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论中国的只封不建--封建制 -- 皎然一品

共:💬42 🌺238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周代分封

殷商封建不同于西周封建,西周封建不同于东周封建,秦汉以降封建更大异两周封建。

封建制的确立完成于西周(以往多将西周起迄定在前1066—前771年,西周建国于前1046年)。

周代商是历史的倒退,后进的周征服先进的商,因此产生了封建制。周的封建制是从周人氏族制过渡而来的。

西欧的封建制是罗马的奴隶制国家制度的自然衍生物。是由处于氏族社会的日耳曼人的军事征服与罗马某些因素相结合的产物,封建制承袭了日耳曼氏族制的若干特性。

中国的封建制度是刚走出氏族共同体的周人与殷商典制相互作用的结果。这样巨大的社会变革只能产生在西周初年。

学界对西周封建的普遍理解是两次;武王封建与周公封建。

但是在此之前的文王时期,已开始重视在王畿内用分封制使周人扩展领有的土地,这可称之第一次封建。

第二次封建是在武王时,武王克商以后,并未消灭殷贵胄,仍封纣子禄父(武庚)于殷(原来殷商的王畿内),命弟管叔、霍叔、蔡叔为“三监”,监督武庚。

武王死后,成王幼,武庚偕奄及淮夷,联合三监叛乱,周公东征平叛,再度灭殷,诛武庚、管叔,平定奄及淮夷,

在更广大的征服领域分封姬姓宗亲及与姬姓联姻的姻戚和功臣,康王时继续分封,成康之际为第三次封建(俗称周公封建)。

这前后三次封建,以周公封建最为完备,故梁启超有“真封建自周公始”之说。

在在殷商,王与诸侯尚未确定君臣名分,周武王克殷后大分封,称诸侯为“友邦君”,君臣名分仍未明确。

直到周公东征平叛,再行分封时,才明确封建诸侯为周之臣子,“由是天子之尊,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故周初三次分封,可归为前后两个档次:

(1)文王、武王分封,大体沿袭商代的方国部落联盟形态,天子长诸侯而未君诸侯。

(2)周公分封,天子正式成为诸侯的君主,王权得以提升。

到了成王时期,又形成了“乡遂制度”,也就是“国”与“野”对应的制度。

“国”指都城及其近郊,近郊分为“乡”。都城住着上层贵族和手工业奴隶、乡住着下层贵族“士”,都、乡居民合称“国人”。

“野”(或称“鄙”、“遂”)指广大农村,住着从事农业的“庶人”(或称“野人”)。

诸侯国也实行“乡遂制度”,如鲁国有“三郊三遂”,又称“三乡三遂”。

军队由国人组成。庶人耕作于贵族领有的“公田”,贡献实物和服役,也耕作于“私田”,以养家糊口。

“国—野”对立、“国人—野人”相应,这些是西周封建制的基本格局。

然而周的封建是与宗法制与等级制共生。周代自上而下层层封建:天子立诸侯,诸侯立卿大夫,等等,上下等级分明,以免除窥视、争夺。

“封建亲戚”(包括封同姓兄弟子侄和异姓姻亲),其原则是“各有分亲,皆有等衰”的宗法制和等级制。

因此,西周宗法制包括嫡长子继承君统和余子分封两项内容,故分封制以宗法制为基旨,宗统与政统合而为一;又与等级制彼此渗透,由分封确认等级,因等级巩固分封。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