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原创】闲说禅宗 一 -- 闲茶
此文本是原书稿中的两章,链接出处 出版时被删掉,觉得甚为可惜,遂首发至此,以此弥补心中所憾。。。
-------------------------佛的分割线---------------------
一 道生 上 - 恶有恶报 善没善报
——著名影片《黑客帝国》
中国在西南边的邻居,是一个同样有着古老文明的国家:印度。和中国类似,这个国家也诞生了思想界的豪门。在动乱的东汉年间,这家豪门开始登陆中国,计划在这片充满了不安却又蕴含了希望的土地上扩展自己的市场。
这家豪门就是佛家。
佛家毕竟是彻头彻尾的舶来品,要想打开古老的中国市场,让因循守旧的中国人接受,着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佛家的开拓者们为此绞尽脑汁,想了不少办法。
一是尽量的结合本地的风土人情,比如在地处高寒的西藏传佛的密宗,当地人口本来就稀少,要再讲究禁欲,恐怕人类马上就会绝种,人都没了,难道让牦牛来信佛?所以密宗需要在佛经里面加入男女双修的内容,这样才能满足当地的实际情况需要,吸引更多的信徒。
二是在宣传佛经的时候,尽量的翻译为本土化语言进行传授,并且向本土门派的思想靠拢。最为接近佛家理念的是道家,因此就用道家的观点来解释佛家的的思想,这种行为有一个专门的哲学词汇:格义。
格义果然收到了成效,随着道家的复兴,佛家门派在中国的市场份额迅速扩大,不过快速扩张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少问题。
有的是嫉妒问题。
某些道家门派人士看着佛家短时间就如此兴旺,十分眼红,觉得这些外来和尚能开宗立派,我们自己也可以啊,干脆成立了自己的教派与之对抗,这就是中国的第一家本土宗教:道教。
注意这个道家和道教是有本质的区别,前者是一门思想流派,后者是一个宗教。
所谓宗教,必须有一个教主,这个教主不是人而是神,至少也是半人半神,人类还有一个救世主,有办法把人类和一切众生从人生的苦海中拯救出来,达到一个极乐世界。教主,救世主,极乐世界都是宗教的不可缺少因素,具备这三点的才能被称为宗教。
因此基督教就是宗教,他们的教主和救世主是上帝耶和华,极乐世界是天堂。同样伊斯兰教也是宗教,教主和救世主是真主,极乐世界是天国乐园。
中国的儒家就不是宗教了,虽然也被称为儒教,但孔丘只是在西汉公羊学和今文学派里被称为半人半神,而且这个说法很快就被否定了。在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中,孔丘的地位是“师”而不是神,他得到的最高称号是“大成至圣先师”,他获得的最高政治荣誉是“文宣王”,不管是先师还是王,都还是人,而且儒家理论里也没有什么极乐世界。
而这个新成立的道教,就是彻头彻尾的宗教了。道教的教主和救世主是同一个人,他就是与孔丘其名的老子,这个极乐世界,就是传说中长生不老的神仙世界,比如天宫、瑶池、蓬莱等等。道教教义里也基本抛弃了老庄的理论,主要内容改为了修炼成仙。
同样的佛家也是一门宗教,教主和救世主是释迦摩尼,而这个极乐世界,就是我们熟悉的西天净土。
新成立的道教开始诋毁佛家。中国人骂人最喜欢骂人家的长辈,比如“操”的对象从来都不是要骂的本人,而全部都是攻击对象的长辈亲属,从母亲、祖母,到更加久远的八代十八代祖宗,时间越长,骂的效果越好。
这些人士秉承中国人的优良传统,一出手就特别狠,直接攻击佛家门派最早的前辈:创始人。
他们宣称,佛家的创始人根本不是老外释迦摩尼,而是彻彻底底的本土中国人,他就是老子!
还像模像样的考证出老子年老的时候,西出阳关,途径西域到了印度(天竺),在那里安顿下来,开学校,传授知识,教育还处于野蛮不开化状态下的当地土著,由此产生了佛家。
所以,佛家最多也就算个IBC (Indian Born Chinese),现在只不过是回来认祖归宗罢了,哪配和我们正宗嫡传道教相提并论?!
