的原因,其次是利用性格色彩的互补性去中和性格过当。比如红色过当造成散漫,那么就应该学习一下蓝色的规则和条理性,绿色缺少原则性,则应该学习黄色对结果和目标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