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读一点诗经 国风 邶风 柏舟 -- 重耳

共:💬22 🌺121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读一点诗经 国风 邶风 击鼓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毛诗序》说这首诗,“怨州吁也。卫州吁用兵暴乱,使公孙文仲将而平陈与宋,国人怨其勇而无礼也。”又扯上州吁。朱熹对此将信将疑,《诗经集传》说,“恐或然也”,也许是这么回事儿吧。

《左传》说,州吁刺杀卫桓公在那年二月份。政变上台以后,州吁发现卫国的臣民不拿他当回事儿,随时有再被别人政变一把的危险。州吁与石厚商量一下,想出一个化解危机的聪明办法。其实好像不管谁在这种情况下想出的办法都差不多,就是出国去打一场胜仗,据说这样能提高自己在臣民中的威信。

去打谁呢?能找得到借口的好像只有郑国。三年前,郑伯克段,共叔段那时候曾派儿子公孙滑到卫国来借兵,州吁据说跟共叔段有交情,他撺掇卫桓公借兵给公孙滑。结果郑庄公收拾了弟弟共叔段之后,掉头就包围了卫都朝歌。卫桓公一看惹不起郑庄公,只好道歉认错才了事。现在去跟郑国打仗,可以用给桓公报仇为号召,顺便还遮掩一下州吁弑杀桓公的事实。

可是三年前卫国惹不起郑庄公,现在也还是惹不起对吧,必须扯上几个国际联盟。州吁跟石厚商量一下,决定去请宋、鲁、陈、蔡。陈、蔡是小国,历来是卫国的跟班,招呼一声就来了。鲁国是周公旦之后,矜持得很,当时在位的鲁隐公,认为州吁没前途,不打算跟他起哄。但是鲁国的实权当时在卿士公子翚手里,这老兄不怎么拿隐公当回事,收了州吁一大笔钱,自己带着鲁兵就来了。

宋国当时的国君是宋殇公,他跟郑庄公有点私人意见。宋殇公的爸爸是宋宣公。宣公去世的时候,把位子传给了弟弟穆公。穆公心眼好,去世的时候把位子还给了侄子殇公,让自己儿子公子冯往远处跑,别碍了堂兄的事儿。公子冯,这个字儿念“平”,跑到了当时的国际警察郑庄公那里。郑庄公一看美坏了,这不是想睡觉有人送枕头吗,于是他老拿公子冯吓唬宋殇公,你老实点哦,你不老实我送公子冯回来废了你哦。宋殇公为了这事儿不爽好久了。现在州吁派人来跟他说,一起去扁郑庄公,他一想,好啊,那就试试吧。

州吁为了协调组织这件事忙了一个夏天。到秋天,宋卫鲁陈蔡五国联军会师包围了郑国首都新郑。

郑庄公是什么人,春秋第一奸诈之人,上了《春秋》第一行的。州吁这一套他早就料到了,他根本不想跟多国部队纠缠,采用了一个满足你们大家所有人愿望以迅速结束战争的策略。宋殇,你弟弟不住在新郑,住在长葛,你要有本事自己去长葛把他杀了,杀不了的话也没我什么事儿。州吁,你不是想打胜仗吗,我给你个胜仗。鲁陈蔡,你们是打酱油的,好好在旁边看着,别凑太近,挨了砖头怪不得我哦。

于是战争开演,宋殇公带着部队掉头奔袭长葛,新郑开城门出来一支部队向卫阵冲锋,鲁陈蔡的军队远远看着。石厚带卫军反冲锋,两军前锋刚刚才能看见对方的脸,郑军就齐声大喊,哈哈我们败啦,调转车头开回了城里。早上新换上的军服,甭说血水汗水,连个土星儿都没沾上。石厚回去跟州吁一合计,看来郑庄公一肚子鬼主意,他既然已经给面子了,我们还是别惹他了吧。于是二人谢过鲁陈蔡,吹吹打打凯旋回国。

这个应该就是这首《击鼓》的背景了吧。据说州吁从出兵到凯旋总共用了五天时间。出发的这两天半时间里可真是把手下的小兵吓得够呛,满心以为自己肯定是活着回不来了,对不起老婆,结果是虚惊一场。留下了“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样的千古名句,这才是真正的收获,不枉跑这一趟。

顺便说一下,州吁打了这个胜仗,并没有达到他树立威信的目标。秋天还没过完,才九月份,他就被石蜡等大臣联络陈桓公给正法了。白忙活大半年,连个谥号也没混上。

《击鼓》这首诗,还有别的说法。因为“土国城漕”、“平陈与宋”有点对不上号。清初疑古大家姚际恒《诗经通论》认为,这是一百多年以后,卫穆公时候的事儿。《左转》,闵公二年,狄人灭卫。好鹤的卫懿公为国捐躯以后,齐桓公率领诸侯在“曹”帮助卫戴公复国,此后才可能有“土国城漕”的事情,此前那里连个“庐”都没有,更不用说“城”。这已经是州吁后六十年了。《春秋》,宣公十二年,“宋师伐陈。卫人救陈。”卫穆公为陈、宋调解纠纷,这才说得上是“平陈与宋”。

关键词(Tags): #读一点诗经#读万卷书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