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侃侃而谈道德经(63) -- 唵啊吽

共:💬35 🌺113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呵呵,您的这些说法都很好:

本句中说的都是比较具体的意思,为和无为,事和无事,味和无味,大和小,多和少,怨和德,难和易,大和细,等等都是具体的小概念。

老子说的其实都是很容易理解的东西

不论暴力压制还是粉饰太平,都是违反天道。

人间的诸多问题和灾难,都是源于人心的贪婪

人总是那么贪心,总是嫌自己得到的还不够多,富者愈富,贫者愈贫,矛盾发展到一定地步,富者就被革命了。

老子的思想有价值在于他指出一些客观存在的现象。

但是,我一直说,老子的许多想法被后人给误解了,所以许多人觉得老子前后矛盾,让人莫衷一是。

我不能肯定后人误解老子的真实原因,但是,我却能体会到,因为对老子的误解,从而对人类的发展本身产生了很多消极影响,也给很多机会主义者形成可乘之机。

以上说的有点远了。本来没打算就本章的意思和大家做系统的交流,现在有您这样的引导,我倒是有了兴致。下面就谈谈我的意见:

《老子》的有些概念具有纲领的作用,如果开始就误解了,那可想而知后果。

比如,什么叫无为而治?

这一章的“为无为”具有典型意义。

传统解释为是作为,无为是不作为,顺其自然。

那为无为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要作为,作为什么呢?作为不作为。

对不对?这样理解,老子当然就是矛盾的,就是莫名其妙的。如果是我们普通人这样说话,还不被骂死?

当然,另外可能就有道学家或具有道学家的性质的人士辩护说,这正是老子莫测高深之所在,然后装神弄鬼,将天下人装进他们的套子里。

首先,在我看来,显然老子是不管道教是什么东西的,老子并不是道教的教主,也不是道教的“创始人”。

接下来,无为不是不作为,而是作为,不过是不自我表现的作为而已。彻底一点说,是无可奈何地作为,是不得已的作为。

如果能够这样思考,老子的话还矛盾吗?还莫测高深吗?还有机会主义分子的故弄玄虚的机会吗?

事无事,味无味就不说了,思路一样。

关于“大小多少”说两句:

这一段的后面讲的很清楚:“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在我看来,这就是“大小多少”的注解。已经(既成事实了)大的事把它分解成小的来解决,已经(既成事实了)多的事把它分解成少的来解决——毛泽东军事思想和军事实践充分表现出这一特点,因此说是符合道的,也因此才能说明毛泽东思想的不可战胜的必然——不要将毛泽东及其事迹搞得那么神秘嘛——进一步说,毛泽东的一生没有阴谋,只有“阳谋”,就是这个意思,包括文革,毛泽东的文革有阴谋吗?一切都是明的,不论是理论基础,还是文革的具体方法,都是各类报纸甚至手写版的大字报公开的,但是总是不可战胜,反而是那些反文革的东西耍尽手段,但始终不能成气候。有人说,那文革最终不是还是失败了吗?我觉得这个结论是错误的,虽然全天下人都接受了这个结论。

不是文革失败了,而是毛泽东的社会主义失败了。文革不过是毛泽东社会主义的一个部分而已,总体失败了,难道其组成部分反而会屹立不倒?至于,为什么统治阶级咬定牙根坚持是文革失败而不是社会主义失败,有心人稍微动点脑筋就应该能够明白。

这个话摆在这儿,有心人慢慢思考吧。

回到原话:那还没有大的事、还没有多的事呢?甚至于还没有发生的事呢?很简单,就是防患于未然的意思了。

看一看,大小多少,是不是这个意思?难吗?确实不难,所谓“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就是个视角问题,就是个思路问题。

把小的搞大了,把少的搞多了。符合老子的意思吗?如果这样理解,老子能不矛盾吗?即使不谈老子,就说我们的生活经验:“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可以说已经成为普通人的生活常识,那我们“把小的搞大,把少的搞多”是嘛意思呢?是为难自己吗

老子“无为而治”的方法好不好呢?如果能对老子的思想一以贯之,我们就会发现,“无为而治”不是老子“提供”的方法,而是道的自然而然。

刚才已经说了,所谓无为而治就是不自我表现地去治理,是不得已的去做,是自然而然地变化发展。

把无为而治理解成不作为当然就显得不合天道,

但是如果是不得已——比如革命形势还没有发展到武装对抗,舆论、理论准备还远远不够……那就安心于革命高潮的到来的那一刻——当然,这种安心仍然不是不作为的安心,那就是和道契合的,否则,反而是盲动主义,反而可能是教条主义,甚至是左倾冒险主义了。

天道是什么?就是自然而然,就是不得已。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