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整理】水利专制之源----《河渠书》的阴谋式解构 -- 普罗丁

共:💬98 🌺287 🌵65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至于要在成都找到古代先民的治水证据,那更加容易了

80年代, 在成都市区指挥街遗址出土了东西向的一排 6根柱桩和竹木编拦沙筐等遗迹遗物, 时代不晚于春秋前期, 应与防洪有关 。在方池街及附近金河宾馆等遗址的发掘中, 又发现了春秋晚期至战国早期的多条卵石埂, 显然是当时延伸于较大范围的同一大型人工水利设施系统的遗迹。其中方池街遗址的东、中、西三条有规律地分布的卵石埂, 整体呈 Z字形, 颇引人注目。因地处现代建筑密集的市区, 发掘面积受限, 其中除中埂分别与东西二埂斜向相接而长约 26米外, 其余二埂均南北延伸颇长而不见其两端。发掘者根据 石埂剖面形状大致都呈椭圆形, 部分石埂上部被破坏, 但下部埂脚埋入地层, 仍呈圆弧状, 卵石紧紧相挤, 体现了使用竹笼的特点!, 结合蜀中治水传统及成都抚琴小区商代遗址已有以竹篾固定、保护器物的出土资料等研究后明确指出, 这些石埂均用竹笼盛装卵石砌成,是开明氏时期的治水工程遗迹。具体用途则是护堤、分水、支水和滚水, 并初步推定其西、中两埂整体上为一倒人字形滚水、支水埂 。从三条石埂的有计划分布, 尤其是从其护堤、分水、支水和滚水功能分析, 可知其已初具后世都江堰工程内江诸堤功能系统的意蕴, 应是东周时期蜀地先民熟谙水性后的智慧体现。这种在疏导的基础上更加复杂的水利技术设施, 既是对大禹以来治水传统的继承, 更是富于创造性的发展。而与竹笼卵石堤埂同出的陶龙塑像, 更透射出古蜀水文化强烈的信仰色彩。

<<从考古发现看川西平原治水的起源与发展>> 成都出版社

1991 : 146171

我说你 好歹去查一下成都的考古资料行不行

原创小说演艺不适合在这个版面里发吧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