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Andrew Marr:当代英国简史 -- 万年看客

共:💬365 🌺2974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8)蝴蝶以及其他昆虫

如果说当代英国在六十年代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歌声并成立了自己的拜物教,那么她也在同一时期染上了属于自己的恶习。1967年2月米克.贾格与基斯.理查兹在后者位于苏塞克斯的瑞德兰大宅里遭遇了警方的突击搜查,警方发现了安非他命以及吗啡并将二人逮捕。两人都接受了入狱判决以及大额罚款,尽管他们仅仅在监狱里呆了两天就提出上诉并出狱。整个事件都得到了《世界新闻》的全程密集报道并引发了热烈的全国讨论,其中《泰晤士报》一马当先抗议判罚过重。在一篇著名社论《谁会用车轮碾压蝴蝶》里,作者威廉.里斯-莫格(1)质疑判罚的严厉程度,称案件本身为“法院所能接触的情节最为轻微的药品犯罪”。一个月之后《泰晤士报》做了一份整版广告,抗议反大麻法律“在道义上讲不通,在实践中行不通”。广告共有65名签名人,其中有医药专家,诺贝尔获奖科学家,几位政客,小说家格雷厄姆.格林(2)以及披头士。此时披头士已经在鲍勃.迪伦的引荐下接触了大麻,而保罗.麦卡特尼将会公开承认吸食LSD从而引发进一步的狂热。

自从披头士以及其他人造访汉堡后几年之内,毒品的目的就发生了变化。它们曾经被人用来保持艺人的清醒以及在筋疲力尽日夜不息的赶路之余令他们放松下来。到了六十年代中期人们的企图变得更加雄心勃勃。LSD被视为揭示真理的灵药,据说能使人的心灵向层次更高、色彩更艳丽的现实世界开放。这一幻想的来源是美国西海岸,尽管英国作家很久以前就颂扬过麦角酸的魅力。当时一位反文化作家杰夫.纳特尔(3)声称LSD带来的“不仅仅是快感,而且还打开了一扇通往禅境永恒的窗口,一条通向健康生活、宗教以及奇迹的捷径”。

无论是反文化思潮的大爆发,或者是披头士在重新发明流行音乐的年代里创作的嗑药气息浓重的音乐,还是与成功支持金肯斯改革的人士相差无几的活动家们,都无法动摇国家对于毒品的敌意。性可以打包销售,摇滚也能说得过去,但毒品的禁忌快感是另一回事。摇滚毫无疑问协助扩散了毒品文化。其中最为危险的海洛因稳步地从富有演艺精英的小圈子起步,通过中产阶级潜在叛逆分子传播开来,最终在公租房社区里得到全面普及,催生了黑帮与毒贩子以及其他各色悲剧。1953年全英国共有290名已知海洛因成瘾者,到了1968年就达到了2780名。可以肯定的是这些数字远远小于实际吸毒人数。在同一前提下,到了二十世纪末本世纪初,这一估计数字为25000人 。大麻的危险性远远小于海洛因,也得到了远较海洛因更广泛的容忍,五十年代大麻的吸食还局限于亚文化小圈子里,到了六十年代中期每年都会有大约2000到3000人因此遭到逮捕。2000年的逮捕数字是97000人。最后,尽管在六十年代可卡因与其他毒品相比吸食人数很少,但是学术调查显示在新世纪伦敦共有46000人正在吸食这一毒品的高危变种,即快克可卡因。六十年代是大规模吸毒的开端。音乐剧与嬉皮士们将毒品作为社会与个人的福祉广为推荐,当局则视毒品文化为洪水猛兽,必欲除之而后快。双方都遭到了当头一棒。没有人通过吸食海洛因、LSD或者吗啡变得更加睿智风趣,同时禁毒斗争也遭遇了彻底的失败。毒品受害者度队伍的最初组成主要是源源不绝地死于吸毒过量或其他毒品相关事故的当红以及过气演艺人士,目前则是几十万名远不如他们富有或有才华的青少年,而这些盲目跟风的孩子们所享受到的快感则远不如当年。

(1) http://en.wikipedia.org/wiki/William_Rees-Mogg

(2) http://baike.baidu.com/view/1049951.htm

(3) http://en.wikipedia.org/wiki/Jeff_Nuttall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