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朱子之死前后 -- 张王
辛稼轩与朱熹同游武夷后,在和朱子的《武夷棹歌》第九首中写道:“山中有客帝王师”,后来成为了现实。
宋宁宗时,朱子由右丞相赵汝愚推荐到朝廷作了侍讲。朱子曾有言:“居官不可作受用想。天之生我异于众,予以治世之职,是造福于世之人,非享福之人也。”大约应是个好官。可他向皇帝弹劾韩佗(我的输入法里面没有那个字,暂用此字代替)胄“擅权害政”。当时韩佗胄的势力正如日中天,朱熹没能把他扳倒,自己反而丢了职。庆元三年(1197年)冬,韩佗胄等宣布道学为“伪学”,将朱熹列为“伪学逆党”之魁,这就是著名的“庆元党禁”,此风最盛时甚至有人上书“乞斩朱熹以绝伪学”。
朱子被炒了鱿鱼后回到了考亭---建阳城。他在那里积极进行下岗再就业活动,把出版事业搞得非常红火。
好日子没过几年朱子就去世了,正是庆元党禁白热化的时候。有人上疏曰“四方伪徒聚于信上,送伪师朱熹之葬。”朝廷就下令禁止其朋友、门人到考亭会葬,搞得门生故旧都不敢前去见这最后一面。朱子的朋友甚至连哀挽文字都很少留下,就只有陆游跟辛弃疾写了祭文。辛弃疾词云:“案上数篇书,非庄即老。会说忘言始知道;万言千语,不自能忘堪笑。今朝梅雨霁,青天好。一旧社会一丘,轻衫短帽,白发多时帮人少。子云何在,应有玄遗划,江河流日夜,何时了?”加上的小题云:“读庄子,闻朱晦庵即世。”结句“江河流日夜”人多说是化用杜甫的“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来称颂朱熹的文章、事业不朽,我却觉得更有可能是借谢螟名句“大江流日夜”来隐含“客心悲未央”的心情。把听说朱子去世跟读庄子拉在一起,虽然最后也表达了悲哀的意思,但整篇语调还算是轻松,当是在那个环境下不得不作出的姿态。
历史走到这里开始拐弯。朱子死后不久,韩佗胄失败,连自己的头都没保住。再过些日子朱子就得到了平反,其学说的命运发生了根本变化,本人的地位开始逐日上升。嘉定二年诏谥“文公”,宝庆三年赠“太师”、封“信国公”,绍定三年朱子被追封为太师、徽国公,从祀文庙,宋理宗还亲笔书写“考亭书院”横额,刻在建阳城里的石牌坊上;咸淳五年度宗诏赐朱子故居婺源名“文公阙里”;元至正元年诏立“徽国文公之庙”;崇祯十五年诏称“先儒朱子”(后改称“先贤”),列于汉唐诸儒之上。朱子的“存理去欲”论受到了统治者的青眯,元明清三代朱子学都被封为官方哲学,朱子本人高高跻上圣人的宝座。
回想当日,著名思想家陈亮在离开考亭后曾对朱、辛两人的画像写过赞语,称他们一个是“人中之龙”,一个是“文中之虎”。这一评语说明在他心目中两人虽然性格完全不同,地位却是相等的。而稼轩自己认为朱熹就像草《太玄经》的杨雄(字子云),虽很有文名也无甚特别出奇之意。没想到历史越往后,对朱子的评价就越高,二人的地位相差就越悬殊。若稼轩地下有知,不知当作何感想?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原创】朱子之死前后
【砖头一】硬勘案大儒争闲气 甘受刑侠女著芳名 吴健 字15363 2005-03-21 03:59:12
后人评论这个严蕊,乃是真正讲得道学的。 1 葡萄干 字22 2005-03-21 06:34:34
这句话真的是画龙点睛啊 吴健 字62 2005-03-21 15:03:17
【砖头五】也谈道貌岸然 吴健 字6722 2005-03-21 04:09:17
【砖头四】严蕊 吴健 字3711 2005-03-21 04:06:41
【砖头三】假装无耻 吴健 字3339 2005-03-21 04:05:10
【砖头二】君子和小人 吴健 字5554 2005-03-21 04:0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