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赵氏孤儿(上) -- 花大熊

共:💬28 🌺392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难怪你要写赵氏孤儿在这里有这一出,帮你补充下

我说一段古。

话说,当年春秋城濮之战,战败的楚国统帅令尹成得臣(又称子玉)在楚王使者质问下自尽。数十年后,楚庄王一鸣惊人,在邲之战大败晋国军队,晋国霸权就此易手于楚国。战败的晋国将帅,被当时的晋景公赦免。晋景公当时说服其他人的事例就是,子玉被迫自杀后楚国失去了秦穆公时期孟、西、白兵败后在崤之战雪耻机会。晋景公的行为一时传为美谈,因此还留下了一句成语:困兽犹斗。

好这段美谈和佳话,可以看做你已经叙述的那些文字,即事物的一般事实。如果,我们能多知道点历史知识,那么我们可以知道在楚国当时有覆军杀将的习俗(楚国26个令尹其中9个因兵败自杀或者被杀)。同样,晋景公赦免战败统帅,还有一个背景,晋景公不仅赦免乱命覆军的统帅荀林父还连带赦免了直接战败的责任人赵旃。这个,赵旃是赵盾堂弟赵穿之子。曾经,在赵穿死前托孤于赵盾的嫡子。赵氏当时是晋国权倾一时的公族之一,晋景公的佳话背后是投鼠忌器。

你看,上一段背景资料加进去,相关的解读就从佳话到了权谋。虽然失去童话般的光泽,但是仍然充满着故事中的戏剧性。这个,就是现在西西河里的对于当年权力斗争的种种解读。不过,我们不妨把历史的脉络再说清晰点。先说楚国,楚国的令尹子玉,出身若敖氏。若敖氏在楚国一共出了9任令尹(楚国历史一共26任令尹),可谓权倾一时。在子玉被迫自杀后,逼死子玉的楚共王随后就被儿子穆公在宫廷政变中被迫自杀身亡。虽然,楚穆王这次政变和若敖氏有无瓜葛史书并无记载。但是,楚穆王执政时代与若敖氏的争斗一直都没有停止过,而楚穆王最终饮恨而终和若敖氏的制掣有直接关系。直到楚庄王的时代,若敖氏才被三年不鸣一鸣惊人的楚庄王族诛。楚庄王三年不鸣,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若敖氏在旁的虎视眈眈。公元前605年,楚庄王挟北征余威与反叛的若敖氏决战,如果不是战场上养由基一箭射死若敖氏主帅斗越,恐怕这场战争能不能迅速结束还是个未知数。在若敖氏覆灭后,楚庄王重设令尹职能彻底架空了这个职务,在此后令尹成为楚王的集权的附属物。而我们看同时期的晋国。当时的晋国在晋文公后出了一个大权臣赵宣子赵盾。赵盾时代,不但使得晋国的霸权在晋文公时代达到了最后的巅峰。同时,赵盾默许赵穿弑杀晋灵公,并在弑杀晋灵公后设公族会议架空了晋君权力。晋国公族会议中,以六卿为基础。袭六卿的六个世袭贵族出了荀林父出身的荀氏是在晋文公之前就存在的老世袭贵族外。(荀林父之幼弟荀首受宠于成公,被封于智,因而创造了另一个家族——智氏。)其他五个,不是赵盾的亲信就是赵盾的亲戚。(如:韩氏之祖韩厥本就是赵衰收养的孤儿,作为赵氏的家臣,他与赵盾的关系亲切却不暧昧。赵盾以韩厥为三军司马,地位仅次于六卿。赵盾所投的这一份潜力股最终帮助赵氏渡过最艰难的坎坷之路。)而前面说到成为一时佳话的晋景公,本人更有段曲折。这段曲折就是,著名历史故事赵氏孤儿中赵氏下宫之难的直接凶手背后就是这个晋景公。这个晋景公在杀赵氏之后,利用老贵族荀氏试图逐步夺回在公族会议中旁落的君权。但是,这个企图在下宫之难多年后被迫重新承认赵氏的地位与权力。而赵旃这个在邲之战中晋国战败的直接责任人。在战败之后能被赦免,并得以善终,相关背景也在于此。对比楚国和晋国,两国的历史恰好在邲之战之后走向了转折点。楚国在楚庄王改组国家机器后继续保持国势直到秦一统六国。而在晋景公试图挽回君权的最后努力失败,虽然还有大败齐国的振作但是最后还是不明不白的死在厕所里。此后的晋国,日益为六卿控制的公族议会所把持,最后在形成了三家分晋的格局后进入了战国时代。此前一直作为春秋时代最有国力与国势国家的晋国,就此黯然收场。如果要找一条线索,把楚国和晋国的事情贯穿起来,一句话:国君与贵族争权。

