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西游记》里的穿越事件 -- 黄花2003
网络文学流行穿越。据说最早的穿越文,要追溯到美国马克吐温。其实,《西游记》里就有发生有一桩穿越事件。
《西游记》第十九回“ 云栈洞悟空收八戒 浮屠山玄奘受心经”。唐僧和悟空收了八戒,在浮屠山遇见一位住在树上的乌巢禅师。禅师传给唐僧一本〈〈多心经〉〉,还奚落了孙悟空一阵。猴子用棒子去捣他鸟巢,却不禅师轻松化解,法力惊人。
其实,历史上还真有个乌巢禅师,而且有诗有真相。
不过,准确一点叫鸟巢禅师——吴作家不知咋的,就认定是乌鸦而不是别的什么鸟。当然了,更准确一点应该叫鸟窠禅师——鸟窠就是鸟巢。还可以叫鹊巢咖啡,不对,鹊巢禅师。因为树上不止有和尚,还有一只鹊巢。搁现在,鹊巢公司非得请禅师当代言人不可!鸟窠禅师姓潘,法号道林。
鸟巢也不在赫克托尔所说的西藏(唐玄奘同志得罪赫克托尔,非得绕西藏,人家没去过西藏)的浮屠山,而是杭州的秦望山。巢也不在香桧树上,而是松树上。“秦望山有长松,枝叶繁茂,盘屈如盖,遂栖止其上。故时人谓之鸟窠禅师。有鹊巢于侧,人又曰鹊巢和尚。”
最重要的,这位禅师不仅被记载在禅宗语录〈〈指月录〉〉、〈〈五灯会元〉〉等佛教名著中,还有一位有力证人——白居易。你可以说禅宗语录还不是佛教徒编造的,可当事人白大居士可是给这位禅师白底黑字写有诗的。文人笔记《武林旧事》也提有此人。
在禅宗语录中,白居易和鸟巢禅师有一段著名公案。
白居易当时从中央下放到杭州做太守,相当于现在市长之类。可是,白居易很郁闷,那时的人喜欢当京官。白居易在杭州西湖修了一座白堤,至今还在为杭州人挣钱,不知现在所谓盛世的伟大工程,千年以后还剩下什么。
白居易是学佛的,而且是正儿八经的居士,中学考语文,就应该记得他有个绰号叫香山居士。他当过“八戒”——也就是佛家居士遵守的佛教八条禁令,不要杀人、不要偷盗、不要淫邪(即不要有非法的、不道德的性行为)、不要喝酒(唐僧带头,连累猴猪们都犯了)、不要妄言等等,这也是猪八戒名字的由来。广西现在的头头,现在提出什么“六戒”,要求广西官吏要戒这戒那的,猪无能的“八戒”都没达到嘛,明显不给力,就不怪广西地穷多贪官鸟。
所以,当他听到有一位住在松树上的禅师,就去拜访。于是,发生了一段著名公案——
鸟巢禅师道:太守危险尤甚。
白居易不服气: 弟子位镇江山。何险之有。
禅师道:薪火相交。识性不停。得非险乎。
白居易又问:如何是佛法大意。
禅师道: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白居易说;三岁孩儿也知道。
禅师说:三岁 孩儿虽道得,八十老人行不得。
白居易作礼而退。
一般说,白居易与鸟巢禅师的遭遇是有的,有没有上面的对话,就不知道了。话说回来,那段对话实在太好,对编造者水平实在不是一般的高。个人倾向于确有其事。
白居易后来为禅师写了一首诗:
形羸骨瘦久修行,一纳麻衣称道情。
曾结草庵倚碧树,天涯知有鸟窠名。
