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读书笔记】滞胀的年代(上) -- wqnsihs

共:💬1231 🌺7402 🌵41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改变生活习惯是非常痛苦的事情

中国人尤其如此,对故乡的一草一木、还有祖辈的墓地什么的都有很深的感情。这既是一种习惯,也是一种绵延不息的根的文化传承,当然,也有对改变和未知前景的恐惧。不到迫不得已,一般很少人愿意这么做的。

事后诸葛亮的分析:你们当初是一厢情愿。没做铺垫,没有善后。如果今天做的话,可以先引诱年轻人出来闯荡,让他们接触新鲜事物,享受好处,从而分化内部,通过内部矛盾、亲情改变局面。对年纪大的人,用历史上宗族迁徙的例子来说服。一拉一推,等年纪大一些的人出来后,帮助他们在新的居所建宗祠(当初肯定行不通),并有限地资助每年回故土祭扫。时间长了,就能在新的地方生根了。----这些是在新的地方能给他们提供相对较好的生存环境的前提下可以做到的。

不过今天,背井离乡出去打工,有多少是出于自愿,更多的是出于生计。年轻人出于对新鲜事物的好奇,敢冒险,可能会愿意,但等到过了一定年龄,这一大批人成为城市和农村的边缘人的时候,就不一样了,那时就会处于非常尴尬的境地,比现在的问题要严重得多。城市能给他们提供这样的空间吗?现在北京都要取消北漂了。看看新年如候鸟迁徙般的人流,往返的车票顶上一个月的收入,还可能买不到票,这本身就是一种时空、资源错置;而都市人在足不出户的情况下,可以坦然享受民工们创造的成果----城乡间的差别太大了。造成这个差别的原因,主要是人为因素。以前为了国家的现代化、工业化政策上有所偏重可以理解,而今天,继续这样的措施就很难理解了。一方面就业形势严峻,一方面又将农村人口往城市“赶”或吸引到城市。这极为矛盾。

而三农问题严重,单靠迁移农村人口,人均增加几分耕地是无法解决的。种地不赚钱是根本原因。

农村年轻人向往城市生活的丰富多彩,在今天,要在农村乡镇搞这些东西并不困难。丰富农村的文化生活,增加农民的收入,将农民留在农村,是解决就业、解决三农问题的釜底抽薪的措施。象中国这样的天字第一号的人口大国,整体上自给自足是立国的根本。

全球化经济到了今天,已经走入歧途。象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是在浪费资源,而中国呢,某种程度上是在鼓励浪费。这一切,加速了自然资源的枯竭,恶化了发展中国家的生存环境,同时发达国家过度消费导致经济畸形发展。到最后,只能是您所说的囚徒困境----最坏的结局。

转变发展观,走可持续性发展的道路,应该从农业着手,同时,降低城市人的盲目的不切实际的消费、攀比欲望,变对金钱的追求为对幸福的追求。这才是为子孙着想的发展观。传统上,中国人的习惯是上一辈将困难留给自己,为子孙考虑。中国的文化对于敢承担历史责任的人,评价往往是非常公正的--太祖就是一例,公道自在人心;中国的人民是最有忍耐力的;中国目前的政体也有利于实现这样的举措。而现在不需要付出生命、地位的代价,只是暂时的一些名利的损失,代价是何其轻也。可惜的是,少数执政者缺乏担当的勇气。过于珍惜自己现在的羽毛,将来的史书上,是不会有太好的评价的。

通宝推:洗心,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