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给年轻河友们介绍一下18年前的情况 -- 吴刚看你跳舞
18年前很多现在河里的年轻朋友正在小学初中阶段,对孙云晓的文章的印象基本上是从老师批评,父母攀比中来的,记得它带来的郁闷。那时候你们应该还不具备看整个社会的视角,对它给自己带来的好处不甚了了,我试着说明一下。
80年代末期,国内的中小学教育出现了很大的问题:社会正处于价值观混乱阶段,从毛时代继承下来的社会公义已经消解得差不多了,新的价值观是什么,没人知道。该怎么教小孩呢?教他们当雷锋吗?雷锋已经过时了。念书是没有错的,上大学是没有错的,那就多念书吧。那时候上大学的机会不多,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所以应试教育成了主流。现在也强调应试教育,但和大学扩招以前的情况没法比。那时师范学校里出来的老师们只学过应试教育,所以他们出来以后大多也只会教这个,虽然也讲孩子们要全面发展,也就是当口号喊而已。一般认为老师放学生出去野玩是不负责任的,所以小孩子们被尽可能地留在课堂里。老师最喜欢的学生一般都是眼镜男和乖乖女。
当时社会上已经有了一定的压力,从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担忧愈发的重了,老师们发现小孩们越来越难教,和以前大不一样,中小学生基本上换成了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的生活加上爷爷奶奶的溺爱,使他们缺少与同龄人共处的基本能力,自我中心,缺乏团队精神,对体力劳动非常排斥等等;而且当时城市家庭基本上达到了小康阶段,孩子们的物质生活条件上了很大一个台阶,使得老师向他们灌输“艰苦奋斗”的精神遇到很大困难;父母们赶上了发展的好时候,一心忙工作去了,没有那么多时间和心情在生活细节上教育小朋友,而且父母们自身的观念也处在调整阶段,教给孩子们的不一定是对的。这时候出现“垮掉了的一代”的说法,代表了全社会的忧虑。不是孙云晓的文章造就这种忧虑,他没那么大的本事,他的文章只是一个由头,甚至可以看作是很多有责任感的教育工作者对抗应试教育时用到的一个“依据”而已。当然这样一个“依据”,对推广素质教育有很大帮助。
楼下有河友说“素质教育”是个莫名其妙的概念,连教师自己都搞不清楚“素质教育”是什么东西,该怎么弄。他的说法不符合实际,一个教育概念在中国能够贯彻到今天,肯定有它的合理性,有它的实效,不能太小看老师们了。我想问一下那个年代成长的年轻河友们,你们上中小学的时候,老师们有没有找很多机会,让每一个学生上台发言,教你们怎么克服怯场心理,可能还会教你们一些演讲的技巧?学校有没有办很多的兴趣小组、学生社团,发展你们的兴趣爱好?班级里面有没有鼓励学生竞选班干部,来培养孩子们的领导能力?老师有没有教你们要爱自己的父母,多帮他们做家务事,多关心他们?有没有很形式化地三天两头要你们写“给爸爸妈妈的信”?
那些你们看来可能是理所当然的教育方式不是天上掉下来的,在推广“素质教育”风潮之前,只存在中国一些特别优秀的学校当中。如果有兴趣去了解一下专业上的数据的话,你还会发现90年代初期,我们国家中小学教育大幅度增加了体音美劳的课时,特别是体育锻炼时间,尽可能保障早操和体育课的时间不被挤占。讲到体育课,我想没有一个有良心的老师会拿“负重20公斤,日行100公里”当标准来地要求学生,那是不可能达到的,他们拿出孙云晓的文章来说事儿,应该只是希望孩子们身体更健壮一些,更能吃苦一些。你是不是从他们的苦心中获益了呢?