按这首诗,鸟窠禅师并不一定在树上累窝,而是搭了间茅草棚,只是挨着一棵树,树上刚好有一只鸟巢。传开来,就变成和尚在树上筑巢,道林禅师也就变成鸟巢禅师。再传,少了一点点,就变成乌巢禅师——当然,“乌”也可以理解是巢的颜色。传来传去,就有了这么一段公案。只是,这公案恁好!就当是实事,反正又不是历史考古。
白居易晚年专修净土,比如偶学佛经常见的一名话,为了这个帖子,竟然发现出自唐代著名湿淫白居易。他是这么说的:“声声阿弥陀,行也阿弥陀,坐也阿弥陀”。
知识分子的毛病就是想得太多,做得少,学起佛来理论一套套,却落不到实处。其实佛法也简单,简单到一句“阿弥陀佛”。正因为简单,聪明的人总不肯老老实实念下去。(注:念南无阿弥陀佛是迷信吗?吾也笑而不言)
回到〈〈西游记〉〉,变成了唐僧结师徒三人(还差个沙僧)见鸟巢禅师,这就不对了。
白居易能见,唐僧为什么不能见?因为唐僧大名叫玄奘,是唐初人物,跟唐太宗是兄弟(真实历史上是跟高昌王结拜),是中唐著名诗人,那鸟巢禅师当然也是中唐人物。唐僧664年坐化,白居易772年出生,就隔好几代,跨世纪地说。
这不就是穿越么。
鸟人穿越不开真手指,却是为了搞笑。偷吃不抹嘴,最好玩的破绽在那本〈〈多心经〉〉。
如果稍有佛学知识,就知道场面堪比周星星同学〈〈功夫〉〉里老乞丐用地摊书骗小孩零花钱——
嗯~!
这本如来神掌秘籍是无价之宝,我看与你有缘,售你十块钱传授给你吧.
首先,〈〈多心经〉〉应该叫全名——《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鸟巢禅师一口一个〈〈多心经〉〉,那口气那乞丐差不多地戏。摩诃,意为“大”。 般若,可以翻译为“智慧”。波罗蜜多,“到彼岸”。 摩诃般若波罗蜜多,也就是“大智慧到彼岸”的意思。至于“多”,应该念“DA”(音搭),尾音,无义,可以省略不念)。心是心髓、精华之义。般若经是一部大经,心经是它的精华、提要,只有二百多字。按心经的说法,心经本身“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所以这二百多字的心经也可以作为佛咒反复念诵。以故的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即是每天念诵多遍心经。
在真实历史上,唐僧,也就是玄奘大师西天取经的途中,也是念诵〈〈心经〉〉,一路坚持地走下去。他所持的〈〈心经〉〉,并不是什么鸟巢禅师传的,而是他去西天取经前,于四川求学时,在路边救了一位浑身长了恶疮的病人,帮他治安病后,病人教给他的。据后来玄奘的得意弟子窥基记载,西天取经回来后,玄奘又遇见这位病人,原来这位病人是观世音菩萨,也就是〈〈心经〉〉里讲这个法的观自在菩萨。观自在菩萨就是在一次法会上,应释迦牟尼弟子舍利弗(即舍利子)之请而说出这二百字的心经。
淫们最熟悉的“色即是空”,就是其中最著名一句。但,这里的“色”,其实是佛教特有名词,相当于“物质”,跟一般人所理解的男女色情无关。
回到主题,为什么说是一次搞笑的穿越,主要是因为,鸟巢禅师给唐僧传授的二百七十字〈〈心经〉〉,其译者,正是以后西天取经回来的唐僧玄奘本人!
