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随笔]侃侃刘备与吕布的道德观 -- 乌鹊南飞3

共:💬22 🌺77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随笔]侃侃刘备与吕布的道德观

一直以来看了很多厚非两人人品的文字,甚不以为然。岁末休养,顺手码点小字。兴之所至,随笔而已

--------------------------------------分割线-----------------------------------------

一、刘备

先说刘备。以前偶对于大耳朵频繁换主那一套也不大感冒,虽不至于逆反到如时下票友一般,动辄将玄德殿划入“反复小人”那一类,总的来说是不大同情此人,不厚道。

然而在琅邪每每看到以“先主殿处处受欢迎”的反驳史料,一层疑惑倒是长期挥之不去:玄德公何德何能以至于此涅?后来对先秦诸子读得多了,魏晋名士的派对也慢慢看了些,之于玄德公的行事准则以及其带来的明星效应算是有了点心得。一言以蔽之:刘备遵行的是“道合则侍之,道不合则去之”的典型先秦士子出仕准则。这一点在《孟子》之中有大量的论述(注1)。

而魏晋时代又是一个名士风气盛行的时代,最推崇“圣人避乱世”那一套杨朱理论(注2)。所以刘备信大义而又轻去就的做法对各路诸侯实力派来说,是一个很有吸引力的鱼饵,比“微子去殷,韩信归汉”还要有宣传效果。所以不管识才不识才,一旦大耳朵落魄来投,都有人将其人视为珍宝,奉若上宾。

是以刘备一生颠沛流离反而名声不减反增,正是三国这个时代畸形的社会风气所决定的。孟子所谓“圣之时者”,用在刘备身上也不算太过分。

PS:想一想要不要批判下此人后期信仰动摇呢?还是算了吧,转入下一章

二、吕布

吕布的行事准则与刘备正好相反,具有非常鲜明的游牧特征。近年有一本畅销书对游牧民族的道德观念描写很细致,叫做《狼图腾》。狼的特点是:贪婪重利,弱肉强食,忠于理念而手腕灵活,吕布为人正是如此。

狼王由强者出任,老弱前任淘汰,故冒顿杀父登位而匈奴心服其能。吕布杀丁原董卓则天下诛之;对他自己来说,并不觉得强者为王很过分,只是想不通为何自己大义灭亲却惨遭“关东诸侯都欲杀布”的悲剧。殊不知中土道德的底线高于他自己的道德底线:

《孟子·万章下》齐宣王问卿。孟子曰:“王何卿之问也?””

王曰:“卿不同乎?”

曰:“不同;不贵戚之卿,有异姓之卿。”

王曰:“请问贵戚之卿。”

曰:“君有大过则谏;反覆之而不听,则易位。”

王勃然变乎色。

曰:“王勿异也。王问臣,臣不敢不以正对。”

王色定,然后请问异性之卿。

曰:“君有过则谏,反覆之而不听,则去。”

从待遇来看,刘备属于异姓卿,而吕布属于贵戚卿。刘备有没有反复谏之,南飞不知;不过在残汉之际,不这样做更高名望,更有视功名如粪土的宣传效果。吕布与董太师有父子之名,废董之举按古义是可以做的,但手刃还是太过。伊吕之立,霍光之行,尚不伤及嗣主性命,何况奉先针对的乃是恩主。

不过吕布后来对刘备的一忍再忍,却是有些幡然醒悟的感觉;然白门楼上被其落井下石,对两人来说都是一件很遗憾的事情。不过,草原狼终究没有沦为被驯服的宠物犬,狼总是带着尊严死的。纵然时运不济,也不需要由猎物来同情。

注1:《孟子·离娄下》

孟子告齐宣王曰:“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王曰:“礼,为旧君有服,何如斯可为服矣?”

曰:“谏行言听,膏泽下于民;有故而去,则使人导之出疆,又先于其所往;去三年不反,然后收其田里。此之谓三有礼焉。如此,则为之服矣。今也为臣,谏则不行,言则不听;膏泽不下于民;有故而去,则君搏执之,又极之于其所往;去之日,遂收其田里。此之谓寇仇。寇仇,何服之有?”

孟子曰:“无罪而杀士,则大夫可以去;无罪而戮民,则士可以徙。”

注2:杨朱的原话找不到了,不过庄周也有类似的观点,借来一现,《庄子·人间世》:

孔子适楚,楚狂接舆游其门曰:“凤兮凤兮,何如德之衰也。来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也。天下有道,圣人成焉;天下无道,圣人生焉。方今之时,仅免刑焉!福轻乎羽,莫之知载;祸重乎地,莫之知避。已乎,已乎!临人以德。殆乎,殆乎!画地而趋。迷阳迷阳,无伤吾行。吾行郤曲,无伤吾足。”

通宝推:老沛,铁手,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