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经略》创刊 -- 南渝霜华
看一篇采访产后赵薇的文章,记者的各类问题中有一个是:“能谈谈为什么西方肥胖的黑人女性都充满自信,从容不迫,我们中国女人却总要减肥呢?”
这点儿低的,气得笔者扑哧就乐了:肥胖的黑人女性都从容不迫?君不见美国媒体铺天盖地的各类瘦身广告?君不见美国电视剧肥胖女性纷纷充当喜剧配角儿?
再一看杂志封面,ELLE,果然是娱乐杂志啊。
这种以臆想当陈述的“请君入瓮”类问题实在是有趣,就好像说“能谈谈为什么你偷了钱没埋起来么?”听者都绞尽心思琢磨到底为啥去了,压根不会想到这人可是冤枉的啊。
西方这般,西方那般,西方真的这般那般了么?各种误导充斥了我们的媒体,为民众构建了一个想像中的西方,不信?
请看以下媒体的造句——
“中国房价之高,已经赶超美国”这种论调频繁见诸各色报刊——是,拿着北京上海这种“super city”去跟美国的大玉米地——美国的新疆比房价,那水准是差不多了啊!拿纽约和内蒙比房价,笔者也觉得内蒙老好老便宜了!
“西方母亲生下孩子第二天都会让孩子摸摸水,孩子虽然看不到,但感觉得到。”《家居》杂志——这些年见了几十个妈妈,没一个生了孩子第二天精神地带孩子去玩水儿的!
类似的例子举不胜举。当今世界,联系紧密,国人同西方有了更多接触,差异导致比较,比较了两秒钟从此终身崇洋的国人一抓一大把——其中与西方并无接触,却由此类媒体处道听途说,自以为了解了“西方”,认了伪爹伪娘,就此投靠的亦不在少数。
这是一个有趣的现象。近年来中国崛起,“中国威胁,”但国人为何对中国文化的自信力不升反降毫无信心呢?什么样的中国人才有文化自信力呢?
显然,不是国力提升了,开开世博,建建鸟窝,国人出去哗哗买点LV,CHANEL之类,就都自信了。
自信力,不是买来的,也是买不来的。
任何社会现象都是有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的,只知今朝不知史,只看表面不看源,就难免做孙子。而想看到源头和历史,必须好好学习深入钻研。保持冷静态度,发扬理性精神,才是正解。
社会现象,从吃喝用度到社会价值认同等各个方面,都有各种历史和社会原因,先别急着认伪爹伪娘,想想背后道道吧。
其一,吃。
中国人在外最常被人诟病的莫过于去个馆子吃饭太热闹,西方人餐馆文化偏于安静。
某些孙子心态的国人出门一看,恨不能立刻跪下:哎呦妈呀,人咋这文明呢?咱咋吃个面还能出声呢?不行啊!
就算一点没有科学的精神去考察一番历史社会根源,看看最表面的情况吧,西方人一吃饭那是刀叉盘碟一齐上啊,生生要在盘子上咯吱咯吱切肉切土豆啊,声音难道还不够大么?
东亚国家一双筷子动静能跟人家比么?
再考察一下东方的传统,历史上日本人吃碗拉面,正规程序如下:一端详审视,二夹起猪肉片,咀嚼之后开始吃面,喝汤吃面以发出呼噜声为礼貌性标志对厨师高超厨艺的赞扬。
再看看吃饭到底是吃什么。国人聚集一堂吃饭,家庭聚餐社会聚餐信息交流性质远远胜于西方,不仅仅是吃饭满足食欲,更是通过家庭和社会纽带交换信息的场合。吃饭的社会性功能不一样,自然氛围也不一样。
其二,抹布。
西方家庭一般没有抹布拖布,用一卷卷的纸毛巾和需要续买湿巾的湿巾拖布,又有些国人一看,孙子心态“腾”就上来了:哎呦妈呀,难怪人家这么整齐呢?用了就扔,根本见不到嘛!回家立刻扔了抹布拖布,再愤书一段国外如何如何先进。
考察一下:纸毛巾,湿巾拖布原料都是树木,需要续买的湿巾还有多种人工合成的添加剂,二者长期大量使用,产生的浪费是巨大的——绝对是既不可持续,又不环保的资源利用方式。
反之,抹布拖布可持续又环保。
有这么值得引以为耻么?
