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读点清野史:文化自信心的丧失 -- 无心之云
这个肯定不对,中国文化的本源,应该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而非后来的儒家独尊.不是说儒家的中庸之道和哲学有问题,而是任何学说没有竞争,这才是大问题.中国的政治斗争和大一统的传统,客观加重了儒家的霸道和僵化.
现在让我们看看先人的文化遗产和哲学.
墨子的墨经,六篇着重阐述认识论和逻辑学,在逻辑史上被称为后期墨家逻辑或墨辩逻辑(古代世界三大逻辑体系之一,另两个为古希腊的逻辑体系和佛教中的因明学).其中还包含许多自然科学的内容,特别是天文学、几何光学和力学.
我来举个大家都知道的例子,
这里面的逻辑,不用我说了吧.
关于感性的,混乱的说法,就更好笑了.
以韩非子为集大成者的法家,肯定对你的这个说法嗤之以鼻.
网上的资料太多,我就不自己画蛇添足.
反对礼制
法家重视法律,而反对儒家的“礼”。他们认为,当时的新兴地主阶级反对贵族垄断经济和政治利益的世袭特权,要求土地私有和按功劳与才干授予官职,这是很公平的,正确的主张。而维护贵族特权的礼制则是落后的,不公平的。
法律的作用
第一个作用就是“定分止争”,也就是明确物的所有权。其中法家之一慎到就做了很浅显的比喻:“一兔走,百人追之。积兔于市,过而不顾。非不欲兔,分定不可争也。”意思是说,一个兔子跑,很多的人去追,但对于集市上的那么多的兔子,却看也不看。这不是不想要兔子,而是所有权已经确定,不能再争夺了,否则就是违背法律,要受到制裁。
第二个作用是“兴功惧暴”,即鼓励人们立战功,而使那些不法之徒感到恐惧。兴功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富国强兵,取得兼并战争的胜利。
好利恶害的人性论
法家认为人都有“好利恶害”或者“就利避害”的本性。像管子就说过,商人日夜兼程,赶千里路也不觉得远,是因为利益在前边吸引他。打渔的人不怕危险,逆流而航行,百里之远也不在意,也是追求打渔的利益。有了这种相同的思想,所以商鞅才得出结论:“人生有好恶,故民可治也。”
不法古 不循今的历史观
法家反对保守的复古思想,主张锐意改革。他们认为历史是向前发展的,一切的法律和制度都要随历史的发展而发展,既不能复古倒退,也不能因循守旧。商鞅明确地提出了“不法古,不循今”的主张。韩非则更进一步发展了商鞅的主张,提出“时移而治不易者乱”,他把守旧的儒家讽刺为守株待兔的愚蠢之人。
大伙看完,想想西方国家今天的制度和立法,他们的提法和做法和法家的说法是不是很相似?
中国文化和哲学,应该有一次象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老祖宗留下的
很多东西,很可惜,都丢失或者淹没在历史长河里,现在西方的很多东东未必都值得肯定,不过,奴才跪在地上仰视久了,难免会觉得别人站着刺眼.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受不了了,三角地锦衣的又一个版本 3 aqu 字198 2010-07-31 23:26:58
🙂生在好出大事的年代而已,时势造英雄,也造所谓的大师 当年万户侯 字0 2010-07-30 05:56:19
😂先随便扯几句 84 非闲人 字3712 2010-04-25 21:21:30
🙂【原创】中国的文化不是你理解的那么简单
🙂经济政治文化相互影响 3 然后203 字455 2010-07-30 06:19:43
🙂非闲人的整体架构很深刻,细节上补充几句 1 肖山 字1233 2010-07-27 11:36:19
🙂这样总结东西方思维 7 明日枯荷包 字1585 2010-05-17 08:33:59
🙂果然非闲人,写得很好。 天涯睡客 字10 2010-05-08 22:5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