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小猫的原创——也谈中国的战车 -- 妖猫drake

共:💬17 🌺132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小猫的原创——也谈中国的战车(二)

2.“乘”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东西

看大家都在讨论“乘”这个编制变化的问题,小猫觉得要讨论这种演变要从头说起。乘成为一个车兵和步兵混合的编制,一般认为是在西周。此前的商军,从考古发现来看采用的是将步兵密集队形和倒三角战车编队分开编成的作战队形。商朝的步兵包括两种,一部分是低级奴隶主阶级组成的徒步甲士,也就是所谓的“虎贲”,这支步兵的阶级构成与希腊世界重装步兵的比较接近,是由经过军事训练的“平民”或者说是由“国人”组成的,算是一种民军制的残余。

而另一群人,就是被驱赶上战场,冲击在前,撤退在后的奴隶,这支装备原始、阵亡率颇高的部队几乎是被文字记录完全无视的,但是我们却能从武王伐纣牧野决战中找到他们的影子——那一计惊天动地的反戈一击,他们一劳永逸的向商族报了仇,也迫使奴隶主们重新考虑战场编队的问题。

当然,奴隶军团中还有另一群特殊的奴隶,这就是商王的世袭王室奴隶们。他们世代为商王服役,是商王最为信任的力量,于是有商王“用其携贰者以宰治其同族”,以这批御用奴隶监视其他奴隶主,而且,商王的王室奴隶卫队还以“多臣”之名参与征伐西方,但是由于他们身份仍是奴隶,所以并不在国家军队的编制中。类似的国家奴隶部队也出现在波斯人的军队中——他们被称为“万人不死军”。

但是无论是由奴隶主阶级底层单独编组的甲士军阵,还是干脆被驱赶上战场的奴隶,乃至于专门以战斗为业的商王奴隶卫队,他们或者技战术娴熟,或者不习兵刃,但全都是缺乏指挥的,这些步兵军阵在战场上唯一能做的就是前进或者后退,区别不过是其中一些懂得排出整齐的密集阵型而另一群人就像赶鸭子上架。对于商的普通步兵而言,无论他们身上是否穿着精良的甲胄,这群人对作战机动的了解也就是个前进或者后退,对于密集方阵而言,转弯都是有困难的。

类似的情况也出现在希腊世界的早期重步兵方阵中,阿彻.琼斯在《西方战争艺术》中如此评论这种一根筋的早期方阵“纵深密集的队形实际上没有机动能力,只能前进或者后退。早期的重型步兵方阵没有细分,因此只能实施简单的运动,比如,允许位于翼侧的人根据命令面向不同的方向。这种协同缺陷是由队形的性质以及民兵是业余战士的特点所决定的。要对方阵细分并进行战斗中有用的训练,就需要编组,以便在下级军官领导下经常一起训练。但是希腊民兵缺乏这种实践。”

何止是希腊民兵,在早期步兵上面,高级奴隶主们既没有,时间精力费心教导底层平民们复杂的阵型机动,又害怕拥有了自己指挥和机动作战能力的平民们会把学到的这一套用在对付看似强大的车兵上,因此贵族们宁愿让独立步兵处于一种战斗力有限的困境,也不愿通过教习复杂机动来提升密集方阵的作战能力。

但是,随着战争的进行,贵族们发现面对的敌人越来越强大和狡猾了,指望依靠几个密集方阵在战场上一条道走齐步,车兵集群侧翼机动射几箭就打赢一场战斗的“幸福时光”一去不复返了。

作为前骑兵时代战场上速度和冲击力的绝对王者,车兵在商军中是绝对的天之骄子,但是这些看似风光、高高站在普通甲士之上的贵族富N代们的实际战斗力却很值得怀疑。估计大家会说,你小猫不是说车兵又会射箭又懂得驾车,是贵族精英么?

没错,战车兵在训练和单兵战斗力上是绝对凌驾于普通步兵的,但是他们脚下的战车,却是一种脆弱的机械装置。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由于技术水平的限制,各文明的战车在坚固性和耐久上都不如皮包骨头的战马,在崎岖地形或者危险驾驶的情况下很容易出现车祸,对于沼泽泥坑的难以通过的地形也极容易一头扎进去彻底困死。在面对步兵方面,集群步兵通过配合,完全有机会剿杀战车,至少可能利用手中的长兵器给战车兵造成伤亡。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德国的四轮木车

考虑到车兵和步兵在训练成本装备成本上的差异,战车同步兵正面碰撞很难取得令人满意的交换比,而以弓箭战术面对步兵集群,其实并不是太合适的战术,何况步兵也逐渐开始装备原始弓箭,虽然武器性能与车兵的有差距,但是却数倍于车兵的一车两弓,对射上车兵也不见得能讨什么便宜。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战国战车的复原模型