吃穿用度之外,再来看看社会问题。
国人到西方世界初看,通常会认为西方世界表面总是有序公平的——与国内表面的关系网络形成鲜明对比。
于是又开始诟病国人素质问题,痛心疾首道:国内怎么这么不公平呢?
国内关系网络是不是一个社会问题?是。
但这和西方世界是否真正公平是两个问题。
西方真的不靠关系?凡是在西方长期生活过的人对此推论不是嗤之以鼻便会哈哈大笑。
先看上学。常春藤学校招生都有“legacy admission”,譬如耶鲁有40%的名额先是录取校友的孩子。进了这些昂贵的私立学校通常都有兄弟会,姐妹会,为什么要加入?因为会里这些人脉都是对个人将来至关重要的,怎么加入?兄弟姐妹会前辈的影响是巨大的。什么样的人加入?表面上任何学生都可以。实际呢?笔者曾经教过的学生描述他们的兄弟会暑期活动是租游艇去佛罗里达玩儿,圣诞活动是租花花公子集团的场地和兔女郎party。这些高昂的费用都是算在兄弟们头上的,不是这个圈儿的学生即使偶尔能加入,真能呆下去么?都是私校的常春藤实质不过是美国权贵阶层巩固其阶层统治的制度。
无数长期的西方社会调查指向同一个事实:那就是在过去的30年里,西方世界的富者越富,穷者越穷,而最关键原因便是富者的network不断吸收更多富者,更加吸金,而穷者的network却越来越下沉和狭隘。
关系之重要就连中小学也不例外。笔者某女友身为私校高中老师,经常讲述学校给予某学生警告,但其学生父母与校方董事会某人相识,一番活动之后校方取消警告之类的趣闻轶事。
再看找工作,投投简历是否能找到工作?能。和认识人相比,哪个效果更好?用脚趾头都可以想出来。
笔者多年耳濡目染硅谷公司的招人经历可为佐证。这些美国公司招工招谁呢?招创立人的同学,同学的朋友——这是硅谷最普及的模式,笔者一朋友自2007年创立公司,至今此公司以及和合作的两公司还没有过看简历招人的例子。也曾有某公司创始人在一次聚会中对笔者直言,公司最重要岗位的招人要求,实际上是私下里先确定了要谁,然后为那个人量身打造的所谓“要求”。
事实上,从上学到工作,美国普及的推荐制度,不过就是制度化了的关系网络。
又有人说了:“西方如何如何真实自我,从不攀比,”然后愤而诟病攀比是国人的劣根性云云。
让我们来考察一下,攀比既然是社会现象,自然有各种地理历史社会原因。第一,西方人口密度低的聚居方式决定了人们的社会联系相对松散,通俗点说,你出门见到人的机率都小了很多,你可攀比的机会自然少了很多。人归根结底是群居动物,需要社会反馈来纠正自身行为。社会反馈少了,自然纠正就少。
在中国社会,人口密度高,互动大,人们受到别人的关注度更高,反馈更多,自然对周围的预期更在意。
请不要忘记,国民性都是社会环境的产物。
第二, 当人们反复听到一个貌似笃定的陈述句的命题时,是不经常去质疑陈述的事实本身的——西方人真的不攀比么?
记得某次曾近和一个年逾五十的美国人谈起中国人经常说美国人不互相攀比,他听了哈哈大笑,随口举例:“是么?我有四个孩子,从上高中到小学都有,学生家长聊的都是你孩子哪门考了多少分,他家考了多少分;我们这个暑假去斐济度假了,他家没有之类。”然后语重心长:“任何社会,只要你扎了根,社会关系越多,越发现实际大家都一样,美国人,中国人,大家都会攀比,随时在比。”
社会现象无所不包,再说说影视文化。
《盗梦空间》的横空出世,可以预见地地再次掀起了不少国人对美国的新一轮“认伪爹伪娘”活动:“哇,看人家美国人的想象力啊!”
“哇,看看人美国的电影都拍成这样了,国产电影什么样?!”
“美国文化是全球领先的!中国文化太落后了!”
“中国人就是没有想像力,没有创新精神!”