当然“空靶子”总会带来副作用,不注重鼓励教育,让孩子们去打虚空中的“日本的小奥特曼”,还怎么打都打不过,会损伤他们的自信心。不过好像没有更好的办法,设想你是一个教师,在当时的环境中该怎么办?让小孩补课是理所应当的,因为高考用得着;可让孩子们去参加兴趣小组,让他们去“玩”,或者花很多时间做班干部的工作呢?怎么说服家长、领导和教师自己?最好用的说辞就是“素质教育”,你不这么来就会被日本孩子美国孩子甩到后面去的“素质教育”。这套说辞妙就妙在它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它藏在时代大潮里面,顺势而为,无往而不利。现在的年轻人很难想象八九十年代我们国家的“球籍忧虑症”,“洋人崇拜症”有多严重。不“西化”,不向美国学习就会被开除地球村的“球籍”,忧虑透过中央电视台的电波传播到每个家庭,每个父母。这种忧虑,可以被运用到几乎所有领域,而且被你所知道的“精英”们反复验证,别人家的孩子拿奖学金出国了,影视明星、歌星变成别的国家的公民了,你听到的所有的出过国的人都在对你诉说美国日本德国英国是多么的先进,你们自己家里的电器不管怎么反美抗日总是拒绝不了洋货...... 在这样的社会氛围里,就有投机取巧之徒依靠夸大事实、捏造事实来做他认为结果正确的宣传,孙云晓应该就是这样的人。
孙云晓做错了吗?他错了,他不诚实,至少是不精确。他是坏人吗?我觉得他不是坏人,而且比他好的人不多,现在看看我们的追逐有偿新闻的记者队伍,看看勤劳的狗仔队,再看看三三开的新闻联播,你会知道比孙云晓该骂的人不可胜数。他的谎言帮助中国进步了,帮助孩子们更健康了。即便他说谎的本意仅仅是哗众取宠,帮助他自己升官发财,但好的结果使他配得起更多的宽容,何况孙夸大事实的动机不会是纯粹的自私,那个年代的记者的习惯性语言就是夸洋人的好,来帮助中国进步。
用对待论文造假或者商业诈欺的愤怒言辞去指责孙,听起来很合理,有充分的道义基础支撑你的愤怒,但请原谅我这么说,
两个事实能帮助你认识到自己批孙的笨笨所在,
一个是中国古代有一个很有名的将军,在行军路上,吟出了“远方的姓梅的姑娘啊,你的容颜,润泽了我干涸的心灵”的诗句来鼓励他的士兵,得知真相的军官与士兵们对将军蓄意的欺骗保持了宽容而幽默的态度,给他起了个绰号叫“阿骗骗”。后来历史学家们称赞士兵们有“魏晋风度”。你有这种风度吗?
另一个事实是,任何想对孙云晓“鞭尸”的年轻人,只要你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受的教育,你写过的小学作文,中学作文,高考作文,夸大捏造,撒过的谎加起来比南山的竹子都要多,特别是在高考作文里,你为了日后的荣华富贵升官发财,不惜泯灭良心,编造事实,对读者挖空心思,溜须拍马,曲意逢迎,绞尽脑汁儿尽捡好听的说。今天,你忏悔了吗?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给年轻河友们介绍一下18年前的情况
🙂说到底还是动机决定论呗,就不能就事论事有什么说什么吗? 1 无梦到徽州 字0 2011-03-26 10:48:54
🙂想想还是省了,俺赚俩通宝也不容易,懒得投草了. 沧海笑一声 字63 2011-03-25 08:06:36
🙂最后一段太差劲了,推己及人不是这样推的 6 jet 字756 2011-03-25 03:48:53
🙂哈哈,看来我跟你是同年高考的。我没撒谎作文也满分了 无梦到徽州 字22 2011-03-26 10:50:35
🙂吊诡啊,成年人的责任,最后打到了孩子身上。 1 红石258 字278 2011-03-24 21:11:32
🙂哈哈,赞最后一段 1 战城南 字84 2011-03-24 19:56:33
🙂同意。不用讨伐过去,只看看有没有用 1 笑熊 字1085 2011-03-24 18:5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