而且由于步兵缺乏指挥和士气激励,很多时候战斗的胜负决定于哪方的步兵首先崩溃,而非哪一方的车兵表现更出色。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车兵一次次的在战场上被步兵兄弟们卖了,被打得屁滚尿流之后,回去却不好说什么。

商朝的军制已经由部落时代的全民皆兵临时征集制演化为规定归属的民军军制,平民们此时已经将参与只有贵族或者说奴隶主阶级上层受益的对外征战试做一种被迫服的苦役,这种不甘心不情愿,再加上长期服役导致农田荒芜自家破产,步兵兄弟们在战场上越来越被动,越来越消极怠工,逃跑的技术倒是越来越娴熟了。

针对这种奴隶主阶级中一部分人越来越讨厌参战的的内部分化和矛盾,世界各种文明都最终使用常备军制来代替民军制,但是具体到改造步兵密集阵型上,东西方采取的方式却不同。

西方在密集方阵中引入了全职业的雇佣兵,这些人经验丰富,在战斗中积极主动,如色诺芬《长征记》中的雇佣兵团,远涉重洋,最终破关斩将历尽波折总算是打回老家,马其顿则依靠改良的长枪密集方阵配合完善的多兵种军队打遍欧亚无敌手。

当然后来罗马人在改造伊特鲁利亚式军制的过程中逐渐建立了职业士兵的军团-大队体制,其更为稀松灵活的阵型在在战斗中屡次击败了希腊密集长枪方阵,将方阵暂时打出了西方战争舞台。无独有偶,东方的周朝也选择了以更稀松更有弹性的阵型来代替密集步兵方阵,也就是每乘混编步兵小组和核心战车,再由“乘”组成的稀松大型方阵。

中国人对九宫格似乎有种特殊的爱好,沈括在《梦溪笔谈.补笔谈三》中提出了九阵之说,《李卫公问对》则称中国的九宫格式编组始于黄帝和井田制,“其形井字,开方九焉,五为陈法,四为闲地...虚其中大将居之,环其四面,诸部连绕”,根据这段来猜测,乘的战斗兵共25人,车上甲士三人,车下甲士7人带领15名征伐奴隶兵,这车下22人应该是组成四个战斗小组,排布在战车四面,所以以九宫格方式来看,四角四格是没有部队的,所以叫做闲地。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以九宫格模式编组的“乘”

但是我们来想想一下这样的一“乘”,排入大型方阵,似乎有些问题,那就是两乘之间会形成没有战车居中的弱点。其实从曹操对春秋75人制大乘的描述“攻车七十五人,前据一对,左右角二队”来看,我们是误解了九宫格的说法。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曹操描述的乘是一个倒三角阵型,后部是没有步兵小队的,那是假如我们将下一个倒三角阵型拼合过来,就会发现,这种倒三角阵型正好解决了步兵小队之间缺乏战车联系的问题,而且完全符合九宫格阵型对闲地和陈法的描述。当然,由乘拼合而来的,实际是一个个联系比较紧密的纵队,纵队和纵队之间,仍然有不小的间隙,但小猫推测,这些敌军很容易就能挤入的空隙,很可能是车布混合阵型故意保留的。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为什么要故意保留这些空隙呢,我们只能从战场场景来推测。乘组成的车步混合大方阵要攻击的敌人无外乎两种,或者是编组完全相同的车步兵混合方阵,要么是由起义国人、起义奴隶或者是异族战士组成的步兵阵型。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假如敌军是车步混合方阵的话,那么两个方阵正面对冲,最高效的作战模式是什么呢?是西方步兵密集方阵那种前几排像玩橄榄球和相扑一样对撞,推搡,踩踏,打得异常野蛮,而后面绝大多数战士却像看街头卖艺一样摇旗呐喊助威围观呢?肯定不是。

我们的老祖宗们玩的战斗模式就要比西方的玩法高效的多,既能保证场面血腥好看,还能保证主角和大牌大碗们尽量安全的参演,这种打法没有名字,我们却可以用象棋的一个名词——“双车错”来为之命名。

既然是“错”,敌对两乘是擦身而过,各位可以试一下分开两手五指,在交叉握笼,这个过程中,我们指头的侧面互相摩擦,用力大一些还能挫的很疼。而战场上,由“乘”组成的车步方阵就像分开的五指,面对面而来,纵队间的空隙正好可以供对方的车步纵队插入,当然这种插入带来是每乘角队之间的血腥砍杀,因为角队的站位就像锉刀的挫齿,两齿相碰想不碰出火花都难。

