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马克思论异化劳动及私有财产 -- fride
名义工资(还不是实际工资)占GDP的比例基本不变(严格讲在萎缩),这是目前资本主义社会的趋势。
这样的比例,所谓的内需消费无论如何也拉不上去。市场资本主义靠五花八门的借贷来促进消费,而国家资本主义依靠GDP增长来维持消费(目前也有靠借贷的趋势)。两种制式都不是可持续的,所以走到同一个尽头来了。
农民的实际收入代表着那根绿线,下降显著(80年代的万元户现在还值什么?)。改革开放以来,尽管城镇化有进展,农民数量(户籍人口)由7亿反而增加到了9.4亿,表示工业化出现了倒退,占人口2/3(66%)的人群还是农业人口,离工业化标准的5-10%相去巨大。
由于66%是个黄金分割点,是个临界点,看来这个坎不好过了。
按现有发展模式,如果通胀上来,立刻就把那个工资/GDP比例压到10%以下;如果通缩上来,GDP能不能保持6%都危险。持续下去,工业化进程将极其缓慢(或拉美化),直至人口控制最后完成(那是100年以后的事情了)。
所以胡总大声疾呼要创新,走新路,跳出目前这个怪圈。
重庆广东两个模式都有创意,但从根本上解决不了问题--创意不一定是创新。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压缩 4 层
🙂引用郎咸平关于宏观问题的观点一定要小心 自以为是 字70 2012-01-12 01:17:52
🙂郎宏观数据还可以,看法可以商榷,全球资本主义面临同样问题 1 PBS 字210 2012-01-12 01:31:11
🙂劳驾图在哪里? 自以为是 字0 2012-01-12 01:39:44
🙂就是我上面引用的图
🙂有些人在胡编各种经济数据 8 陈经 字330 2012-01-11 22:09:45
🙂我找到一个数据,工资占GDP10%,郎咸平并不离谱 3 PBS 字216 2012-01-11 22:34:11
🙂花! 桥上 字162 2012-01-14 00:55:15
🙂再给你查一个数据,2010年全国“职工”总数2.25亿 9 陈经 字265 2012-01-11 23:3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