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闲话77:苍天已死,黄天当立 -- 井底望天

共:💬126 🌺1694 🌵4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只能赞赏你的怀疑精神了,呵呵

对我来说,只不过是顺个话题回忆一件20多年前的事情,了解得并不完整,但我想不出自已有什么必要去编故事。

我没有义务向你解释所有细节,那样的话我自已也得仔细回忆或向长辈打听。

也许,现场应该把那个人抓起来。但当时确实没抓,事后公安局有没来人抓他我不清楚。也许当时的首要目的是先稳定局面。

闹事的理由?

兵团进驻后,往往就开始帮助少数民族从游牧生活转向农耕生活。帮助确实有,实际上渐渐的也政策化了。比如不再允许随处放牧和砍伐。那么少数民族的生活状况怎样呢,通过三个事例可以略加说明:

1、他们真的不是田间好手,尽管有农技帮扶,但我看过他们劳作:挖坑-撒种-回土(还踩两脚)-浇水-走人。汉人的菜地垄是垄沟是沟,民族的麦地是一个个小坑--收成能好么?

2、伐木卖钱是他们的另一个谋生手段,后来不准伐木就偷着干,我们称之为“偷木头”。当然这个跟汉族人有关,民族人经常骑马去山谷里拖一根原木回来,找汉人换---一瓶伊梨大曲。没错,他们最想要的甚至不是钱,而是酒。我初中时有一回去上晚自习,一个冬夜,还算是救过一民族大哥。出门不远,发现他衣冠不整地醉卧在雪地上,北疆的冬夜气温-25度很寻常,这么睡一夜会变成冰棍。我把他拖进屋里灌了有小半瓶醋,估计这家伙以后都不敢吃水果了。

3、民汉生活水平差距大。相比民族,我们当年在北疆的待遇确实算不错的,虽然76年一度只有玉米面吃,但之后就85面75面不断,而且有肉食补贴、烤火费等多种补贴。我母亲是教师,1980年工资是120元(刚好一块上海表),我父亲则高得多。在那个时候,如果进山碰到民族牧民,会发现他们还穿着羊皮筒子(夏天也如此)。

到八十年代中期以前,兵团一直是国家补贴的,与驻地少数民族村落没有经济上的统筹关系。两边生活水准差异明显但兵团对民族的经济发展并不承担责任。一句话:我可以热心地帮助你,但你不可以气势汹汹的来讨要。

最后,在小班长处于保卫他的首长的紧急状态下,你来质疑他是否有权杀人,我觉得挺好笑的。

你且当故事看无妨。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