这段骂仗就是著名的传说“老子化胡”。
有的是同化问题。
佛家的“格义”一不小心做过了头,导致吸收了过多的道家思想,两者的融合度越来越高,最终形成了新的理论,诞生了具有高度中国特色,完全独立运营并及为成功的中国式佛家:禅宗。
相比较合资的禅宗,纯外资的印度本土教派唯识宗反而是昙花一现,除了开始亮相时的惊鸿一瞥,后来则是水土不服,寸步难行,影响力山河日下,最终灰溜溜的退出中国市场,对于中国的影响力几乎是个零。
别看运营的一塌糊涂,唯识宗倒是出了一个赫赫有名的首席代表,这位首代不远万里,历经千辛万苦,千里迢迢把原汁原味的正宗印度佛家教义带回中国,虽然最后的结果不尽如人意,但中间过程却实在值得人敬佩。
他就是玄奘,又名唐僧。
几百年后,有好事者把他的这段辛苦的经历写成一本纪实游记,这就是位列中国四大小说之列的《西游记》。
禅宗、唯识宗、空宗、密宗还有其他七七八八的各种派系,虽然教规各不相同,像有的只能吃素,有的可以吃肉,有的绝对不能近女色,有的把男女那点事当成了必修课。但有一点各家是完全相同的,这就是对“业”的解释。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二 道生 (下)
业,通常可以解释为行为动作,实际上包含的意义更广,不只仅限于外部动作,任何一个生命嘴上说的,心里想的,都可以叫做业。生命不只是指人类,而是涵盖了鬼、神、动物等各种形态的生命。
一个业一定会产生一个结果,无论在多么遥远的将来。这个结果,叫做“报”,意思就是业的报应。业是因,报是果。一个生命之所以存在,就是由这一连串的因果造成的。
一个生命的今生,仅仅只是这个过程的一阶段,死亡并不是生命的结束,反而是这个过程下一阶段的开始。今生是什么,来自前世的业;来世是什么,取决于今生的业。如此类推,今生的业,报在来世;来生的业,报在来生的来生,这样无限循环下去。
说得通俗点,这辈子能不能享福,要看上辈子做过什么;如果这辈子做尽坏事,下辈子就得做牛做马,搞不好还得下地狱,以此类推。
这一连串的因果报应,佛家有个专门术语,叫做“生死轮回”,这个轮回是一切生命痛苦的主要来源。
佛家各大派系公认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是虚幻,暂时的,可是无知的人们还是渴求贪恋它们,这种无知,佛家术语叫做“无明”。因为无明,个人就陷入了无限循环的生死轮回,因此带来了无尽的痛苦。
要脱离生死轮回,唯一的希望就是消除无明,转而产生觉悟。这种觉悟,佛家术语叫做“菩提”。佛家各大派系的理论,共同的目标都是为了实现菩提而努力。在追求的菩提的过程中,个人通过不断循环的生死轮回,可以积累没有贪恋的业,同时消灭存在贪恋的业,积累到一定程度,就可以从生死轮回中彻底解脱出来,这种解脱,佛家术语就叫做“涅盘”。
实现了涅盘,就叫成佛。
禅宗为追求菩提,实现涅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其中的先行者,就是本章的主人公:道生。
公元五世纪的东晋年间,有一位印度来的佛家大师鸿摩罗什在长安定居,一呆就是十三年(公元401-403年)。在这十三年中,他做了许多佛经的汉化工作,教了很多弟子,其中最出名叫做道生。
道生,俗家姓魏,生于东晋(公元355年)河北巨鹿人。与当时另外一名著名和尚僧肇同时拜在鸿摩罗什门下。
道生学识渊博,聪明而且善于雄辩,据说他讲起佛学来,连顽石都会频频点头。但这些都还不是关键,道生对禅宗最重要的贡献,在于他对传统佛家理论的革新,正是由他开始了佛家针对道家的全面“格义”。
佛家传统理论一直强调的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说的是一个人做了好事或者坏事,迟早有一天会得到相应的报应,这样就可以劝人行善,不做恶。
但我们仔细想想,就会发现这里其实存在一个矛盾。佛家的目标是让人们实现涅盘,涅盘就是消除全部贪恋的业。不做恶好理解,做坏事是为了贪,贪财、贪色、贪权,都是贪。所以不做恶就是不贪,但做好事呢?
做好事就不是贪吗?
按照“善有善报”这个理论,人们做善事的目的是为了将来得到好的结果,希望得到一个好结果,那不还是一种贪恋吗?既然涅盘正是为了消除贪恋,那“善有善报”岂不是和涅盘的目标刚好是南辕北辙?
