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讨论】王朝的覆灭 -- 咚咚锵
春秋世卿世禄 到汉朝察举,到三国魏后的九品中正,再到科举制,应该是历史的进步,是权力机构向更多的阶层在开放,让社会的上下流动渠道增加了。
相比一下各时期的财税来源,汉朝依靠盐铁和均输赋税,唐代就是土地收入,宋代之后开始越来越依靠商业资本,土地本身已经越来越货币化了。对比以前朝代,人口增多,工商业越来越发达,社会越来越平民世俗化,说明社会发展是在进步的,所以从门阀氏族转变成士大夫社会,并不是退步,而是进步。
唐之后是藩镇割据,之前可以说是地方诸侯尾大不掉,虽然不同于战国时的诸侯,但中央政府的触角到地方是有限的。这就是同姓王在自己领地有用人征署权,财权,和一定的部队,所以其毒害并不比藩镇小,而夹杂着的门阀氏族也是不太买中央政府的账的(地方州牧有自己的用人权)。西汉七王之乱和西晋八王之乱,就反应了这种架构稳定性的程度。东晋门阀氏族偷安江南,何曾有恢复中原的毅力和斗志?所以门阀氏族并不见得要好,相反在相当长一段时期里是落后势力的代表,是复辟势力的根源,不想郡县制,只想分封制,各自都有一块领地,雇佣一些佃农贫农发财。
门阀经过五胡乱华终于衰落,随后的隋唐上承北周的府兵制拥有了一只强大的部队(可以不在依赖分同姓王来护卫),同时大量土地被政府用均田制分发给农民,并实行租庸调制增加税收,财政充裕(所以唐朝开始主要收入是土地收入)。由于地方很大,所以加强了官僚队伍建设,好来管理这个广阔的疆域,原有的郡改成州,地方上不仅一把手是中央任命,就是僚属也都不再由地方一把手自己征署了,那么科举制就应运而生了,用科举来选拔大量人才来补充官僚队伍。这个时候,还要有一样需要改变,那就是相权要用制度化进行分化制衡,所以有中书,门下和尚书,这样就能彼此互相牵制。其实皇权不是意味着独裁,皇帝并不太亲自过问日常事务,这些都是给有经验的事务官们去负责的,重大事务用政事堂讨论或者廷议。皇帝只要制衡好这批官僚,使彼此能够各安其位又互相制衡。正是这诸多改革一起作用,唐朝才能够如此强盛,汉武帝之所以也能有逐匈奴的成就,是因为裹挟削藩推恩之力才拥有了这样的全国动员能力,但汉武一走,整个架构又慢慢恢复到原位了。
但唐王朝也好,明王朝也罢,最后还是没有解决问题。即使明王朝动用了太监这支间谍队伍,建立东厂西厂组织,还是没能够管理好官僚行政队伍。明王朝基本上已经将体制内的监督做到头了,但结果依旧还没有改变。一方面不能避免土地买卖兼并后出现的流民,另一方面东南沿海发展起来的资本和土地结合的力量逐渐壮大,但税收却收不上来。所以明不是亡与满人,就是没有满人,以当时的明朝现状,也已经很难恢复了,各地动乱会此起彼伏的。
主席考虑到这些才会进行土改,才会有集体所有制(土地征用只能是国家征用,私人是不可能买卖的)。当然还有合作社,用农民组织来自我进行发展。这样整个中央政府和底层结构就彼此紧密的结合了,不再需要过多的行政队伍,再依靠国企对国际资源的竞争,这样社会整体机制就能运转起来。
农民丧失土地的后果是相当可怕的。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压缩 5 层
🙂从结构性角度来看当时的政治演化才是符合历史唯物主义的。 薄荷糖家族 字0 2016-05-13 10:33:12
🙂宋代以来底层架构的涣散主要原因是门阀世家的消失 11 删ID走人 字273 2011-10-26 09:16:48
🙂门阀世家可是在东汉,两晋南北朝最兴盛 骠姚校尉 字82 2011-10-27 10:36:04
🙂【商榷】这个问题我是这么看的
🙂兄台说的有道理 7 删ID走人 字824 2011-10-27 09:38:20
🙂楼主对于宋代历史的这段表述有无参考文献,我很有兴趣 再出发 字0 2011-10-26 21:50:40
🙂你着相了 3 河蟹还是河蟹 字134 2011-10-26 01:37:14
🙂这是一个鸡生蛋和蛋生鸡的问题,上层和基层都是相互影响的 删ID走人 字0 2011-10-26 09:2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