个个声色俱厉,恨不能把国人脑袋都拧下来,把“美国思维”装进去,再安放回脖子上才好。
让我们先来看看不同的影视文化背后的社会土壤吧。
笔者的先生生于美国长于美国,大学学习中文,对中国文化兴趣浓厚。
于是笔者两年前隆重推介《奋斗》辅助其中文学习。那是他第一次看中国电视剧,看了一会儿,非常不解地按暂停发问:“我发现,这个电视演的就和你们实际生活一样啊,为什么中国人愿意看这种跟生活一样的呢?要是拍这种剧,美国肯定没市场,因为美国人生活本身就这么无聊了,上班下班,没什么意思,再拍这样的剧肯定没人看。”
——确实,在生活节奏缓慢,变化甚少的社会氛围下,美国人朝九晚五,下班回家,没有多少跌宕故事。
美剧如《绝望的主妇》即使表面打着写实的旗号,诸多情变凶杀,华服豪宅——都与实际生活相去甚远。美国影视,唯有与生活差异越大,才越有市场。
而中国人热爱写实的电视剧电影,越与生活接近,越有共鸣,越爱看。说到底,写实的影视文化的诞生也是市场需要。
既然二者两种影视文化都是市场催生的产物,在某些国人眼里,为什么写实主义就这么值得诟病?反映想象力的就那么高贵呢?
又有人说了,“大家都这么喜欢现实主义作品,这和中国人没有创新精神直接挂钩!”
中国人有没有创新力,这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有不同答案,笔者不是历史学家,也不试图对此做出一个非此即彼的回答,在此试图讨论的是关于创新精神本身的问题。
创新精神好不好?好。——那是不是没有创新精神的民族就那么可恶?有创新精神的民族就那么高贵呢?
从历史上来看,中国文化从根上不是一个“特立独行,力图不同”的文化,我们看看老庄,就能很快发现中国根儿上的东西——“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居下,柔弱居上。”
说到底,怎么活下来才是根本——这是一种以最终结果论英雄的实用主义文化。这恐怕也是中华文化不断吸收包容别的文化,在四大文明中成为唯一一个五千年延续不断保存下来的文明的原因之一。
换句话说,中国人看求新求异这事而本身价值很小,除非求新求异可以达到长生不灭,世代兴旺的目标。这种价值取向达尔文老人家也会同意,他说的可不是“新者生存”而是“适者生存”。
另一方面,中国文化以老为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活得久了,才有悟道的可能。
而美国的历史决定了美国文化从根本上说恰恰相反,是一个青年文化,大量媒体信息宣扬的是青春,求异,试错,不论结果的主旋律。
在当代的国际竞争中,民族和国家是否需要创新?自然。
在过去的30年里,中国“摸着石头过河”在国家建设和发展方面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就。西方的很多学者纷纷指出,正是中国在制度架构和具体实践方面的创新把中国带上了“崛起”之路。
影视文化的创意固然值得赞赏,但究竟是社会生活的一个方面,虚心学习的精神要有,妄自菲薄则不可取。
最后看看教育。蔡美儿一篇《为什么中国妈妈是世界一流的》横空出世,让东西方从教育界专家到平民百姓都打了鸡血般兴奋。《虎妈的战歌》销量大好,也引来国内“虎妈好还是羊妈好”的激烈论战。
正方高声疾呼东方教育太严格,压抑孩子个性摧残孩子身心,虎妈做法不可取,要以满口赞赏把孩子一路当成小超人赞大的“西方鼓励教育”为新的战略方针。
反方寸步不让,拿出虎妈女儿的成功之处,例举严格教育的好处,做足了虎妈后备军的架势。
笔者坐观双方旷日持久的论战,情节跌宕,大有看头。
这其中被默认继而被忽视的问题是,“西方教育”被等同为“鼓励教育”,真的就是“鼓励教育”么?
笔者幻想如果把一位正方辩手送回五十年代的美国,他可能吃惊得地嘴巴都合不上——因为这对当时的美国父母与中国父母可能没有什么本质区别,他会夫妻之间经常有这样的对话:
“做了错事,该好好揍一顿屁股了!”
“不打孩子,怎么能教育好他?”
“小孩子知道什么?我们必须严格要求,做对他未来最好的选择!”