但由于有角队和闲地存在,居于“乘”中心的战车只需要用弓箭对步兵间的作战进行支援,顺便鼓励或者说监视手下步兵们拼死而战就可以了,除了对方战车射来的箭之外,高高在上远远观望的奴隶主贵族精英们是能够保证自己安全的。

那么面对对方单一步兵时“乘”这种混合编组的效果如何呢?这次我们就要对比的是车兵和步兵分开编组与车步混合编组在对抗单一步兵时孰优孰劣。首先我们知道,周朝的战车虽然性能较商战车要高了很多,却仍然有机械脆弱的问题,这种隆隆而来,看似兼备速度和坚固的木质机械,即便撞击的障碍物只是人的血肉之躯仍根本不能多次承受冲撞时带来的巨大的撞击力。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中国兵车复原模型和出土的战车

丧失了战车机动性保护的战车甲士们,面对对方集群步兵次来的枪林剑丛,也只会被砍成一堆肉泥而已。所以,指望战车通过撞击和碾压来驱散对方步兵阵型只能算是一种危险性极大的赌博,最多作为计无可施时的手段。

在单独编组时,本方独立编成的步兵们是不是会在远远停在阵后的战车的监视下奋力作战呢?肯定不会,无论是对外征伐,还是对内镇压,步兵兄弟们拼死奋战只能赢得的血和死亡,好处是不会落在他们头上的,对他们而言,倒是本方那群高高的躲在战车上的混蛋都死光了才更能合他们意。

那么当步兵和车兵以乘这样一个基础单元混合编组之后呢?还是由于角队和前据的保护和屏蔽,战车上的贵族精英们得以安全的射射箭、敲敲鼓、看看戏。

而原来可以消极怠工作壁上观的步兵们就倒霉了,角队和据的编组很小,远没到分编时代一群人混在一起可以法不责众的规模,步兵们不卖力作战,贵族们就可以用严酷的军纪杀鸡儆猴,避无可避,没有第二条路的步兵们只能挥戈向前,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为战车上的贵族精英们赢得战功。

由此我们只可以发现,乘这个编组出现对于车兵正是幸福生活的开始,除了大大降低车兵的作战风险,同时也让功勋更容易取得,除此之外车兵们的地位也有所上升。

以前的车兵,单独编组,除了个别贵族中的贵族,中国车兵就像西方希腊世界的民军方阵中的普通一兵一样,在自己所在军阵中处于最普通、最底层的地位,这些徒步甲士,与同样徒步的奴隶兵相比,装备稍有优势,却很难体现他们的高贵。

“乘”这个步兵和车兵混合的编制出现后,徒步甲士们的地位也得到了提升,至少是形式的。现在,徒步甲士们从一般打手,摇身一变成为带几个小弟的打手头目,能够满足一点统治欲望,也可以用徒步奴隶战士们作为自己的人墙,略微提升一点战场上的安全系数。

最悲催的就是奴隶兵了,现在他们收到越来越严酷的军纪的对待,监视他们的战场督工更多了也更近了,奴隶间的战斗也越来越变得血腥起来。

那么从经济基础上来讨论周军制和军阵的变化,我们能得出什么结论呢?

作为中国历史上仅有的一小段正统封建时代,周朝车兵步兵混编还有“乘”的出现,我认为与经济制度的变化是直接相关的。前面我提过,乘不光是一个军制中的基础作战单元,它拥有独立的后勤保障能力,也是一个能够维持作战的基础战争单元,同时乘也是周动员和军赋体制的一环,简而言之,甲士们是一位低层封建主的部属,而徒步奴隶战士也来自封建主的土地。

在日本和欧洲类似的经济体制时代,欧洲封建主和日本的小名庄园主养常备骑士、骑士侍从或者武士,战时则动员农奴上阵。

虽然文艺作品中的日本武士和欧洲骑士都是几骑滚滚而来绝尘而去,来去如风,其实他们采取的战术编组更类似中国周朝的“乘”编制,也是采用步骑混合编队,另外,小封建主甚至是农庄主们出征时也会自带后勤人员,甚至自备干粮,这种自给自足是保证独立性的一个基础,吃我的饭,穿我的衣,只向我效忠。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在欧洲,不列颠人曾长期使用战车做为高级贵族的作战装备,但面对罗马的步兵军团-大队,尚处于单独编组的不列颠战车从没讨到过便宜

因此对于春秋“乘”编制的演化以及随后步兵逐渐从乘中独立出去,再次恢复独立单独编组,以及车兵丧失军队核心地位,猫也倾向首先从经济基础来讨论其演化的原因和过程。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