楚庄王平若敖氏之叛,恰巧是楚庄王北征胜利之后。这个,北征的胜利就是和赵盾对峙中获取的。(此前楚庄王在若敖氏叛乱时一度失去国都的控制,不能返回,非常窘迫。)而楚庄王这次北征,还留下了一个千古成语:问鼎中原。楚庄王正是在此次北征中于周京而问鼎之轻重。恰恰就是这一年,赵国的赵穿弑杀晋灵公,当时晋国大乱无暇难顾。也正是在这一年,斗越举若敖氏全族造反。被楚庄王一举消灭。

我们再反观晋国。在赵穿闹朝击犬弑杀国君之后一年,赵盾在逐步控制晋国的局势。可以直接说,赵盾当时虽然权倾一时,有鉴于楚国发生的事情。赵盾才没有独揽大权,而重新恢复了当时已经被禁止近百年的公族会议。简单点说,赵盾汲取若敖氏独揽大权的让楚国其他贵族与王族结盟最终造成若敖氏全族覆灭的教训。通过公族会议形式,把晋国公权由自己牵头在贵族中分配,这样彻底架空王族来达到长治的目的。这也未下宫之难后,被几乎族灭的赵氏复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说到赵氏孤儿的直接背景下宫之难,《史记.赵世家》与左传三传上对其具体记载不一。而春秋左传三传中无此记载。在《赵世家》里介绍,凶手屠岸贾,但是在其余史书中对屠岸贾一人只字不提。《赵世家》中称死者有赵朔、赵同、赵括、赵婴齐,受波及的还有赵旃。但是《左传》中却只说到有两人原(赵同)、屏(赵括)。赵朔不知道上哪了。

按照太史公的记录,下宫之难就是在邲之战爆发的同一年爆发的,也就是晋景公三年的公元前597年。假使这个记载是可信的,我们可以根据春秋时期,一国出兵,封君与封臣有责任出兵的惯例中不难看出。邲之战受重创的,与其是被架空的国君,不如说是揽权的公族士大夫们。从这个角度,荀林父最终导致晋军全军溃败的乱命从某种角度是很可疑的。因为,以太史公的记载为准的话,邲之战之后下宫之难旋即爆发,在战争中受重创赵氏被晋景公几乎族灭。

我们回到,赵氏的复兴。根据史记记载,情节极其有戏剧性。那一年,是晋景公17年,当时晋景公病了。有巫蛊说国公的病,和被杀的赵氏冤魂作祟有关。这时,作为赵盾家臣被提拔到公族会议六卿之一的韩厥进言,国公当安抚赵氏。史记中原文如下:晋景公十七年,病,卜大业之不遂者为祟。韩厥称赵成季之功,今後无祀,以感景公。景公问曰:‘尚有世乎?’厥于是言赵武,而复与故赵氏田邑,续赵氏祀。程婴、公孙杵臼之藏赵孤赵武也,厥知之。如果说,你看到这段有疑问的话。在史记晋世家里,私货就多了,:(晋景公)十七年,诛赵同、赵括,族灭之。韩厥曰:‘赵衰、赵盾之功岂可忘乎?奈何绝祀!’乃复令赵庶子武为赵後,复与之邑。

而公族会议呢?赵盾赵宣子留下制衡君权的公族会议呢?这个太史公基本就是一言不发了。

说到这里其实你也知道这个是我说文革帖子的回复以古说今。上面的文字删除的是说今。其实,你在正文中的一段我没有补充进去的就是晋景公之死。景公之死,在史记中还有一段看起来很莫名的记载。大意是,有个小宦官在景公去世前梦见自己背负着景公飞升了。后来果然,他背负死了得景公从厕所出来,随即被大臣赐死陪葬。不厚黑的说,景公如果死于谋杀,那么背负死者的小宦官是在第一时间有机会看出异样的。这样,背负死者的小宦官旋即被赐死也就在清理之中了。不做这样的推断,恐怕很难解释在微言大义的古代,史官要把这样一个微不足道的小人物的遭遇记载下来。

好了,话到景公之死这里。赵氏孤儿的最后责任人的结局也有了符合逻辑的交代。可是,按照我文字的说法, 景公之死谁又是责任人呢。恐怕,就连春秋笔法的史官都没有留下任何直接的线索。这里就留待后人发掘新证据吧。或许关于景公时代的考古新发现,会打开我们对此的重重疑窦。不过,那之后会不会有新的疑团,就不得而知了。

这个就是我这个伪历史谜的无穷乐趣所在吧。

嘎嘎嘎。

通宝推:二十三桥,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