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关于孩子的教育 -- 紫色风信子

共:💬38 🌺17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前些日子没上网。今天看了。我的一些看法。

今天看了一下,我觉得咱俩有很多看法不太一样,呵呵。

不过要申明一点,我还没有成家,没有养育孩子的经验,所以说的也只是一家之辞,还在忙别的,简单说几句。

但很奇怪,我个人觉得你在国内的话,为甚么要听在国外的人的意见呢?这些意见对你生活的现实情况能有多大帮助呢?因为国情不同,方式方法必然也有很大的不同的。

第一个疑问:到底孩子几岁上幼儿园最合适?

答:在我看来,国内的孩子所上的幼儿园有好几种。我曾经去过朋友的贵价的所谓双语幼儿园,我觉得完全是挂羊头卖狗肉。国内的小孩子我觉得不够快乐,没有太多时间去玩,一句“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就让做家长的不得不牺牲了孩子的童年。这个我不赞成,但表示理解。中国国情如此,竞争太厉害。其实最主要的是家长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有没有可能不受社会舆论周围环境的影响。如果在心理承受能力够强,不勉强自己的孩子去学自己没兴趣的东西,让他们自由的成长的前提下,又是否能够提供让他们自由成长的外在环境条件???

我是在英语国家做幼儿园老师,我觉得很有趣的一点是,我每次回国看到的小孩和我在国外看到的小孩比较的话,老实说,我总觉得国内的小孩子普遍来说,天真的时候不够国外的小孩时间长。

曾经有个朋友带着她5岁的儿子是来坐移民监的,孩子叫松松。松松在这里开始上小学一年纪,非常喜欢上学,最喜欢上课的时候大家爱怎么坐怎么坐,回来做家庭作业总是积极得不得了,一星期的作业一次就做完了。还有次一回来跟妈妈说,今天在上课时候睡着了,老师还叫旁边的同学不要吵醒他:)这里的孩子们都很热爱上学,因为觉得学校很好玩。我回国的时候问过的小孩,99%说不喜欢上学。

但朋友仍然说,以后要让松松回国读书的,因为国内三年级就把这里小学全部的数学都学完了,现在学校里学的,松松在幼儿园就都学完了。。。。。

所以这个该不该上幼儿园,见仁见智。其实越操心才会导致越多需要操心的东西出现

在我的角度上来看,如果将来我的孩子是在国内,我会让TA上幼儿园,但我会对幼儿园有选择性。最简单的一个原因是,在幼儿园里,小孩子能逐渐学会如何与同龄人相处。我不希望自己的小孩孤独。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儿童心理的受损源自他生命的最初5年。这种受损有的时候会影响一生。

虽然有点理想化,但我还是坚持认为,不应该让孩子去适应幼儿园,应该让幼儿园去适应孩子。

第二个疑问:孔融是否应该让梨。

第三个疑问:到底要如何把握挫折教育的度。

答:这两个问题都曾经和朋友讨论过。当时还长篇大论的写了好多。这里简单举个例子来说,我曾经有个朋友的小孩子,4岁,在游乐场骑自己的单车,因为玩别的把单车放在一边,结果被一个带孙子来玩的老奶奶以为单车是游乐场的,要拿去给她孙子玩,我朋友的小孩就说车子是自己的,但老奶奶不相信他一边批评他一边非要把车子拿走。当时我的朋友站在远处没有上前,只是想让小孩子锻炼跟人交涉,结果不仅小孩子觉得受挫哭了,她也生了气,反正老奶奶也没道歉,很凶的走了。前后经过大致是这样的,后来这朋友就跟我们感慨了半天。

我当时时这么说的:

让孩子跟孩子交涉或许是种锻炼,但我认为为时过早的是让小孩子这个年龄去跟大人交涉,--又是在一种状况不明的情况下,这容易让他对交涉的结果迷惑,从而对信心的建立不利。有的孩子在communication方面遇到重大挫折后,甚至会有自闭的情况发生。

我是非常赞成家长帮助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去与包括成人的外界打交道,不是说代替他们,而是适当的引导与肯定。

小孩子车子这件事情,让老奶奶给他道歉的可能性基本不存在,就算这个肯,万一碰上个完全听不明白话的,且比较粗鲁的人呢?如何让小孩子去判断,如何让小孩子去保护自己的利益,如何让小孩子继续有分享的心,这都是需要时间的。小孩子的心灵是脆弱的,容易受到伤害的,这一点不假,所以需要保护,但要明确一点的是,保护,并不意味着替代。

在这种场合,涉及到一个大人与一个小孩的纠纷的时候,家长应该及时参与,比如这个车子,我这朋友如果及时上前说明车子是自家的,并且主动问小孩子愿意不愿意借给那个小朋友玩一玩的话,这样的挫折发生的机率就要低得多了。

至于如何重建信心,明白good sharing的道理,是需要再经历一些场景的。

先写这些。有点罗嗦啊,呵呵。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