云云云云。
我们研究一下历史会发现,“鼓励教育”80年代在美国开始兴盛,与当时美国压倒苏联,国力一时达到顶峰,经济繁荣,就业机会增多直接相关——80年代父母开始大肆宣扬“只要做你自己就好”“孩子开心最重要”——为什么?因为终于远离了30年代的大衰退和40-50年代的二战,60—80年代的共产主义威胁,社会压力陡然减轻,工作机会陡然增加,开心最重要?那是因为历史上第一次不再有“孩子不出色找不到工作会养活不了他自己”的担心。
“鼓励教育”有多成功呢?80年代出生的美国孩子,大多数都是一路受到“鼓励教育”成长起来的,现在已进入20多岁,为人夫妇为人父母,他们怎么看待教育?现实是,金融危机之后社会工作机会骤减,他们经常谈起“小时候爸爸妈妈总说我是独特的,从来不说我很平凡,大学毕业以后我突然发现其实我不是,我就是非常普通一个人——非常失落。”
笔者的小姑子即为较典型的例子。小姑子心地善良,年方24,患有先天性糖尿病,从来没有男友,现注册了网上相亲网站,希望找到另一半。某天,她突然找笔者倾诉:“我今天发现一个网站,大家都是糖尿病病人,在这个网站讨论和讲述是否应该在相亲时候告诉对方自己有糖尿病,什么时候告诉,对方介意与否之类。我看了特惊奇,因为从小爸妈都跟我说我跟别人一样,别人能做什么我都能做,我从来都没想过有糖尿病是个问题,还用考虑相亲要不要告诉对方之类?我看还有因此分手的——这太让人吃惊了!”
——确实,笔者有幸曾与这位小姑子同住半年,她是每日必吃蛋糕冰激凌——父母从来都说她和别人都一样嘛!为什么别人能吃冰激凌她不行?再增加点胰岛素量就是了。父母一点没改变“你独特,因此将来肯定有人欣赏你爱你”的鼓励套路,现在与现实撞车,怎能不让她吃惊?
亚洲社会从来人口密集竞争激烈,大部分家长要孩子认清现实顺应大势,走好正规的那条路以保证基本的就业和更上层的问题,本就是社会环境的产物。现在大国崛起,大部分家庭有比从前更充足的资源养育孩子,这与美国80年代的国情有极大相似之处,这才是“鼓励教育”大行其道的社会土壤。
看清了历史和现实的种种,我们就会明白,家长用何种方式要如何养育孩子,这个抉择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家长对孩子长大后的世界形势的判断。世界形势和社会氛围的不断变化,决定了任何一种方式都不是万灵仙丹。鼓励教育虽然有优点,但也不乏可商榷之处。冷静思考,理性抉择才是可取的。
以上一番探讨之后,回到文化自信力的问题,水到渠成的结论便是:文化自信力源自个人的阅历、学识和理性。
归根结底文化是个人的集合,文化自信力是个人自信力的汇总和折射。一个人走过四方见多识广,读万卷书知史知今,能思能辩有条不紊,就很难盲目迷信任何一种价值观和社会体制。
你是一个人,我也是一个人,我们在不一样的地方成长,我们有的只是不同;我们的祖国家乡,有的也只是不同。差异并不意味着任何一方更优越和高级。
不同文化有各自的来龙去脉,各自的优劣强弱。一个人越知己知彼,越容易心平气和地做自己,自尊自信,取长补短。一个民族知己知彼,对世界了解越多,对自身了解越多,才可能真正明确自己的目标,为人类的进步做出自己的贡献。
(作者新浪博客:“移民中国” http://blog.sina.com.cn/yiminzhongguo)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萧武:媒体的政治化与去政治化 10 南渝霜华 字11269 2011-05-25 14:37:30
🙂花!这个官方媒体有自己的特定位置,对基层代表了上级说得好 桥上 字0 2011-06-29 23:21:33
🙂纪武:《关云长》—— 阵容豪华的山寨烂片 37 南渝霜华 字5906 2011-05-25 14:36:56
🙂小水瓶:什么样的中国人才有文化自信力
🙂《经略简报》第四期发布 4 南渝霜华 字1605 2011-04-30 02:17:04
🙂给兄台提个建议,下一期能否关注一下教育问题和人口问题? 云无心而出岫 字0 2011-04-30 03:48:25
🙂人口问题我知道你的意思 南渝霜华 字36 2011-04-30 04:02:26
🙂~~ 紫鳶 字50 2011-04-30 07:3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