历史上〈〈心经〉〉的翻译有多个版本,流行最广的正是唐玄奘翻译的版本。在玄奘大师此前,还有一位佛经翻译大师鸠摩罗什也翻译了〈〈心经〉〉。大伙要知道,翻译这活相当于再创作,同一作品不同的人翻译出来,大有出入。鸠摩罗什版《心经》的与目前流行的玄奘文义略有出入,全称《摩诃般若波罗蜜大明咒经》。
“〈〈心经〉〉”在大正藏中共收录了8个不同的汉译本,分别为:
摩诃般若波罗蜜大明咒经 (1卷) 〖 姚秦 鸠摩罗什译〗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1卷) 〖 唐 玄奘译〗
普遍智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1卷) 〖 唐 法月重译〗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1卷) 〖 唐 般若共利言等译〗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1卷) 〖 唐 智慧轮译〗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1卷) 〖 唐 法成译〗
佛说圣佛母般若波罗蜜多经 (1卷) 〖 宋 施护译〗
鸠摩罗什与玄奘是中国佛经翻译史上最著名的两位大师级人物。一般来说,鸠摩罗什所译经流传比玄奘的要广,因为后者喜欢翻译理论高深的经论,一般人不敢碰。但是玄奘所译的〈〈心经 〉〉是个例外,其流传比鸠摩罗什广泛。估计玄奘在西行之前从四川病人里学来的〈〈心经〉〉正是鸠摩罗什的版本。西天取经回来,玄奘因为个人喜好,又在鸠摩罗什版本的基本上重新翻译。翻译出来的,一句不漏的,正是〈〈西游记〉〉里鸟巢禅师所传的版本。
如果没有鸟巢禅师事件,唐僧西行一路上念诵的,很可能是另一位可以在佛经翻译史上与后来的他相比肩有鸠摩罗什版的《心经》》。
总之,我们现在可以对整个事件再重新解释一遍:中唐的某一天,鸟巢禅师在鸟巢里闲得蛋疼,穿越到初唐唐僧取经的路上进行拦截。利用其穿越客的先见对唐僧师徒取经作了全景略式预言——
“千山千水深,多瘴多魔处。若遇接天崖,放心休恐怖。行来摩耳岩,侧着脚踪步。仔细黑松林,妖狐多截路。精灵满国城,魔主盈山住。 老虎坐琴堂,苍狼为主簿。狮象尽称王,虎豹皆作御。野猪挑担子,水怪前头遇。”
然后,顺带戏弄了孙悟空一番——“多年老石猴,那里怀嗔怒。”
最后,鸟巢禅师正儿八经地跟唐玄奘也开了个玩笑。吓唬西天取经路上魔障多,他有一本《心经》》可以消灾,弄得唐僧又是跪地又是恳求。然后才把唐僧本人多少年以后翻译的《心经》原原本本传给他,叫他一路念诵。唐僧一听这版本相比以前的四川版,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这就是猿粪呵!以后就照这个念了,对禅师的崇拜那个滔滔如江水连绵不绝形之于色。
鸟巢禅师左一个《多心经》,右一个《多心经》,肚子里的蛔虫不知笑死了多少!
可是,偶其实还想说,穿越的还有可能是济公和尚。。。。。土鳖扛个铁牛。。。。。。
`````````````````分界线``````````````````````
大家有兴趣,可以比较一下玄奘版和鸠摩罗什版《心经》,差异明显——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观世音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时,照见五阴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弗,色空,故无恼坏相、受空,故无受相、想空,故无知相、行空,故无作相、识空,故无觉相。何以故?舍利弗。非色异空,非空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如是。舍利弗。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空法。非过去、非未来、非现在。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萨依般若波罗蜜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离颠倒梦想苦恼。究竟涅盘,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是大明咒、无上明咒、无等等明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咒。即说咒曰:“竭帝竭帝 波罗竭帝 波罗僧竭帝 菩提僧莎呵。”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原创】《西游记》里的穿越事件
🙂才知道“多”读DA,学习了。 3 白山黑水 字0 2011-02-24 20:23:48
🙂在《西游记》框架下,观自在菩萨未必是观音 11 赫克托尔 字982 2011-01-29 17:34:07
🙂难道说牛魔王是观音菩萨的爸爸???? 3 白山黑水 字302 2011-03-19 09:35:49
🙂心经是世尊所传 3 我是一只小小号 字129 2011-01-06 22:28:05
🙂唐僧没去过,可玄奘大师跟四川可是相当滴猿粪。 10 黄花2003 字2365 2011-01-08 00:18:08
😁摆渡得通宝 1 zwgq 字121 2011-02-04 04:38:04
🙂这个确实穿越。心经著作权完全被乌巢剽窃了。 1 马哥 字62 2011-01-05 06:4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