道生则完美的解决了这个矛盾,因为他提出的正是“善不受报”,意思是做善事是不求报应。既然“业”而受报,是由于贪恋和迷执,现在干脆没有了贪恋和迷执,当然“业”不受报了。
这种做好事不求结果的方法,恰好就是道家提倡的“无心无为”,无为的意思并不是毫无作为,而是无心而为,只要遵循无心无为的原则,对于物也就没有了贪婪和迷执,在之前所以贪恋的“业”消除殆尽之后,他就能超脱生死轮回,达到涅盘。
就像现在很多信奉佛家的人做慈善,如果目的只是为了获得名声名誉,得到大众的称赞,这样反而会距离涅盘越来越远,只有无心而为,捐款捐物或者做义工不是为了求得任何结果,只是单凭无心而为,才会最终实现涅盘。
道生的“善不受报”是禅宗发展的起点,后来的禅宗正是遵循这个理论而进行发展。
我们换个角度想想,道生的理论针对禅宗的发展恰好也是无心无为的结果,他提出这个理论的时候,一定没有想到要把禅宗发扬光大。
道生的另外一个重要革新理论,叫做“顿悟成佛”。与之对立的叫做“渐悟成佛”。
“渐悟成佛”是佛家传统理论,根据是,既然成佛就是涅盘,那么涅盘就是消除了全部贪恋的业,我今天消一个,明天消一个,等到全部消除的时候我就涅盘了,这可不就是“渐悟”吗?
而“顿悟成佛”的理论根据是,涅盘虽然是消除了全部贪恋的业,这个消除实际是超乎想象的,并不是明明白白的说我有一千个业,每天消一个,一千天以后我就成佛了。这实际是一个内心领悟的过程,等到突然有一天你觉得已经心如明镜,做任何事情无牵无挂,那就实现了涅盘,并不是每天靠着数数来完成修炼。
不过这个时候道生的顿悟理论并没有得到大多数人的支持,实际上两个理论各有支持者,两边势均力敌,谁也说服不了谁。
毕竟超乎想象的事情还是很玄乎,不如一天数一个来的清楚易懂,真正把“顿悟成佛”理论发展成禅宗主流的,名字叫做慧能,史称六祖慧能。
请问大乘,小乘的区别是什么?
作为佛教经典三大翻译家之首的鸠摩罗什,不是鸿摩罗什;他本人也不是印度人,而是西域龟兹国的王子。
突然想起来,金庸的《天龙八部》里面吐蕃的国师名鸠摩智,是不是隐含的鸠摩这个姓呢?
"一是尽量的结合本地的风土人情,比如在地处高寒的西藏传佛的密宗,当地人口本来就稀少,要再讲究禁欲,恐怕人类马上就会绝种,人都没了,难道让牦牛来信佛?所以密宗需要在佛经里面加入男女双修的内容,这样才能满足当地的实际情况需要,吸引更多的信徒。"
密宗实际上分唐密,东密,和藏密 (又名喇嘛教)。讲男女双修是喇嘛教的比较有名。但这个也不是喇嘛教为了进入西藏,而特意加进去的。如果你看一下佛教在印度的历史,你就会发现佛教晚期在印度时,加入了很多婆罗门教的性义论。这个都是在佛教传入西藏之前的事情。我在别的地方和朋友讲过这中间的区别。
而且玩男女双修去修行,中华本土道教实际上是有过之而不及的。 比如说比佛教早了好几百年的素女经等等。
下面这个说法恐怕是比较百姓的讲法:“佛家。。教主和救世主是释迦摩尼,。。极乐世界,就是我们熟悉的西天净土。”和基督教不同,小乘佛教没有教主的讲法。大乘佛教则有无数多个诸佛 (不是教主单一的概念)。就算是释迦摩尼佛,他的法门是华严世界;极乐世界那是阿弥陀佛法门的去处。
很多佛教的护法神的梵文名字都有这个。
呵呵,谢谢指点
这个名字是从冯友兰所著《中国哲学简史》中得来。
看来是对释迦摩尼的地位理解不同,小乘更多把他当人,大乘则当神。
冯本人不会犯这样的错误。
当时应该是十六国时代后秦的姚兴主政长安。
北朝历史本多混乱遗失,对外国人就更是不好精确定位啦。
佛法僧三宝,佛也只是觉者,并不是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