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闲说禅宗 一 -- 闲茶
四 六祖慧能(下)
现任掌门兼比赛主持人弘忍宣布决赛题目:写一首最能概括禅宗企业文化的别偈。
神秀先交卷:
身如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莫使染尘埃。
弘忍看了一眼,没有说话。
接着慧能交卷: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弘忍微微一笑,当场宣布,胜出者为慧能,慧能成为禅宗第六代掌门,史称六祖慧能。
两人的偈从字面上看说的似乎是同一个意思,为什么神秀输了,慧能却赢了?
实际两人的偈表示了当时禅宗的两个核心理论“即心即佛”和“非心非佛”,神秀表现了前者,慧能表现了后者。
那这两个理论是什么意思呢? 我们看一个小故事就明白了。
有一天小和尚跟老和尚下山化缘,走到河边,见一个姑娘正发愁没法过河。老和尚对姑娘说,我把你背过去吧。于是就把姑娘背过了河。
小和尚惊得瞠目结舌,又不敢问。这样又走了二十里路,实在忍不住了,就问老和尚,师父啊,我们是出家人,你怎么能背着那个姑娘过河呢?
老和尚就淡淡地告诉他,你看我把她背过河就放下了,你怎么背了二十里地还没放下?
做到了小和尚那样,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就叫“即心即佛”;而做到了老和尚那样,无所谓该不该,一切行为出于无心无意,就叫“非心非佛”。
神秀慧能,两者立见高下。
从此以后,禅宗的主流,就按照慧能“非心非佛”的思路发展。要做到一切行为出自于无心无意,那么相对应修行的方法也就是不修之修,这正是当年道生“善不有报”理论的延续,也进一步融合了道家的无心无为理论。
因此照慧能所说,为了成佛,最好的修行方法,是不做任何修行。有修行的行为,是有心的作为,就是有为。有为当然也能产生某种良好的效果,比如做到了“即心即佛”的小和尚看到河边的女人肯定不会犯淫戒,但却不能长久,证据可以参考著名流行歌曲 “女人是老虎”:
小和尚下山去化斋,
老和尚有交待。
山下的女人是老虎,
遇见了千万要躲开。
走过了一村又一寨,
小和尚暗思揣,
为 什么老虎不吃人,
模样还挺可爱?
……
不作任何修行并不表示不做任何事,而是说要做事而无心,因此最好的修行方法就是以无心做事。这种修行方法的目的,不在于做事是为了求得好的结果,无论这些结果本身可能会有多么多么好。换句话说,目的就在于做事而不引起任何结果,如果一个人的行为(业)不会引起任何结果,那么在他以前积累的业消除干净之后,他就能超脱生死轮回,达到涅盘。
以无心做事,就是要自然的做事,自然的生活。困了就睡觉,饿了就吃饭,冷了就穿衣。(道流佛法,无用功处。只是平常无事,屙屎送尿,著衣吃饭,困来即卧)
相反有些人想刻意成佛,这也约束那也在意,不能顺着这个自然而然的过程,反而做不到无心做事。
所以修行的道路,就是要充分相信自己,放下一切,修行就体现在日常生活琐事之中,不用在往别处用功,这就叫做“不修之修”。
不过有同学可能有问题了,用这种方法修行,和什么修行也不做,不是一样的吗?如果没有什么不同,那么后者理论上也能达到涅盘,这不是和什么修行都不做就陷入生死轮回冲突了吗?
其实不修之修和什么都不修还是有根本区别的,这个区别就是前者必须是完全无心。比如日常行为之一的穿衣服,穿的衣服被人夸奖了就觉得开心,要是别人说了两句不好看,就觉得沮丧难过,这就叫做有心。如果做到了被人无论说什么都不放在心里,夸奖也好,批评也罢全不往心里去,这才叫做无心。只有做到了完全无心,才能称为不修之修。
不过无论修行多久,都还只是为涅盘做准备工作,为了最后的成佛,需要一个飞跃,经过这个飞跃,就能成佛。
这个飞跃是突然发生的,还是由循序渐进产生的,慧能和神秀一直有争议。慧能认为是前者,所以叫做“顿悟”,神秀认为是后者,所以叫做“渐悟”。禅宗也由此而分裂,慧能成立南宗,神秀成立北宗,“顿悟”和“渐悟”是南北二宗争议的核心。
直到唐玄宗开元二年(公元730年)南宗的后人菏泽、神会在一次官方举办的全国辩论大赛上战胜北宗传人崇远、普寂。南北二宗才宣告统一,南宗成为中国禅宗正统,而“顿悟”也成为广大修行人士的共识。
那如何做到顿悟呢?
首先要持续的以无心行为进行不修之修,这样的话,虽然看起来种种行为平淡无奇,但会悄悄的到达一个顿悟的零界点。
如果一个人到达这个点,禅师就能帮助他了。一个人即将发生这种顿悟的时候,无论多么小的帮助,也是重大的帮助。
这时候,禅师会施展“棒喝”的方法,来帮助发生顿悟的一跃。比如某位禅师要他的弟子考虑某个问题,然后突然用棒子敲他几下,或向他大喊一声。如果棒喝的时机恰到好处,结果就是弟子出现顿悟。
禅师用“如桶底子脱”的比喻,形容顿悟。桶底子掉了,则桶中所有东西,都会顿时掉出来。同样,一个人顿悟了,就觉得以前所有的各种问题,也顿时解决。解决并不是具体地解决,而是而是悟出这些问题,本来都不是问题。
因此顿悟所得到的,并不是具体得到了什么东西,而是发现,曾经的问题不再困扰自己,而都被取消了。在这一点上,禅宗和道家达到了惊人的相似,庄周所说的超然精神境界,也正好如此。
顿悟以后呢,人都涅盘成佛了,那佛该做些什么呢?
答案是:饿了吃饭,困了睡觉,冷了穿衣。
所以在禅宗看来,顿悟后的生活,和普通人生活是一样的,要做的事,还是日常生活琐事。从人到佛,再从佛到人。这个就叫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百尺竿头,象征着悟的成就的顶点。更进一步,意思是顿悟之后,还有别的事要做。可是他所要做的,仍然不过是日常生活琐事。
虽然还是这么活着,但顿悟后却有了不同的意义,那就是虽然做的也不过是和其他普通人一样的事,但对任何事都没有了牵挂,(终日吃饭,未曾咬着一粒米;终日著衣,未曾接著一缕丝)没有了牵挂也就不再会有烦恼,实现了精神的绝对自由,
所以真正的自由不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而是不想做什么就不做什么。
不过,禅宗只说了在出家修行中通过吃饭穿衣睡觉这些日常小事来顿悟成佛(担水砍柴,无非妙道),并没有指明在世俗之中可以通过做什么事情,从而也能成佛成圣。(事父事君,亦是妙道)
这个问题嘛,就留给了新一代的儒家门派。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压缩 2 层
🙂所以。。。喜欢禅宗的很多,愿意出家的极少 1 闲茶 字0 2011-03-28 21:12:43
🙂禅宗讲理论? 未曾离去 字105 2011-03-10 18:13:55
🙂【原创】闲说禅宗三 9 闲茶 字2568 2011-03-09 16:13:24
🙂【原创】闲说禅宗四
🙂无心无意,人就有些散了,不如无心而有意。 秦关 字0 2011-03-10 20:30:28
🙂风动,幡动,还是心动? 闲茶 字14 2011-03-10 20:56:24
🙂勉力说几句。 秦关 字50 2011-03-10 21:13:43
🙂花催下文 eatmoon 字0 2011-03-09 05:4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