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特大喜讯】在西西河赚到第一个5毛,纪念一下 -- 加东

共:💬426 🌺1793 🌵68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时间真是奇妙的工具

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史变成了传奇,传奇变成了神话。一切肮脏血污的记忆随着老一代人的离去幻化为世外桃源,为后代人膜拜景仰。就像伟大的秦始皇,开疆辟土统一中原的业绩光炳千秋,至今长城遗迹仍为子孙饭碗,谁能记忆焚书坑儒的哀嚎和长城下的累累白骨。

但历史确实就是历史,尽管会有更有才华的人将它粉饰。确实每个亲历者存在一叶障目,观察样本数少的问题,但要让普通亲历者拿出全国性的准确统计资料来对抗修饰过的官方数据,这就强人所难了。我试着回答一下您的疑问:

“毛时代的人口激增,是哪里来的?”这其实没什么,人类社会在战乱动荡后一般都会有一个报复性的补偿性人口激增,(战后德国和苏联都有相似的经历),我们小时候一家三、四个小孩很正常,我一个同学小名十三妹,想想他们家生了多少个孩子吧,当然您可能奇怪为什么穷得没饭吃还要生孩子,一个是没有技术手段,另外当时农村机械化程度很低,家庭需要更多劳动力,同时由于解放前的经验和当时不佳的医疗条件,很多农村人希望以多生孩子保证孩子成活率,比如我奶奶共生了七个孩子,结果最终只活了包括我父亲在内三个孩子。

现在饥饿这个词对于80后90后来说闻所未闻,但这在过去确实是发生过的事实,60后和70后都有爱惜粮食,节约用钱的习惯,不为什么,经历过而已。我们家乡是当年遭灾最厉害的地区之一,具体人数不好说,因为我也没有亲历,只是听说很惨,其中一个故事就是当时家里尚有体力的人拼命往川藏公路上爬,希望过路的军车能给点吃的救命,于是就有了有人得了两个馒头,吃了一个用剩下一个馒头救了全家四口人的故事。这是喜剧,悲剧的是那些爬不到公路死在田埂的农民,这可是风调雨顺的天府之国。

补充一个细节,59年到60年粮食过关那会我们那里受灾严重(注意不是自然灾害,因为按俺母亲的记忆风调雨顺),好些地方房子、家具包括被子都完好,但已经没有人了,俨然一鬼村。后来"三自一包"的政策救了很多人的命,粮食过关结束后由于死人过多,政府鼓励大家生育,其中一个政策就是每生一个孩子奖励一丈二的布票,当年这是紧缺物资。鼓励生育的政策直到70年代后被计划生育代替。

通宝推:赵括他弟弟,玄铁重剑,万里风中虎,迁飞的雁,腾格里,煮酒正熟,☆☆☆,acxp,米宝,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